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锐意 马建军
(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河南郑州 450003)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脱髓鞘疾病。患者中枢神经白质常出现多发性炎性脱髓鞘斑,一些慢性患者则会发生胶质纤维增生,逐渐发展为钙化斑块。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是一种急性多发性硬化疾病,因发病时以脑卒中样起病、症状极似急性脑梗死而得名,多数患者表现为运动性障碍,误诊率非常高[1]。一旦发生误诊,对于患者疾病的治愈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增加患者预后恢复的时间。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提高,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根本病因,越来越多的药物也逐渐出现,对于治疗不同的疾病呈现出针对性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36例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相应的临床诊断,符合多发硬化的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排除脑干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肝肾功能障碍以及精神病史等患者,将上述36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8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37~58岁,平均(43.72±6.85)岁;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35~57岁,平均(42.58±6.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首先使用甲泼尼龙注射液进行冲击治疗,使用剂量控制在500~1 000 mg/d,将甲泼尼龙注射液加入到0.9%的氯化钠溶液500 ml之中,静脉滴注,持续治疗3~5 d后停止滴注,改为口服甲泼尼龙,60~80 mg/次,1次/d,之后的5 d每天药量减少10 mg,直至停止服药。对照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进行治疗:首先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使用剂量控制在15~20 mg/d,患者进行静脉滴注7~14 d之后,改为口服地塞米松,15~20 mg/次,1次/d,之后每日逐渐减少药物摄入量,直至停止服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起病形式与病程、发病诱因、临床体征与首发病状、MRI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治疗与转归。患者在停止服药后应用延伸残疾状况评估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测定多样性硬化影响评分(Multiple Sclerosis Impact Scale,MSIS),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8.0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起病形式与病程 本研究的36例患者中急性起病(发病1周之内达到高峰)患者10例(27.78%),亚急性起病(发病1周~1个月达到高峰)患者21例(58.33%),慢性发病(发病超过1个月达到高峰)患者5例(13.89%)。患者的病程为1周~12 a,平均病程(4.27±1.63)a。
2.2 发病诱因 疾病前感冒发热8例(22.22%),过度饮酒6例(16.67%),过度疲劳5例(13.89%),其他患者的发病诱因不详。
2.3 临床体征以及首发症状 首发症状中腱反射减退或消失人数最多16例,占44.44%,其次为病理征15例(41.67%)、尿便障碍13例(36.11%)、四肢瘫11例(30.56%)等。见表1。
表1 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的首发病状情况
2.4 MRI检查 采用 GE115T MRI检查仪进行,全部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MRI检查,头部MRI检查中共发现97块脱髓鞘病灶,而脊髓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灶。
2.5 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的患者有2例(5.56%),脑脊液压力<180 mm H2O的患者有34例(94.44%)。所有患者的氯化物以及糖水平均在正常范围,细胞数增高(>6×106/L)患者有5例(13.89%),蛋白定量偏高(>0.45 g/L)的患者有4例(11.11%)。
2.6 治疗与转归 两组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进行复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E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SI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EDSS评分以及MSI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EDSS评分以及MSI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EDSS评分 MSIS 评分观察组18 1.53 ±0.42 11.67 ±2.35对照组 18 2.64 ±0.75 6.84 ±0.97 t 5.478 6 8.060 3 P--<0.01<0.01
多发性硬化以发病灶较多为特点,多发现于视神经、脊髓和脑干,且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目前该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都还没有完全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免疫或者病毒感染有一定关系[3-4]。多发性硬化的主要临床特点是症状的空间多发性和病程的时间多发性,症状包括脑神经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括约肌及性功能障碍等,其中急性脑卒中患者也大多产生运动障碍这一症状,所以一旦发现患者具有这种类似的症状,一定要仔细检查,以防止误诊。临床上对于多发性硬化的常规检查有核磁共振检查、脑脊液常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等[5]。
地塞米松是一种糖皮质类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和免疫抑制,提高患者应激反应的作用。甲泼尼龙是一种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非常强的抗炎作用,对钠潴留作用比较微弱。本研究回顾了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36例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①上述患者多数为首发多发性硬化,在常规临床检查中未发现脊髓与神经的受累情况,相关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②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的年龄相对较大,多为40岁以上的中年人,而常规多发性硬化的多发年龄段为20~40岁;③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的起病较快,同脑卒中起病形式相似,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四肢瘫痪,病情不易发生恶化,采用临床激素治疗患者的部分体征恢复较快;④患者的头部MRI检查多出现异常病灶,而脊髓MRI检查未发现异常病灶;⑤患者的脑脊液检查较为正常;⑥采用甲泼尼龙治疗的患者获得了更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相比采用地塞米松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MSIS评分有明显提高,EDSS评分有明显降低。
综上所述,对于脑卒中样多发硬化患者尤其要注意治疗前的诊断,及早进行MRI检查和FLAIR成像及增强扫描。采用甲泼尼龙激素冲击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的MSIS评分明显提高,EDSS评分明显降低。
[1]刘广志.多发性硬化[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254.
[2]张星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诊断[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2):122 -126.
[3]史晓东.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24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2):124 -125.
[4]张冠群,崔晓,刘君,等.脑卒中样多发性硬化38例临床特点及诊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3):3571 -3572.
[5]刘国玲,冯涛.36例多发性硬化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2):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