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宝珍
(长葛市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许昌 461500)
难治性产后出血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为盆腔血管结扎术、宫腔填塞术、盆腔动脉栓塞术、子宫压迫缝合术,部分出血严重且上述手术方法均不能有效止血则需行子宫切除术[1]。近年来,改良B-Lynch缝合术因止血效果确切,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本研究对比分析常用的手术止血方法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0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依据止血方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4例,对照组年龄20~36岁,平均(26.8±1.3)岁;孕周30~42周,平均(38.5±1.2)周;初产妇38例、经产妇16例;产后出血原因:巨大儿21例、双胎13例、前次剖宫产11例、前置胎盘5例、胎盘早剥4例;研究组年龄19~38岁,平均(26.3±1.4)岁;孕周32~42周,平均(38.6±1.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8例;产后出血原因:巨大儿20例、双胎11例、前次剖宫产12例、前置胎盘6例、胎盘早剥5例;两组患者年龄、孕周、产次、出血原因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宫腔填纱术,宫腔内填塞碘伏纱布,按摩子宫,注射宫缩素,常规缝合切口,术后24 h取纱。研究组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将子宫拖出盆腔,术者双手拖住并挤压,于子宫切口右侧下3 cm处进针,穿过宫腔,于子宫切口右侧上3 cm处出针,自上而下自子宫体中部垂直褥式缝合1针,但注意不要穿透蜕膜层,出针后将缝线绕过宫底,于子宫后壁下段切口处从右向左、从外向内进针,注意要穿透子宫全层,于子宫切口左侧对应处出针,再次将缝线绕过宫底,自上而下自子宫体中部垂直褥式缝合1针且穿透蜕膜层,出针后于子宫切口左侧上方3 cm处出针,拉紧缝线,交叉至宫颈后部打结,常规缝合切口。采用称重法、容积法计算出血量。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54例均止血成功,对照组中50例止血成功,4例未成功止血者转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后止血成功,两组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输血8例(14.81%)、产褥期感染7例(12.96%),治疗组无1例术中输血及产褥期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术后24 h出血量/ml住院时间/d对照组 54 72.58±19.64 428.45±113.78 115.58±52.64 9.38±3.84治疗组 54 55.46±16.75 315.68±106.84 49.52±21.66 7.52±2.16
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主要高危因素包括子宫张力过大、胎盘异常、胎盘早剥、妊娠并发症、子宫畸形以及再次剖宫产等[2],恢复和加强子宫收缩是治疗产后出血的关键,临床一般处理方法有药物治疗(前列腺素、缩宫素等)、按摩子宫、宫腔填纱、手术止血等,宫腔填纱是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产后出血应急方案,临床实践发现填塞不紧可导致隐匿性出血,感染风险以及取出宫纱后再出血等[3]。
改良B-Lynch缝合术是一种控制产后出血新的缝线法,多应用于一般止血处理无效的宫缩乏力性难治性出血,其纵向机械性压迫子宫壁,有效挤压弓状血管,血流明显减缓、减少,促使局部血栓形成而发挥止血效果;同时子宫肌层缺血,可有效刺激子宫收缩而压迫血窦,促使血窦关闭而止血;缝线绕行宫底时缝合宫底处前后壁的子宫浆肌层,可固定缝线,避免术后子宫复旧变小后缝线滑脱而再次出血,还可避免导致其他器官套叠和梗阻[4]。
综上所述,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1]李德忠.难治性产后出血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3):450-452.
[2]李芳,李保坚,冼海燕等.2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治疗体会[J].海南医学,2014,25(3):416-417.
[3]林卫琼,李大严.五种止血手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比较及止血失败的原因分析[J].中国医药,2014,9(3):385-387.
[4]魏艳萍.改良B-lynch缝合术在剖宫产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J].医药与保健,2014,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