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俗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

2015-11-17 15:58:51文/马
作品 2015年11期
关键词:马丘比丘圣保罗点滴

文/马 忠

一个诗人或一个作家都有他热爱的主题和艺术传递的方式。就诗歌而言,“写什么”本身只不过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框架,而“怎样写”,才是艺术的根本内容。

在我看来,倮倮诗的及物性体现了对日常生活的高度关注。这种关注是他对诗人生活的深刻感悟,浸透着他对现实、对人生的关怀。诗美与人情美融合,这是他的写作伦理。他的目光总是在搜寻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细节所蕴含的诗意。“一张脸从一个破烂的窗口冒出/他的脸抽搐着,口中发出怪异的叫声”。这是在写异域所见。“站在陌生的街头/身旁,汽车像流水般流过/陌生的脸,也不好意思比喻为暗中的花朵”,这是独特的体验。“圣保罗广场上散步的鸽子/迈着细碎的步伐,摇摇摆摆”,这是他眼光捕捉到的情景。这就是诗人诗行中行走的日常诗意。他写日常生活、个体经验,深入此在生命的根系:点滴事物,瞬间情景,生活纹理,心灵悸动……但在他的诗中,所写多为“生活”,而非“日常”,即使是“日常”,也因有巨大的公共意识形态背景,也使日常意象负担起更为深厚的历史隐喻和象征。他的写作姿态,不是倾慕外在的喧哗与浮躁,而是潜返内心,慢慢地咀嚼、体味。从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发掘潜在的诗意,追求灵魂的超越。

倮倮的诗写生活原型,还原生活,因为“它有着迷人的真实”。诸如《特鲁希略的黄昏》、《坐火车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等,记录了一种情绪,一种与生活同步的声音。《再见,库斯科》静动映衬,内外谐和,虚实相生,营造了一个色彩跳荡的“肃穆的时刻”,构筑了一个流动着美好情思的气场。《在巴列霍公园朗诵情诗》以直接的倾诉与述说,伴以恰切的比喻和个别生动的意象,点滴在心地写了现代人生存的境遇,同时,也揭示了拯救突围的出路与可能。《给一条河流命名》则充满了哲学的思考和观照。倮倮的这些作品,有痛楚,有悲悯,有叹息,有幽默,有所有灵魂可能一个激灵儿就惊醒的每个瞬间。但诗人为我们提供的是一个自然本真的形态,而运用的却是“冷修辞”。这也是一种美的发现,一种独特的创造。人们常说“诗是话语的命名”。由此可见,诗歌话语所命名的,不仅可以是情感,是理性,也可以是现象,是物自体。如《圣保罗教堂广场上的鸽子》、《马丘比丘的雨》等,均属此类作品。

当然,倮倮诗的不足也存在于过分偏执,即过分追求了抽象思维,而某些诗篇少了一点诗美,对此,他还可以做一些调整,以求登上更高的诗艺诗美的殿堂。

猜你喜欢
马丘比丘圣保罗点滴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环保之心·汇聚点滴
马丘比丘被叫错100多年?
环球时报(2022-03-28)2022-03-28 15:19:48
戴面罩游马丘比丘(环球360°)
环球时报(2020-11-10)2020-11-10 06:16:12
马丘比丘为一名旅客开放
环球时报(2020-10-14)2020-10-14 04:15:05
毕业一起去旅行 我们终将在路上释怀:徒步去马丘比丘,看天空之城
放飞希望
畅谈(2019年1期)2019-03-21 08:39:44
英国创意艺术学院(巴西圣保罗校区)
现代装饰(2018年2期)2018-05-22 02:50:16
砚边点滴
中国篆刻(2017年3期)2017-05-17 06:20:47
2016巴西圣保罗国际办公用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