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探讨*

2015-11-18 18:29:02陈小衡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大学城广州图书馆

陈小衡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探讨*

陈小衡

论文分析了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意义和有利因素,并从联盟的类型、性质、合作内容、运行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等方面,探讨了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策略。

广州教育城 图书馆联盟 资源共建共享

2012年11月广州市政府通过了广州教育城建设方案,确定在增城市朱村街建设“广州教育城”,以解决广州市属高职、中职、技工(技师)等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用地紧张、办学场地分散、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通过集约办学,整合优质职教资源,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地打造符合新型城市化发展需要的南方职业教育高地[1]。广州教育城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计划分两期建成,入驻24所广州市属职业院校和广州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等。自广州教育城建设方案出台后,便不断有专家、学者呼吁不能简单地“机械抱团”,要吸取广州大学城课程资源和图书馆难共享的教训。广州大学城建设之初曾宣称要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构想硬件资源、师资、课程、信息网络等方面资源共享。然而,广州大学城至今已运转10年了,这些设想远未实现,就图书馆来说,城内现有的10所高校图书馆个个都“五脏俱全”,在建设上单打独斗,在使用上各自为政共享难[2]。截至2014年6月,广州教育城已完成功能块区的总体规划,一期入驻的13所院校也已确定并基本完成校区功能规划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因此,研究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探讨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模式和策略,无疑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1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发展的意义及其有利因素

1.1 联盟发展是全面提升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办馆水平的最佳途径

目前,广州市属24所职业院校图书馆由于个体规模小和分散,导致一方面是办馆经费短缺、资源购买力有限,另一方面却是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办馆绩效普遍不高;另外,各个图书馆发展不均,差距明显。开放、交流、合作是当今图书馆发展的大趋势,通过开放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发展,通过交流激发图书馆的专业活力,通过合作激活社会各方资源[3],才能更好地满足信息时代读者不断增长的信息需求,更有效地履行图书馆的使命。因此,应抓住广州教育城建设的契机,采用联盟发展的模式使城内图书馆间的开放、交流与合作更具有协同性,通过统筹规划和建设广州教育城图书馆服务体系,减少重复建设和遗漏,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城内图书馆资源共享难的窘境,实现广州教育城公共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初衷,还可以通过共建共享优化个体图书馆的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投资绩效,全面提升广州教育城图书馆的办馆水平。

1.2 联盟发展有充分的政策导向

广州教育城规划的一大特色是职业院校“组团”入驻,每个组团按相近专业的办学层次由若干所技工(技师)、中职和高职院校组成,实现从技工到高职的覆盖,组团里设立校际共享区,在图书馆、体育馆、医疗设施方面实行深度资源共享,并对一期入驻的13所院校规划为4个组团[4]。“组团”模式的规划将入驻的院校图书馆进行了首轮整合,将原来分散发展的13所图书馆整合为4所图书馆。因此,可充分利用这一政策导向,推动各组团图书馆进行二次“组团”联盟发展。

1.3 联盟发展具备较好的合作条件

广州教育城入驻院校均为广州市教育局管辖的公办职业教育院校,办学经费也主要来源于广州市教育局统筹安排的财政经费,相同的办学主体和经费来源为图书馆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决策环境,便于由政府主导通过行政手段和经费杠杆推动图书馆联盟发展[5]。此外,相同类型的图书馆、相同职业教育资源需求和服务对象,使资源联盟和服务联盟存在明显的合作空间,预期的成功率和运作质量较高,加上作为同系统的兄弟单位,原来就有业务交流,也为馆际合作提供了较好的协作基础。

2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的类型和性质

2.1 联盟的类型

开放服务场所、共享信息资源和联合服务是我国不少大学城建设之初对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愿景,也是广州教育城公共基础设施资源深度共享的重要表征。但从目前我国已经运行的数十个大学城的实际情况来看,除了深圳大学城等少数地域范围小且又是联合办学的大学城基本实现外,大多数大学城普遍距离这一愿景还有明显的差距,不少大学图书馆连门槛都不让邻校学生迈入,图书资料也普遍以馆对馆的馆际互借模式共享。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模式都是采用松散型的联盟,成员馆参与联盟的意愿和协作基本上依赖于自愿和契约,缺乏必要的行政措施和干预。因此,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若要避免共享难的局面,便不能采用这种松散的组织形态,而是应采用紧密型的联合办馆模式[6],即成员馆之间合作紧密,不仅在文献资源建设方面统筹协调、联合建设,在自动化系统、业务管理、读者服务上也达到相当程度的统一,才能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从而实现图书馆资源的深度共享。

2.2 联盟的性质

在我国,图书馆联盟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很高,其生存和发展与政府投入息息相关[7],如目前成效比较显著的TALIS(天津高等教育文献信息中心)、JALIS(江苏省高等学校数字图书馆)等区域高校图书馆联盟都离不开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也应该是政府主导和投资,即由广州市教育局采用行政手段组织城内图书馆构建“广州教育城联合图书馆”,整体部署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并利用经费杠杆统筹财政经费集中投资建设,所有成员馆免费使用。

3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内容

由于广州教育城各图书馆均是隶属于不同行政组织的二级单位,联盟合作必然牵涉到不同单位的责、权、利,因此,联盟发展应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先开展如下几个方面的合作,在形成良好的联盟环境后再逐渐推进其他合作。

3.1 联合自动化管理,共享服务场所和图书资料

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城服务场所和图书资料共享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理系统多样化造成了技术壁垒,因此借鉴TALIS的做法,联合引进一套自动化管理系统,形成多馆共享系统平台、服务器和中央数据库的馆藏资料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实现成员馆馆藏管理的标准化和一站式检索[8]。

依托联合管理系统开展服务场所和图书资料的共享,即读者持“一卡通”可通行城内各馆并自主借还各馆的图书资料。虽然通借通还模式可作为未来发展方向,但考虑到由此产生的图书资料跨馆管理和物流运输等一系列问题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弄巧成拙,如各馆要增加人力来受理跨馆借还、跨馆图书如何归架、物流费用如何分摊等等问题都需要协调和达成共识,因此基于成员馆位置集中且城内规划了便捷的校际交通,联盟早期宜采用读者自主到馆借还图书的共享模式,待成员馆在联盟运作中达成高度共识时再实施通借通还模式。

3.2 集团采购电子资源,协调建设纸质资源

基于成员馆有同质的资源需求,像电子图书、科技期刊、学位论文、考级考证题库、科普读物、统计数据库、工具书等电子资源,采用集团采购方式必然可以降低资源价格,不仅增强整体的资源购买力,也能有效地优化成员馆的资源体系。

对于纸质资源,由于涉及到采、编、藏及固定资产管理等诸多因素,加上其建设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联盟初期宜采用协调建设的方式,即整体布局各馆收藏的范围和重点,整合成员馆现有的资源,采用捐赠或剔除的方式进行适当调剂和优化,新增资源则由各馆按照收藏类别的分工自主建设,依托联合管理系统开展联合采编以形成联合书目共享系统,使纸质资源从原来的单馆保障变为联盟范围内的多馆保障,从而全面提高成员馆的文献保障率。

3.3 构建统一门户系统,共享网络服务

申请“广州教育城联合图书馆”的独立域名,构建统一的网络门户,集成集团引进的电子资源和应用系统,开展OPAC、新书通报、书展书评、阅读辅导、网上培训、资源导航等信息服务和联合参考咨询服务,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使网络服务覆盖所有成员馆,填补小馆、弱馆网络服务的空白,全面优化和提升了成员馆整体的网络服务能力。

3.4 人力资源的联合建设与帮扶

针对广州市职业院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相差悬殊的特点,依托联盟组织开展业务培训、岗位交流、互派馆员、协作项目等多种形式的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也有利于成员馆人力资源的建设和帮扶,从而全面促进广州教育城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的改善。

当然,随着成员馆之间合作与协调能力的提高,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还可以在主题活动、特色资源库建设等其他领域开展合作和发挥作用,通过联盟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延伸,推进城内图书馆资源的深度共享。

4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的运行机制

4.1 组建权威的领导机构

成立“广州教育城联合图书馆管理委员会”作为联盟最高领导机构,负责图书馆联盟的领导和管理,包括对联盟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由于联盟成员馆均属于不同行政组织的二级单位,相互间不存在组织管理关系与约束。因此,为增强领导机构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以便能通过行政措施推动各馆从分散发展模式向共建共享模式转型,也便于及时取得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特别是经费支持,管理委员会应由广州市教育局的相关领导挂帅。同理,为便于得到各馆的支持和配合,所有成员馆的馆长均为领导机构的成员。

4.2 设置专职机构负责联盟建设

不少图书馆联盟虎头蛇尾或半途而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专职机构负责联盟建设,借鉴CALIS、TALIS的做法,设立组长单位作为联盟建设的牵头单位,并成立“广州教育城联合图书馆管理中心”作为联盟建设的专职机构,代行一定行政职能(如立项、招标等),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联盟项目的建设,健全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协调日常运作与维护。管理中心在业务上接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在组织关系上则挂靠在组长单位管理。组长单位必须具备牵头建设的优势和良好的运行环境,并有条件为管理中心配备足额的专职技术人员,能提供7×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数据中心,在成员馆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组长单位可采用自荐、推荐或选举的办法产生。

4.3 引入专家咨询促进科学发展

成立“广州教育城联合图书馆专家委员会”,引入专家咨询开展调查研究,辅助管理中心制订各种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负责对联盟建设的评估。专家人选由管理中心根据工作需要推荐系统内外的相关专家,经管理委员会审核和聘任。专家委员会受管理委员会领导,由管理中心受托组织专家委员会开展工作。

4.4 加强领导和民主决策

管理委员会应建立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听取管理中心和专家委员会的工作汇报,及时加强联盟的领导和民主决策,集体讨论联盟建设的重大事项,如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年度计划、经费预算、工作总结、人员变更等都应采取集体讨论,并以表决的方式决定通过与否。

5 广州教育城图书馆联盟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5.1 起步不及时将错失良机

当前广州教育城各组团已基本完成单体建筑设计进入基建工程招标施工阶段,各图书馆也启动了入驻新馆舍的各种规划和专项预算,如果再不启动图书馆联盟则有可能重蹈广州大学城图书馆先自主建设再共享难的覆辙。因此,希望广州教育局能尽早主导和成立联盟领导机构,及时介入广州教育城图书馆发展的研究与规划,统筹协调城内各馆围绕共建共享规划馆舍功能布局、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文献资源等建设方案,使新馆的建设能为共建共享铺设通道和平台。

5.2 联盟发展与自主建设应并驾齐驱

联盟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办馆成本,改善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的条件和环境,并非是搞大统管和大包办,过分的集中和包办不仅会降低管理效率,还可能滋生出其他弊端,如利益冲突、新的不均衡等问题,而且也会导致建设主体力量不足而弄巧成拙。因此,应正确认识联盟发展的目的,联盟发展与自主建设应并驾齐驱,像自动化管理系统、网站、通用电子资源、数据中心等类别的项目统一建设,而分布于各成员馆的资源和设备如纸质书刊、流通服务设备等类别的项目则主要由成员馆按照联盟的分工和技术标准自主建设,既充分体现集成员馆各方之合力共建共享,也尽量减少实体资产多头管理所带来的诸多弊端。

5.3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亟待补充

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是联盟建设的支柱,虽然在首批入驻教育城的图书馆中有广东省高职图书馆分委会的副主任图书馆和常务图书馆,均有较强的办馆能力,但无论哪个馆以目前的人才储备要承接联盟专职机构都面临很大的困难。一是整体的人才结构与其他联盟体的牵头单位相比明显偏弱,二是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明显欠缺。不过,由于入驻广州教育城将使不少图书馆从原来分散办馆变为集中办馆,从而优化了岗位配置(如笔者所在馆目前是三地办馆,分散服务导致不少岗位消耗了过量的人员配备),可以释放出一定数量的岗位。因此,各馆应充分利用整合所释放的岗位编制,有针对性地引进满足联盟建设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为参与联盟建设提供技术人才支撑。

5.4 重视可持续发展

国内其他区域高校或大学城联盟案例显示,启动图书馆联盟并非困难,真正困难的是实现联盟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当前图书馆界关注和探讨的新课题。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在2014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6分会场作的“新常态下图书馆联盟发展路径的思考”主题报告中认为,图书馆联盟活动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沟通交流、抱团取暖、事业拓展,并指出新常态下图书馆应树立绩效思维、互联网思维和融合思维[9]。因此,要真正实现广州教育城图书馆从资源共享上升为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办馆水平的集约发展目标,必须重视联盟的可持续发展,除了普遍认为的建立权威领导机构、合理的经费保障体系、互惠互利的平衡机制外[10],还应重视绩效思维。良好的绩效是联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应加强联盟活动的绩效评价,努力提高绩效以取得各界的认同特别是政府的认同,从而保障联盟活动后续的支持和经费。另外,成员馆应树立互联网思维。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已不可能闭关自守,应视自己为互联网络的一分子,推进转型和创新,树立融合思维,深化和拓展馆际合作,努力提升自己的办馆水平和存在价值,使图书馆联盟实现从抱团取暖到事业拓展的飞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广州教育城的建设翻开了广州市职业院校图书馆发展的新篇章,为图书馆开展共建共享提供了天时和地利。依托这个契机,改变广州市职业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形成的单打独斗、势单力薄的分散发展模式,走集中投资、联合发展的道路,不仅能极大地提高广州教育城文献信息资源的保障率,提高广州市职业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能力和办馆水平,也必将对我国其他大学城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起到积极的示范和推进作用。

[1]关于《广州教育城建设的工作方案》的新闻通报[EB/ OL].(2012-11-13)[2014-10-22].http://www.gzedu. gov.cn/gov/GZ04/201211/t20121113_21220.html.

[2] 雷雨,毕嘉琪.没有围墙的大学城有堵“隐形墙”[N].南方日报,2012-08-21(A07).

[3] 吴建中.开放交流合作:国际图书馆发展大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4-8.

[4]广州教育城一期规划出炉 一期入驻13所学校[EB/ OL].(2014-06-03)[2014-10-22].http://gd.sina.com.cn/ news/b/2014-06-03/0803103925.html.

[5] 陈小衡.广州市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联盟的构想[J].情报探索,2012(12):109-111.

[6]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 高波,黄洁晶.中国大陆图书馆资源共享现状调查[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1):71-78.

[8]黄雪梅.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合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图书馆论坛,2008(4):67-69.

[9]2014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第6分会场:图书馆区域联盟的创新与发展 [EB/OL].(2014-10-16)[2014-10-23].http://www.lsc.org.cn/c/cn/news/2014-10/16/news _7496.html.

[10] 游丽华.大学城图书馆共享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4):40-44.

陈小衡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高级工程师。广东广州,510405。

Discussion on Library Alliance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

Chen Xiaohe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ignificance and favorable factors of library alliance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this paper discusses library alliance’s type,nature,cooperation content,operation mechanism, mai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Several practical proposals on library alliance’s development strategy are set forward too. Keywords Guangzhou Vocational Education Town.Library alliance.Co-construction and sharing.

G259.23

2014-12-05 编校:刘勇定)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广州教育城职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3A192)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大学城广州图书馆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房地产导刊(2020年7期)2020-08-24 08:14:22
多彩广州
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4:08
“首届中国钢琴音乐周”在我校大学城校区举行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大学城经济对城镇化影响初探——以呈贡大学城为例
人间(2015年8期)2016-01-09 13:12:38
大学城集聚与消费拉动效应
智富时代(2015年4期)2015-06-02 03:51:25
大学城体育课程资源共享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