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一片滋养世界的叶子

2015-11-18 13:14王旭烽
文学港 2015年2期
关键词:小雪茶文化纪录片

王旭烽

小雪:一片滋养世界的叶子

王旭烽

一候虹藏不见;

二候天气升地气降;

三候闭塞而成冬。

呵气但寻热茶盅。

——题记

小雪,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节气,作为一个我不怎么待见的节气,它还是来到了。现在是一些阴郁的日子,一种半生不熟的冷笼罩着我,无怪清代文人王士禛有“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之句。这样的日子里需要喝浓郁的红茶的。这几年,我们喝的都是苏祝成老师监制的红茶,我们叫它“苏红”。

想起了明代的郎瑛在他的《七修类稿》中说:“小雪,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呵,就在这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的季节;就在这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由此闭塞,我们的生活进入严寒的冬天;就在我不由吟哦起这样的前人诗句聊以自慰——逡巡小雪年华暮,虹藏不见知何处;天升地降两不交,闭寒成冬如禁锢——正是在这样的貌似日子开始黯淡无聊的时光,一个让我为之振奋的好消息从京城传来,央视大型茶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即刻就要播放了。

网上的消息是这样报道的:日前,央视纪录频道原创大型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在京首映,片中的主人公、来自宝岛的淡如菊茶书院创始人李曙韵、英式下午茶文化专家卡罗·库罗斯基等茶文化推广者,也在现场与大家分享了世界不同茶文化的理念和意趣。该纪录片将于11月18日22:40登陆央视一套《魅力纪录》,随后将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该纪录片分为六集,各集主题词分别为“土地与手掌的温度”“路的尽头”“烧水煮茶的事”“故乡,他乡”“时间为茶而停下”“一碗茶汤见人情”。央视纪录频道总监介绍说,《茶》是一部全面探寻世界茶文化的纪录片,“本片将呈现产茶地自然的奇观、制茶工艺的神秘展示、古老茶艺的复活、各国茶道的探究、茶叶之路的历险,以及生活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近六十位茶人的故事。本片由一片茶叶引领探寻世界的旅程,探寻这征服世界的香气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纪录片主创还为与会嘉宾泡了生普洱茶、大益普洱熟茶、竹叶青、白茶、茉莉花茶、昆仑雪菊六道茶,在与嘉宾品茗的同时,主创对每道茶的历史与故事娓娓道来。

其实,北京的这次首映,我和姚国坤老师都参加了。这部前后经历三年的六集大型纪录片,走访了八个国家,采访了数百个茶人,由姚国坤先生担任茶文化顾问,由我担任总撰稿,而我们的茶文化学院,也作为唯一的学术支持单位。由于这个劳动的过程时间太长,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几乎对此不抱什么期待,反正总会播的,管它什么时候呢。然而,真的要在这小雪的岁节里由央视一套的黄金时间段《魅力纪录》中播放,我还是就如被人在身后猛击一掌:我一下子被拍醒了,茶人茶事汹涌而来……

说来话长。就如端起茶喝了一口刚刚放下,突然发现这一端一放已经整整二十多年。那时我乃杭州双峰村鸡笼山下中国茶叶博物馆资料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博物馆甫新初建,大家都是分工不分家的。我虽然在资料室工作,但其实就是个打杂的,我卖过门票,洗过茶杯,大量时间还在做接待工作,主要是为来访者倒茶。当然,需要时我也会侃侃而谈,毕竟在资料室工作嘛,茶事还是能够聊得上的。

那时的我很喜欢给人倒茶沏水,也许是因为年轻热情多得没地方投入,也许因为有许多的爱意正在心中泛滥成灾,也许那寂寞的山中有太多的对话需要迫不及待地喷涌,总之那段时间我给许多人倒过茶。记得有一次湖州老作家老茶人冠丹先生来茶博馆,我们以座上宾接待。我不停地沏茶献殷勤。快结束时也不知怎么的,他知道我是王旭烽,有些惊讶,因为以这样的方式识得了一个文学圈中人吧。但那时我对这样的服务工作是很乐此不疲的,沏茶给人喝自有特殊的乐趣在其中呢。

当服务员也要当得到位,茶沏好后我总是坐在最后一排不显眼的地方,进行谈话记录。有的时候,我也是要忍不住插句把话的,因为客人们也会问出一些让主人回答不出的问题,而偏偏凑巧它们就在我的专业范围内。记得有一次杭州市一位老市长来了,他问了许多问题,我发现我的领导们着实有些紧张起来了。于是我的插话就越来越多,我一会儿倒水当服务员一会儿回答问题当茶专家,我一会儿手一会儿口,一会儿手口并用,人尽其才,实在是爽。老市长告别之际专门指着我说:你讲得很不错嘛。那次我穿着一件蓝绸衬衣,这件衣服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衣柜里,一看到它我就想起他夸奖我时的神情。很像《南征北战》里的首长对小战士说:小鬼,打得好嘛!

别以为我以上这段话是胡扯,真是大有深意的。因为我被那老市长这一句肯定搞得有些自信满满起来,便以为该插话时就插话没错。没过多久,就插到中央电视台去了。

我记得那一次来了一个央视摄制组,制片人叫雷志民,他们是来寻找拍摄主题的,那时候他们已经看中茶这片叶子,屈指算来,整整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我也是给他们倒着茶当着服务员,我们的领导和他们聊了一会儿,大概有事出去了,于是我便陪聊,聊着聊着,老雷突然觉得我不应该是服务员,便问起我的工作学习。于是我便从实一一招来,什么学历史的,资料室的,爱写作的,倒茶接待的。老雷给我一张名片,转手便让我塞到什么地方找不着了。倒是老雷认真让我留了个通信地址,我也没有名片,顺手写了一个地址给他。这事情就那么过去了。大概又过去了将近大半年吧,我突然接到了一封信,钢笔字。有个叫雷志民的人,中央电视台的,请我出任央视大型纪录片《话说茶文化》的总撰稿。我完全把那档子接待央视记者的事情忘记掉了,那段时间接待的各路记者着实不少。仔细再读信,让我去趟北京,专门谈这个事情,我才想起来,原来就这么倒倒茶插插话,只要你被人看上了,人家还是会尊重你的专长的啊。

这部十七集的大型纪录片《话说茶文化》是央视第一部大型茶纪录片,我也算是前前后后做了两年。全片由《话说长江》里那个白发潇洒的陈铎先生主持。陈铎先生很忙,只能见缝插针地赶来拍摄。但他很喜欢茶,我们在各个有茶的地方见面。他常常来不及背诵我的撰稿词,便总是对我们说,抄大字报抄大字报!把解说词抄好了拎在手上,他远远看着说,总是说得天衣无缝。我呢,这时候就往往充当那个举大字报的人。打下手,我总是很开心的,英雄在任何地方都有用武之地,举自己写的大字报内容,让名人念,得意乎哉!

我记得那次我带着摄制组还去了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家,我们拍了许多镜头,这些镜头,应该是庄先生身前留下的最后身影吧。他穿着深蓝色的毛衣,深深的老年斑,长长的寿眉,细瘦的手指,我蹲在他身旁,听他用闽南话讲“中国茶德”。这些都曾经有照片拍下来。两年后庄先生去世了,去世前片子已经拍好了,但他住的房间没有电视机,他的房间下雨漏了,电视机搬到另一个房间。他让人把电视机搬回来,他要看片,还没来得及搬,他突然去世了。想到这些,我忍不住要落泪。对不起,对不起,老人家,为什么总是会慢那么一步呢!

《话说茶文化》在央视播后又被翻译成外文在全世界播放。从那以后,我和各个电视台合作过许多次,包括央视四套和二套。不知道为什么,这些片子虽然拍得很认真很努力,却总不是我心里想的那种。渐渐地我便以为,用影像是无法拍出我心中的那片茶叶的。所以,三年前那个冬天,也是小雪季节吧,在我茶事的娘家中国茶叶博物馆和平馆里,在阳光下,当我一边吃着盒饭,一边听姚国坤老师跟我讲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们又出现时,我已经完全不相信了。我说不会吧,都拍过那么多了,该不会临时组织的什么班子吧。姚老师立刻拿出一张名片:不会的不会的,这是真的中央电视台,绝对真的。姚老师那时刚在央视拍了“小崔说事”里的茶,他说真的,那就一定是真的。我看了那名片的名字:王冲霄。

大概又过了几个月,姚老师陪着王冲霄来了。那时的我正病得歪歪斜斜,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就那么病着,王冲霄编导在各种病床前和我讨论着这部片子,包括我住院时的病床前。第一次见面我只能躺在沙发上和他沟通,基于我当时的身体情况,我不想再对付了,能到位就做,不能到位就算了。我发现我终于能够和一位电视编导在一个层面上对话了。他听得懂我的话。我说,我不是说别的电视片拍得不好,他们拍得也非常好,但我还是想做那种向内心深处走去的事情,我想做一个茶与灵魂之间关系的片子,要有强烈的精神性,但又要有精确的科学性,那真是一叶双菩提啊。我自己偶尔会有被茶事茶人感动得潸然泪下的时刻,那种灵魂被击中的感受,在影像中能够呈现吗?年轻的、苍白的、声音幽然的央视编导王冲霄说,这是能够做到的。

王冲霄的选题已经被央视纪录片频道选中,制作一部国际题材的茶纪录大片,便成为共同的目标。那个病恹恹的下午对我们多么重要,我想我们作为合作者是互相看中了。王导完全不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物,他也不是幽默诙谐型的,也不是见面自来熟拍胸脯发毒誓的,他也完全没有江湖油滑气。他很像一片茶叶,而且相当聪慧。他出的题目一开始叫《茶,一片征服世界的叶子》,我说征服不太好,能否叫“滋养”,他立刻明白关于茶的这个重要的语境。这位年轻的编导是有很重的文艺气质的,关于音乐、主持、画面、节奏,我们都能够对上话,我们相互听得懂。这使得我们的姚老师非常高兴,他分别对我们各自说:我介绍的人,不会错的。

王导后来不止一次到我们的学校,和我们茶文化学院的老师们座谈。现在片中的许多国际茶人都是我们的老师们提供的,而从一开始的提纲到最后的完成,这之间的变化之大,完全不是理工科思路的人们可以理解。我们像写诗一样地面对我们的作品,但又要如纪实文学作品般地来对素材进行挖掘采访,然后如小说般地塑造人物。而作为茶人圈中人,我特别担心的是出现任何的硬伤,王冲霄担心的则是纪录片的可看性。为此,一再推倒重来的思路是必不可少的。

记得暑假时正在剪片,王导电话打来,关于非茶之茶的准确叙述。我那时很不巧地正在一家面馆与家人吃着面条,跑到门口,当着一屋子的面客,不得不上起茶学基础课来。王导悟性极高,关于茶的基础知识,总是一点就透,而且最后当我们在北京发布新片时,我发现他们这个摄制组的人,已经各个成为茶人了。我们的发布会,就是以六大茶类的茶席作为文化背景的。

现在,我们的小雪季节演绎得多么美妙啊,每天晚上十点多,我们所有的师生朋友们,守在电视机前观看片子,看完后便是热烈的网上讨论。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追求完美,哪怕只有一杯茶的时间。这是小雪季节里听到的最温暖的话语。

猜你喜欢
小雪茶文化纪录片
小雪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Watching the Cataract on Lushan Mountain
茶文化的“办案经”
小雪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时尚纪录片的生意经
小雪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