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 磊 郭学文 李培乐 刘 建
(1.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黄石供电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2;2. 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武汉 430000)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电网企业检修施工工作量猛增,同时,生产人员长期处于结构性缺员状况,部分生产班组长期超负荷工作,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增大。为准确掌握一个生产组织单元的实际安全承载能力[1],并以此为基础,通过事前定量数据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促进各级生产组织单元承载力与工作计划有效平衡,防范超承载力工作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和人员责任事故[2]。
为定量评估安全承载力(简称“承载力”),有必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体系[3]。
1)生产组织单元
指从事现场作业的组织机构,可以是供电公司、检修(分)公司、施工企业(含集体企业)、工区、输变配专业室、班组等。
2)承载力
指一个生产组织单元统筹生产资源、按照正常劳动强度完成最大工作量、且能保证作业安全的能力。
3)生产资源
指生产组织单元在计划周期(月、周、日,下同)内可以调配的作业人员、生产装备、交通车辆等生产要素。
4)生产需求
指生产组织单元在计划周期内,按照正常的劳动强度完成作业计划所需的作业人员、生产装备、交通车辆等生产要素。考虑到生产装备、交通车辆易于统筹调配,且评估因素过多将大大增加评估工作难度,建议仅将作业人员、主要是工作负责人作为生产资源、生产需求评估指标。
5)承载力风险等级
将承载力风险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4],分别对应绿、黄、红三个区。其中:绿区是指按照正常的劳动强度,生产资源可以满足生产需求,还具备一定的应急力量储备应对突发事件,这是较为理想的安全承载力状态[5]。黄区是指按照正常的劳动强度,生产资源仅能满足日常生产需求,基本没有应急力量储备应对突发事件,应尽量避免。红区是指按照正常的劳动强度,生产需求超出具备的生产资源,这种情况下人员超负荷工作,造成安全风险增大,应禁止[6]。
6)承载力指数
在计划周期内,生产需求与生产资源的比值,即为生产组织单元的承载力指数。
1)生产资源量化计算
生产资源按月、周、日分别统计,形成生产资源基础数据表。计算结果取整数,单位为工日。
(1)月、周生产资源统计,计算公式:
式中,R为生产资源;K1为生产资源调整系数,考虑工作负责人个人素质差异、参加培训、休假等因素,该系数一般取0.8~0.90;N1为专业工作负责人数量;D1为生产计划周期内有效工作日,月取 22天,周取5天。
(2)日生产资源统计
日生产资源统计按某专业每日可以派出的工作组数量计算。每一工作组中要求至少有一名工作负责人,且工作班成员数量配备足以完成计划工作。
2)生产需求量化计算
生产需求依据制定的月、周计划,按照不同专业分别进行量化计算,单位为工日。
(1)月、周生产需求统计,计算公式:
式中,E为完成周期内计划工作各专业总的生产需求;K2为生产需求调整系数,考虑非计划性工作占生产组织单元实际工作的一定比例,该系数一般春季、秋季取1.1,夏季、冬季取1.2;N2为单项工作需要的专业工作负责人数量;D2为完成单项工作需要的天数。
(2)日生产需求统计
日生产需求为完成当日计划工作所需派出的工作组数,某工作小组当日依次完成多项工作的按照一个进行统计。
3)承载力指数计算及风险等级评估
承载力指数计算及风险等级评估,计算公式:
式中,P为承载力指数,按专业、周期分别进行计算。
当P<0.8时,处于绿区;当0.8≤P≤1时,处于黄区;P>1时,处于红区。
1)月承载力风险管控
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制定月度作业计划时,总承载力指数、各专业承载力指数均应控制在绿区。当达到黄区时,应对月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使承载力指数脱离黄区。
2)周承载力风险管控
各专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周作业计划时,总承载力指数、各专业承载力指数均应控制在绿区及黄区。当处在黄区时,启动超承载力风险预警;当达到红区时,应对周工作计划进行调整,使承载力指数脱离红区。
3)日承载力风险管控
各专业生产班组安排当日工作时,原则上承载力指数应控制在绿区及黄区,不达到红区;因发生电网设备故障或突发事件达到红区时,应对当日计划工作进行调整;当确实无法脱离红区时,应向上级安全监察部门报告,并启动超承载力风险预警,加强作业现场管控。
1)安全监督部门组织各生产组织单元月、周、日生产资源的量化统计。生产资源的量化统计一般每年更新一次,当生产资源有明显变化时,应及时更新。
2)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安全承载力评估及风险评估实行全过程监督,对承载力指数处于相应管控区域的,督促专业管理部门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
3)安全监督部门根据监督情况及时发布超承载力风险预警,提出超承载力风险管控要求;对经常出现超承载力现象的生产组织单元进行调查、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妥善解决。
4)运检、建设、营销等专业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本专业作业计划,收集相关生产组织单元承载力验算信息,当出现超承载力现象时,适当调整作业计划,并组织、督导相关生产组织单元采取相应风险管控措施。
5)生产组织单元依据专业管理部门发布的作业计划验算承载力指数;当出现超承载力现象时,及时向计划编制部门反馈情况,申请调整作业计划;当风险等级仍处于黄区、红区时,及时落实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并向相关领导及安全监察部门报告。
6)作业班组应每日校核本班组日承载力指数及风险等级,当风险等级处于红区时,可采取申请调整作业计划或调配生产资源、向上级领导及安全监察部门反映、拒绝部分作业开工等措施。
1)严格作业计划管理
各专业管理部门在编制月、周作业计划时,应将不停电作业应与停电作业一并纳入计划管理。不能以调度机构编制的停电计划代替月、周作业计划。
2)坚持作业计划公示
县公司(工区)级生产组织单元应于每周一开工前在本单位网页醒目位置公示“周作业计划”;公示“周作业计划”应包括承载力指数验算相关信息。
3)落实风险管控责任
各专业管理部门应认真组织开展承载力评估及风险管控;各生产组织单元要根据承载力验算情况及时落实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各级安全监察部门应对承载力评估及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常态化监督。
4)严格风险管控考核
对不认真执行本办法开展承载力评估及风险管控的,按管理违章进行处罚,并纳入安全质量考核。对超承载力组织检修施工作业、风险管控不力发生事故的,按照公司安全工作奖惩规定从严考核。
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是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事故管理,分别对应的是安全状态、事故状态和事后补救状态。因此超前开展安全风险管理、使安全工作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状态才是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开展检修施工作业安全承载力评估及风险管控,是对动态安全风险实施有效管控的有效手段,对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不无裨益。2014年,在国网荆州、宜昌、孝感供电公司按此文所属方式开展了作业安全承载力评估及风险管控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 张志芬, 刘东升. 基于虚拟水理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方法[J]. 内蒙古水利, 2010(1)
[2] 陈菁, 陈丹, 陆军, 等. 基于意愿调查的农业水价承载力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2): 11-13.
[3] 王俊英, 杜金辉, 吕培茹, 等. 山东省水生态环境承载力探讨[J].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8, 38(5):94-98.
[4] 王群, 章锦河, 杨兴柱. 黄山风景区水生态承载力分析[J]. 地理研究, 2009, 28(4): 1105-1114.
[5] Berrizzi A, Finazzi P, Dosi D, et al. First and second order meth-ods for voltage collapse assessment and secunity enhancement[J]. IEEE Transactions on PWRS,1998, 13(2): 543-551.
[6] B. A W andel1[Z].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