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华
摘要:花鼓戏是陕西省商洛地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活化石”的作用,目前已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读大学的时候,商洛市剧团走进我们学校,表演了花鼓戏中的作品《月亮河》,这对笔者印象深刻。
关键词:商洛 花鼓戏 月亮河
“商山茫茫,洛水泱泱”花鼓戏是商洛人民喜爱的一种地方小戏,盛行于柞水、丹凤、山阳、商县一带。每逢佳节,人们都要打花鼓。男女老少争相观看,很是热闹。“戏曲”这一艺术性的音乐语言来讲述了一个中国古代的故事这种形式一方面便于普通的国内民众对“戏曲”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易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接受,更能唤起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音乐某种深层次的共鸣。花鼓戏中“跳”的名目虽然很多,但却没有固定的表演形式,根据剧情的需要有演员们自由展示,这样则更具有观赏性。商洛的花鼓系剧本约500多本,大众接受长演的也有几十本,多是以反映民俗民风及表现男女爱情故事为主。
商洛花鼓戏的起源说法很多,据年长的花鼓戏人讲述,其由来有两种核心说法。一种是源于湖南湖北一带,由湖南花鼓戏演变而来,越往北传民风和习俗不同,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商洛花鼓戏。而据另一种说法则是由汉代秦陇马上鼓吹乐衍变而来,古代是为军事操练和出征仪仗所用。在《敦煌拾零》《隋唐演义》等书中记载,隋朝末年瓦岗寨的三十六位兄弟,曾经以“打花鼓”作为掩护,深入敌营,救回秦琼。五代十国后,花鼓戏才进入了民间。在宋代杂剧中“大迓鼓”、“迓鼓舞”、“跑汉船”等,就是其艺术表演形式。商洛的花鼓戏在解放前濒临消失,许多艺人都流离失所。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商洛的花鼓戏就迎来了春天。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们是很难经常接触到戏曲的,之前看戏曲都是在电视上或者广播里听,不能说对戏曲很陌生,但至少是不很熟悉,冥冥之中能感受到它的那股传统艺术的气息。中国的戏曲之所以发展与传播困难。笔者是这样分析的:首先,我们生活在基层,好的戏曲我们是接触不到的。二是,基层剧团专职演艺人员少,拍戏还需提前联系临时演员,其待遇也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所以面对一场大戏时很难完成,致使一些优秀剧目从此埋没。三是,剧本多是前人口目相传,缺少专职作曲人员准确记录,新编剧目也很少,导致花鼓戏曲种类有限。然而这一次却很意外,在商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新戏,那就是商洛花鼓《月亮河》。编剧是剧作家刘安,其分析说“拿《月亮河》与原小说相对比,首先是摆脱了原来小说的束缚,不受原来小说所限制。故事表现更加立体化,舞台表现强。其次,将主题思想表现的淋漓尽致,原来小说中表现的是“招夫养夫”中一女二男情感的纠葛,而《月亮河》主要表现在灵魂与肉体的碰撞,将月儿的重情重义与现代社会的一夜情等社会肮脏现象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主题。
《月亮河》这出戏很美,曲作者以清新悠远的音乐体现了原词的意境,而又别有寄寓,他寄情以古诗词,表达了内心深处那种深深的思念和期盼。此曲旋律优美,起伏跌宕,乐句连贯悠长,是一首乐段结构变化重复的分节歌。钢琴伴奏从头到尾采用六连音流动的琶音伴奏性,高潮部分采用丰满的柱式和弦伴奏,以加强全曲的气势。整场下来给人以美得享受,仿佛离开了剧场,不是在看戏,而是一首诗,离生活很远的诗,很纯粹,这么美的音乐是作曲家冯宁老师创作的。民族戏曲的创作手法上,不能仅仅看上去就是一部戏曲或者戏曲色彩比较重的作品,应该从骨子里运用戏曲、民歌的某些原则,既不能像戏曲那样一层一层展开动作,同时也要追求对中国古典诗词歌赋美学上的神似。
观看《月亮河》时,令人眼前一亮的还有演员的服装,给每一位演员以不同的定位,从服饰上观众就能看出角色的性格,这些服饰的做工及其精致美观,不得不让人感叹,服饰不仅体现了商洛人民内心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展现出现代服饰与传统戏曲相结合的大胆创举。女主角“月儿”的扮演者是商洛市剧团团长田朝霞,这次的演出觉得她的演技、唱功十分丰富。她也是一个精明强干女强人,即管理剧团,又在改革制度,既要排练新戏,又要承担主角,不容易,很佩服。两位男主角,虽然是学生,但戏份很重,俩孩子拿捏的很到位。戏中有一位官婶,出场的几个动作很有特点,演的非常幽默滑稽,但导演处理痕迹太重,有点模式化,作为一名音乐院校的声乐学生,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戏曲音乐在声乐学习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习声乐的基础,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是每个声乐学习者的必修课。
本文是笔者看完戏后内心里的真实感受,戏曲是中國传统音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鼓励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文章中说的不到位的地方请各位批评指正,非常感谢商洛花鼓戏《月亮河》的导演吴彦秋,我们需要更多的戏曲音乐走进我们的生活,以此将中国音乐发展壮大。商洛经过这个多年的历史,肯定有不少好的戏本,期望这些戏再打磨,再修改,经千锤百炼之后,再展现出耀眼的风采。
参考文献:
[1]宋歌.陆蓉芝:忙碌的08年,点亮月亮河的天空[J].东方艺术,2008,(03).
[2]姚森,谭潭.月亮河城堡:越艺术越生活越快乐[J].东方艺术,2008,(05).
[3]王留.悠悠岁月——影视作品中的《月亮河》意象[J].东南传播,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