倪海林 周彬 吴松
【摘要】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采用坚固内固定加颌骨牵引治疗临床效果。方法该次随机选取颌骨骨折患者80例,均为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坚固内固定(对照组,n=40)与加用颌间牵引(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列比。结果观察组经统计病例优良率为950,较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移位1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颌骨骨折采用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可使临床预后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且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居较高水平,因咬合关系良好,且患者在术后可行语言功能等系列康复锻炼,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各级医院应用。
【关键词】 坚固内固定:颌间牵引;颌骨骨折;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R78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7(b)-0049-02
颌骨骨折包括下颌骨骨折和上颌骨骨折,因下颌骨为唯一的头部可活动骨骼,在解剖结构上有薄弱部位存在,如下颌角部、正中颏部,均为颌骨骨折好发部位。此型骨折除对患者面部外形与语言功能造成极大影响外,还使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受到严重威胁,故为临床研究的重点。该次研究在2011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选取相关资料,随机分组,就坚固内固定治疗与联用颌间牵引术治疗效果加以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随机选取80例颌骨骨折患者,均经CT检查证实。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19~62岁,平均(43.1±5.4)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10例,车祸伤21例,其它9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18~61岁,平均(43.2±5.5)岁,致伤原因:跌倒摔伤10例,车祸伤22例,其它8例。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组间性别、年龄、致伤原因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术前两组均完善相关检杏,对颌骨骨折情况进行掌握,就治疗计划和手术步骤制定。针对单纯型骨折病例,可在局部麻醉下,应用强化下实施复位固定的相关措施:而在对多发性骨折病例治疗时时,需开展气管插管全麻,完成切开复位固定操作。两组均行坚固内固定,步骤:依据颌骨骨折手术原则,手法复位在直视下实施,确定咬合关系后,于骨折断端两侧分布的牙齿用钢丝结扎,后对微型钛板正确选择,行坚固内固定,颌骨和钛板要调整适宜,为无张力密合表面提供条件,进而对钛板固定位置加以确定,在生理盐水冲洗冷却下,采用电钻行打孔操作,将钛钉旋紧,最后严密缝合切口。完成坚固内固定后,观察组加用颌间牵引,步骤:依据病例机体情况、创伤情况、年龄,对颌间牵引实施时间进行确定,通常2~3周,应用动静结合模式,使颌间牵引时间尽量缩短,完成牵引1~2周后,橡皮胶圈在患者进食时取下,允许行适当功能与运动锻炼,以对骨折愈合起到促进作用。
1.3 疗效评定优
伤口I期愈合,牙龈无炎症反应,咬合关系正常,颌骨解剖形态完全恢复;良:伤口I期基本愈合,牙龈无炎症反应,咬合基本正常,颌骨解剖形态基本恢复;差:牙龈有炎症反应,咬合关系差,颌骨解剖形态未恢复。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X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经统计病例优良率为95%,较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移位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目前受社会环境改变的影响,颌骨骨折比率明显上升,临床多采用坚固内固定治疗。但研究显示,颌骨骨折采用坚固内固定治疗,术后有较高肿胀与感染风险,故建议不用此方案或将此方案的应用时间推迟,但结合本次实验示,两组病例均采用坚固内固定治疗,肿胀、感染均未发生。分析表明,可能因本次取微型钛板应用,除达微创目的外,并最大程度的降低了术后细菌感染率,加之骨面与周围组织同微型钛板材质生物相容性较理想,故使排斥反应尽可能的降低。另外,多项报道指出,微型钛板具有较佳的稳定性,可促相关功能改善及骨折重建,而稳定性也为关键的抗感染因素。总之,临床中应用钛板本身无法对足够的固位力进行提供,故为使骨折复位率提高,可取牵引术辅助治疗。故本次观察组取颌间牵引术加用,其就牵引力进行提供,可微调内固后牙齿与骨段,获得理想的咬合关系,降低了术后移位率,并可减少软组织剥离与组织损伤范围。
为确保预后达到最理想的状态,除积极开展治疗措施外,待骨折复位固定完成后,还需要重视营养支持与口腔护理,以为患者迅速康复提供条件,使机对对能量的需求可得以满足。对患者强调语言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促使其积极配合,获得语言能力恢复的信心。结合该研究结果示,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经统计示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有病例出现移位情况,故观察组采取的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安全性。为确保手术成功,还需重视下述事件。①选择合适的钛板,依据零张力原则完成钛板放置,下颌骨骨折放置在扭力最大和评估张应力最强部位,以尽可能的克服下颌功能运动中存在的扭力和张力。②对切口选择时,需在粘膜上,与附着龈距离至少3 mm,确保切口两侧在缝合时软组织充足,且可防范距离附着龈过近,完成手术后,受肿胀因素影响,增加切口裂开风险。③该次两组应用的钛板同定方案,就性质角度而言,属坚固内固定方式,若固定情况不理想,术后易影响咬合,故在术中需对复位操作精确完成,应正确咬合维持,为之后实施颌骨牵引创造条件。同时,加强心理辅助,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全面促进康复。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经统计病例优良率为95%,较对照组8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治疗过程中移位1例,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应用坚固内固定与颌间牵引联合治疗,具较高有效率及安全性。
综上,颌骨骨折采用坚同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可使临床预后获得较大程度的改善,且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居较高水平,因咬合关系良好,且患者在术后可行语言功能等系列康复锻炼,在生存质量改善方面价值显著,值得临床各级医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