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的融合

2015-11-17 01:22颜瑜颉
艺术评鉴 2015年21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美声唱法融合

颜瑜颉

摘要:美声唱法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是流行于意大利的歌唱流派。美声唱法本身有着非常科学的发声训练方法。20世纪初,美声唱法传入我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声乐的教学与发展。本文主要从演唱技术以及教学科研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美声唱法的融合和借鉴,以期对民族声乐教师教学提供借鉴意义,推动我国民族声乐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 美声唱法 演唱技术 教学科研 融合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民族声乐教学现状观察后可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中,无论是在技术上或者是理论上都同美声唱法中一些技巧性的东西有一定的融合和借鉴。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美声唱法的传入都对我国的民族声乐有很强的推动作用,因此,种类繁多的艺术风格也逐渐呈现出来,使我国的民族声乐变得更加与时俱进。民族声乐在教学生主要应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其一是把美声教学作为主体展開声乐教学,兼顾演唱我国独特的声乐作品。其二是充分借鉴美声的演唱方法,把民歌作为演唱内容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其三是合理的将中西演唱方式方法融合起来,将外国作品和我国的民歌结合演唱。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将美声唱法融合到民族声乐教学之中的现象十分普遍。

一、民族声乐对美声演唱技术的融合

(一)气息运用方法的融合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深呼吸达到锻炼横膈膜进而提升气息的稳定性,再通过肌肉群互相的对抗性给气息提供支撑,在实际的演唱中,要想使气息达到充分流动的效果,做到匀速、连贯、持续的给声音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用“以气唱情”的方法,即使用小气口断句。这种方法能够使得情感充分的展现出来。还有一些民间歌曲充分利用花腔艺术,花腔艺术其实就是美声唱法的一种。由于不同的而音乐作品蕴藏着不同的情感和格调,所以在对气息的要求上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气息运用方法进行培养。

(二)共鸣技巧上融合美声唱法

民族声乐对于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技巧有着非常充分的应用和借鉴。演唱者只有熟练地调动不同共鸣腔体,通过腔体的大小变化使得发出的声音提升圆润度,并给变音色,有效地调解真假声音的使用比例,最终使得声音可以直达头腔、口腔和胸腔。根据不同的声乐作品合理的调整嗓音与共鸣,可以更好的表现出作品的风格和内涵。

(三)咬字技术借鉴美声唱法

在演唱民族声乐的过程中,如何协调好声音与咬字这二者是非常困难的。而民族声乐教学在通过借鉴美声唱法以后咬字着力点偏后,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意大利语中母音与子音之间的距离较远,这与汉字的咬字有很大的差异。演唱时,一定要提起软腭,立起后咽壁,形成稳固的咽腔。在声音训练时,主要利用的是意大利语的元音,通过混合纯母音能够和其他母音达到色彩混合的效果,这样能够使得母音变得更圆润。在训练中应积极寻求声音中的较高位置,将声音统一起来。如果使用科学的方法,技术上也会有施展的空间和自由。通过运用美声唱法的技巧使得我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术有了非常突出的进步,美声唱法中咬字不清晰的特征逐渐被矫正。

二、声乐教学在科研上对美声唱法的融合

(一)我国声乐理论研究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很多研究声乐的著作,在元朝时,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记载了我国戏曲演唱的技巧和方法。张炎则在《词源》一书中总结了艺术表现、音律以及咬字行腔等。到了明朝时期,魏良辅在《曲律》中总结了古代的学唱方法,并对学习声乐的步骤、要学习的内容以及声乐演唱的规格和咬字行腔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和论述,除此之外,还将南北地区声乐的异同点和曲牌的情趣进行了梳理。清朝时期,徐大椿又在《乐府传声》记录了昆曲演唱使用的气息和声音技巧。在这些著作中,在不同方面对声乐艺术的歌唱技术以及发声原理等展开了论述,我国的民间声乐特征也通过这些理论展现出来。民间声乐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歌唱中对咬字与吐字的把握,这些著作体现了民族声乐蕴藏的本质,总结了古代声乐演唱的标准,强调了演唱者的情绪情感、咬字和声腔技术的重要性,但是,书中的理论多是对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原理性的阐述。

(二)国外美声唱法理论研究

17世纪,巴西雷总对声乐教学的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所概述的声乐理论以及声乐教学使用的原则为后来的声乐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19世纪,西方近现代科技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发展,美声唱法相关理论逐渐同自然科学实现了融合,不仅是在教学理论和演唱方法中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在物理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展开。在德国,作为医生的曼德尔在生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横膈膜呼吸法,使得美声唱法的发生基础得到了巩固,通过这些科学研究,古典美声的发声被总结出来,推动了古典声乐派在意大利的创立。而这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声音频谱、快速摄像机、X光摄影这些先进的科学仪器出现,声乐研究更加方便,人们开始着手研究不同声区演唱时共鸣腔体的大小、形状以及声带振动的状态、机能状态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在进行声乐教学和声乐演唱的时候都阐释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对演唱者的面部表情、舌头状态以及口腔位置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这些独到的观点推动了美声学派的创新和发展,对声乐教学的原则有着决定作用。

(三)我国民族声乐对于美声唱法的理论借鉴

随着时代的发展,声乐教学有秩序的开展着,我国声乐的研究逐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实际上,其他领域科学的研究和声乐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是有一定的共同之处的,随着科学仪器和科技手段的进步,声乐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很多高等院校都在学报上增加了声乐相关论文的刊登数量,研究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泛。除此之外,一些研究室还积极总结声乐相关的论文,科研课题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精细、更加广泛。在研究中,外国美声学派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得到了传承,以此为基础,民族声乐同美声逐渐获得了融合。

三、结语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民族声乐教学在很多方面都融合了美声唱法的技巧和方法,民族声乐与美声唱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推动二者的融合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借鉴美声唱法能够使得民族声乐变得更加丰富完整。本文主要对民族声乐教学对于美声唱法在演唱技术和科研理论的方面融合借鉴进行论述,以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03).

[2]赖丽.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比较论析[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05).

[3]王丽娜,郝宝珠.高师声乐教学中关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相互借鉴与融合之探究[J].人民音乐,2010,(09).

[4]张刚.民族声乐教学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融合[J].戏剧之家,2015,(05).

[5]郝晶华,徐寅晨.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相互借鉴与融合[J].音乐创作,2013,(06).

[6]马雯.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核心[J].大众文艺,2013,(18).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美声唱法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融合》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纪律建设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