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颖
(中华儿女报刊社,北京 100000)
独生子女政策或可适时放开
董 颖
(中华儿女报刊社,北京 100000)
【摘 要】20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推出独生子女政策。该政策曾经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30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国情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经济水平提高、思想观念发生变化,原有的计划生育政策能起到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微弱。同时,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过快增长,我们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进行政策调整。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讨论“是否要二胎”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微弱,在计划生育政策的效力降低的同时,或许可以适时放开二胎政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政策 奖励 惩罚 效力降低
1979年,第一批受到国家奖励的独生子女父母,都领到了一个珍贵的“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着这个小本,每月可以领到5元钱独生子女补助,相当于当时工资的十分之一。这在那个年代给这些家庭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改善,同时得到的还有单位层面的表扬奖励以及内心的光荣感。
30多年后的今天,这项30年不变的国策在人们心中渐渐改变了味道,失去了应有的分量,5元钱在大家看来已经完全失去了奖励的意义,彷佛成了个笑话。2013年,网络论坛上一个有关独生子女费30年不变的吐槽帖子引发网民热议。
目前,全国很多省市采取了对独生子女父母的“退休一次性奖励”,年满60岁能够一次性领到1000元奖励,但是这个钱在如今的消费水平下,连一个月的生活费都不够。正像全国政协张东升委员所说的,这个奖励在目前的消费水平下,已经完全失去了效果。
一个国家的人口政策关系着这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家前途。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国家人口问题的主要矛盾是人口过多、增长太快。但是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人口问题已经与上世纪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增长指标出现负数——即负增长,生育率持续走低,老龄化问题凸显。
2000年至2010这十年间,我国平均人口增长率为0.57%,而1990年至2000年之间的增长率为1.07%,增长速度大大下降,新生人口减少而老年人口急速增加。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78亿,据专家预计,照这样下去,2027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15%,2035年将超过20%。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如果在人口总数中占10%,就可以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也就是说,如果我国生育水平持续保持低增长率,那么本世纪中期以后,中国人口抚养比将持续上升,到2070年,4个劳动力至少需要抚养2个老人和1个小孩。
这种变化,说明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矛盾已经从增长过快变成过慢,我国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如何应对老龄化已经成为现在和未来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我国能否持续发展。
近些年,我国各个地方在遵守现有的生育政策的同时,都在尝试对政策进行一些微调。最开始是对“双独”(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后来放开到“单独”(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家庭,可以选择多生育一个孩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这种政策的放开并未使生育率产生明显变化。这或许从某一方面证明了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和人口形势的深层次变化或许已经具备了调整生育政策的条件。
另一个变化是,丁克家庭逐年增加。我国青年人受国家化因素和经济水平提升等多种因素影响,更加注重自身的生活追求和品质,选择少要孩子甚至不要孩子的人越来越多。
通过以上几部分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独生子女政策在人们是否要二胎的选择上,决定力和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小。在新世纪,人们要不要二胎甚至生不生孩子大部分取决于个人意愿,政策的作用并没有显著地推动社会发展或经济增长,反而有可能因为使用专制手段降低生育率给许多家庭带来了失去自主选择权的痛苦。
因此,很多专家建议逐步放开二胎政策。提倡试行“奖一、放二、禁三”的政策。
笔者认为,任何有助于消除独生子女政策带来影响,并使中国出生率上升到常规水平的调整都是可取的。适时放开二胎政策的时机已渐成熟。一方面,不会引起显著的生育率变化;另一方面,将选择或放弃生二胎的权利还给公民本人。
参考文献:
[1]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研究:回顾与前瞻[M].江海学刊,2002(5):90-98.
[2]黄雪辉.独生子女政策是否应该放开?科技智囊,2010(3):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