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被学生爱慕,如何解脱

2015-11-18 15:59:43晓林
现代家长 2015年11期
关键词:小惠叶先生情结

晓林

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从发展的角度,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赫洛克把进入性萌发期的青少年对某一特定年长异性倾心和爱慕的情感,形象地称为“牛犊恋”。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即是“牛犊恋”的一种表现形式。恋师情结是一种心理障碍,心智尚不完全成熟的青少年有可能因此陷入迷惘。

难以启齿的师生恋

一个周日的下午,叶先生按约定的时间来到心理诊所。他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男子,面庞俊朗,眉宇间散发着勃勃英气,一米八的身高和胸前隆起的肌肉,一看就是爱好运动的小伙子。预约时,他说要咨询青春期问题,我有点奇怪,他应该已经度过了青春期。

他看出我的疑惑,解释道:“其实我是替我的学生来咨询的,不过,也算是我的问题。真不知从哪儿说起。”他支支吾吾地告诉我,他刚大学毕业就应聘到上海一所中学担任数学老师,由于精力充沛、工作热心,一年前被学校聘为副班主任,协助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带高一年级的一个班。“我喜欢跟学生们在一起,给他们辅导功课、和他们一起打球、在走廊里说说幽默段子,有时周末还带他们骑车郊游。他们也喜欢我,毕竟我们年龄差得不多,有共同语言。可是,半年前我遇到了麻烦,让我无所适从。”他所说的麻烦,是班上一名女生对他的倾慕和不断的暗示。他极具职业道德,不愿透露那名女生的姓名,我们只好用“小惠”来代指。

半年前的一天晚上,叶先生正在教研室备课,小惠敲门进来,说有问题要请教。叶先生热情地请小惠坐下,接过小惠递来的错题本,认真地讲解起来。“渐渐地我感觉,她的心思好像没在解题上。”叶先生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我也是年轻人,对异性的感觉很敏锐,但我压制自己这种非分的念头,集中精力讲题。讲了半天,小惠还是似懂非懂。以她的数学水平,这不正常。过了一会儿,她主动给我的水杯里续水,还对我放在门后的臭球鞋表示不满,问要不要帮我刷洗。这时,我明确知道她来请教问题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思,就连忙打发她回教室继续上晚自习了。从那以后,小惠经常来找我,都是打着请教问题的旗号,而且都选择上晚自习的时间。如果教研室有别的老师,她就不进来,悄悄地溜走。”

我说:“或许是你太敏感了吧,小惠还是个孩子,跟你走得近是信任你,她关心你有可能是出于敬重。”

叶先生说:“我多么想让师生关系单纯些啊!但事情没那么简单。几天后,我主持班会,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理想。小惠第一个发言,说自己的理想是考上师范大学,毕业后回母校任教。我带头鼓掌赞许,但同学们却发出一阵哄笑。我莫名其妙。后来,班长告诉我,小惠私下透露,她想考师范大学,是想回母校跟我做同事。小惠还认真地问同学,万一她毕业的时候我已经有女朋友了怎么办?您看,不是我敏感吧,小惠对我的确不仅仅是信任和敬重。”

为了躲避小惠,叶先生要求辞去副班主任的职务,与别的数学老师对调,不再教小惠所在的班,但他不便向校领导说明原因,所以被教务主任拒绝了。没办法,他只好硬着头皮去教室上课,目光尽量不与小惠对视,路上碰到也马上拐弯躲开。“没多久,我发现小惠脸上的笑容不见了,总是一个人站在窗口向外观望,很忧伤的样子,学习成绩也下滑了不少。她的数学成绩本来在班里数一数二,但两次月考成绩居然在班平均线以下!我担心起来了,要是我的冷漠伤了她的心,使她没心思学习,那可怎么得了!我怎么向她父母交代啊?昨天,一名和小惠同宿舍的女生跑来对我说,跟小惠说句话吧,不然小惠太可怜了。我不知如何是好。我总不能为了她能好好学习而跟她谈恋爱吧?”

他着急的时候嗓音不知不觉高亢起来,脖子上的青筋暴跳。看得出,他是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只是处理这种事没有经验。于是我笑道:“小伙子别着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说吧,要我怎么帮你?”

“我就想知道小惠心里是怎么想的,怎样让她打消师生恋的念头,好好学习。”

孩子们在自我完善

我告诉叶先生,中学里的师生恋并不少见,只是大多处于学生的单恋、暗恋状态,大家不知道罢了。心理学上把学生迷恋老师的心理状态称为“恋师情结”。某种意义上说,恋师情结是一种心理障碍,若不及时纠正,对心智尚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有一定危害。

“心理障碍?有多严重?”叶先生大惊失色。

“这要从青少年的性意识说起,”我解释道,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把青少年性意识的形成分为4个阶段:疏远异性的反感期——“牛犊恋”时期——接近异性的狂热期——正式的浪漫恋爱期。赫洛克把进入性萌发期的青少年对某一特定年长异性倾心和爱慕的情感,形象地称为“牛犊恋”。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即是“牛犊恋”的一种表现形式。恋师情结一般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上,且女生大大多于男生。

叶先生问:“可是,为什么会出现恋师情结?”

我说:“首先,进入青春期后,中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特别关注异性,并产生朦胧的性爱心理体验,这种心理的成熟和接近异性的渴望,是恋师情结发生的内在动因。其次,中学生心理发育的特殊性与自我意识特点,是导致恋师情结产生的心理基础。由于身心发展以及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变化,中学生进入渴望离开双亲的保护以求自立的心理断乳期。他们发现了自我,但又为自身的种种缺陷苦恼,他们试图了解社会和人生的真谛,但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面前又茫然困惑,等等,心理状态十分矛盾、复杂。此时,与他们接触较多、关系比较亲密的老师容易被中学生依赖。如果老师中有一位既富有才华和人格魅力,又尊重和理解他们的独立意愿,满腔热忱地关爱他们的老师,处于青春萌发期的某些中学生,就有可能在潜意识中对这位异性老师产生一种朦胧的情感。这种情感混杂着信任、崇拜、依恋和爱慕,非常微妙,这就是恋师情结的产生原因。”

叶先生默然点头,又满脸愁云地问:“恋师情结一定有很大的危害吧?”

我说:“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有恋师情结的中学生大多具有闭锁心理,他们极少向父母、老师或同伴吐露内心的隐秘,在行为上与追星族的张扬、炫耀和相互模仿行为有很大区别。由于传统的伦理观念和社会舆论,人们对于年龄、能力、社会地位悬殊过大的恋情,通常采取不接纳态度,这种无形的压力迫使有恋师情结的中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深藏心底,或是通过日记独自倾诉和品味,表现出严重的闭锁心理。他们常常把倾慕对象过分理想化,羞于道出,怯于表示,唯恐自己冒失、轻率的举动引起对方的不满和反感。因此,多数具有这种情感的学生发展为炽烈虔诚而又虚幻的单恋。这种理智与情感、幻想与现实、冲动与压抑的激烈思想斗争,常常搅得他们焦虑不安,对中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叶先生紧锁眉头,腮部的肌肉快速抽搐,表情相当紧张。

“不过,恋师情结也有正面影响。”我话题一转,进一步解释道:“一般而言,中学生的恋师情结多属纯真的精神向往。他们迷恋的异性老师,往往是仪表、风度、智慧和人格出类拔萃,对学生倾注了无私的爱,深受学生钦佩的人。从心理的深层次分析,恋师情结实质上是中学生内心自我完善动机的自然流露,他们有自我完善的迫切意向,表现出较强的进取心和行动的积极性。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中迸发出饱满的热情,力求取得优异成绩,以引起老师对自己的好感和注意;有的希望将来报考师范大学,伴随自己钟情的老师终身从事教育事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恋师情结有一定积极的潜在动力作用。”

叶先生问:“为什么迷恋老师的中学生多数是女生?”

我回答:“因为女生生理发育比男生早,到中学时期,成熟度比男生高。在相对封闭的校园里,情窦初开的女生,往往对身边傻头傻脑的幼稚男生不感兴趣,受言情小说和影视剧的影响,她们幻想自己的白马王子是高大英俊有经济基础的成熟男子,所以学校里的单身男老师就成为众多女生目光追随的对象。另外,女生对情感的要求比较深刻、细腻,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渴望被人理解和保护。而且,这种情感的发生以内向型的女生居多,尤其是那些社会适应不良,缺乏家庭温暖与关爱、性格孤僻的女生。”

美好情感值得尊重

叶先生苦笑道:“看来,我是摊上大麻烦了!我该怎么做?得到这个工作不容易,我总不能辞职离开吧?我又没犯什么错。”

我凝视他片刻,问:“您喜欢打球吗?”

叶先生被问得莫名其妙,机械地点头,说:“喜欢打篮球。”

我再问:“面对对方进攻,您会选择认输,然后离场走开吗?”

叶先生笑了,说:“当然不会。不过,和小女生过招我可不在行。”忽然意识到什么,幽默地问:“您能教我几招防守动作吗?既能化解我的麻烦,又不伤害小惠。”

我建议他采取以下四个步骤的应对之策:

第一,尊重小惠的情感,注意教育方式。我再次强调,恋师情结是青少年的性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自我意识水平和客观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既有积极的内涵,又有负面影响。由于闭锁性,恋师情结客观上很少给集体或他人造成危害,但是,过度的情感压抑和持续的内心冲突,往往容易导致个体的自我心理失调,诱发某些精神症状或病态人格,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所以,您作为教师,尤其是小惠的副班主任,不应该再刻意地躲着她,因为躲避她是对她的不尊重。在尊重她、保护她自尊心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引导她解开心结。”我说。

第二,提高小惠的评价能力,促进其自我意识发展。在恋师情结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与成熟度始终起着关键的作用。不断提高学生自我评价与评价别人的能力,是减少和消除恋师情结的有效手段。我说:“建议您组织一次主题班会,通过‘我是谁’‘自画像’‘个性发现’等活动,引导全班同学增强对自我的发现和理解。”叶先生忙说:“这个建议好!现在的中学生确实太单纯了,他们社会阅历浅,识别能力差,思考问题感性有余而理性不足,以后走入社会,不上当受骗才怪!”

第三,组织集体活动,使小惠多与同龄人交往。缺乏集体交往,与同龄人沟通不畅,是促发恋师情结的客观因素之一。如果小惠长期沉溺在恋师情结之中难以自拔,其依赖性和自卑心理就很难消除,而且容易造成将来和同龄人的交往困难。

“建议您发挥自己的优势,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集体活动如旅游、劳动、演出、组织文学社团和科技小组等,本身就是有益学生身心发展的好事,若能帮助小惠回归集体,增加与同龄人的交往,促进她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转化和消除其恋师情结,不是一举两得吗?”我说。

叶先生来了精神,他撸起袖子,高声说:“这个我在行!您就瞧好吧!”

最后,我嘱咐道:“以上三个措施基本可以解决问题,只是你要有耐心,心理的转变是渐变式的,不可能立竿见影。如果发现小惠有进一步的负面表现,建议你联系家长,联手采取措施。必要时,我也可以介入。”

叶先生左思右想,说:“别人就先别介入了。这种事,说破了小姑娘脸上挂不住,伤害太大。我争取慢慢转变她的思想,实在不行,我宁愿辞职。”

两周后,叶先生打来电话,说组织课外活动效果非常好。他说:“正好学校举办英语文化节,我们班演出话剧《灰姑娘》。小惠饰演辛德瑞拉,演得非常入戏。她告诉我们,她父母两年前离婚了,她跟爸爸一起生活,后妈对她不怎么好。看来,她的恋师情结也有家庭原因。小惠还说,她现在觉得班级就是她的家,她感觉很温暖。谢天谢地,我终于解脱了!”

【编辑:陈彤】

猜你喜欢
小惠叶先生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您的脸像水蜜桃
告别“GDP情结”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11-17 04:27:38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透明独木舟
爱你(2017年17期)2017-06-10 05:42:11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教书育人(2017年31期)2017-02-18 08:42:20
赌一个未来
爱你(2016年13期)2016-11-26 18:06:44
赌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