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铭扬
旅欧散记
周铭扬
这次欧洲之旅,除了曾到过英国,其他八个国家均没有去过。对于欧洲,从小就没有得到什么系统的知识。以后知晓了一点欧洲的皮毛,一是从新闻中听到一点,而大多是从看当年为数不多的进口电影中获得的肤浅知识。
知道荷兰是电影 《阿姆斯特丹的水鬼》,知道奥地利,是电影 《茜茜公主》,知道英国,是电影 《雾都孤儿》,知道多瑙河,是看了电影《多瑙河之波》,等等。
电影是个小窗口,但通过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大世界。小时候觉得看电影是一种享受,长大后觉得去旅游是一种享受。跟着电影去旅游,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泰晤士河、塞纳河、茵河、多瑙河、莱茵河,这一条条著名的大河,曾经演绎了多少浪漫的浪花在流淌。伦敦、柏林、巴黎、日内瓦、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这一座座著名的城市,曾经爆发过多少震惊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条设计得非常吸引中国游客的旅游线路。
在旅游界,从事新闻工作三十多年,大都是在国内的名山大川、古镇小巷中行走,走出国门,次数不多。这一次应邀参加既是考察又是旅游的欧洲之旅,甚是开心。旅途十七天,略有所闻,随心所记,没有章法,统称之 《旅欧散记》。
抵达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已近掌灯时分,本来应该直接去餐厅吃晚饭,从法国一路同行的司机盖勃尔对导游说:我带你们去一个观赏布达佩斯的最佳制高点。司机原来是匈牙利人,家在布达佩斯,所以熟门熟路把车开到山顶。
从山顶远眺,由布达和佩斯组成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尽收眼底,宽阔的多瑙河犹如一条玉带,将两座原本分列两岸的城市紧紧连在了一起。
可惜的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蒙蒙细雨,天色也暗了下来,无法拍照,但对这座临水而筑的欧洲名城,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晚餐时,我提了一个要求:欧洲之行时间已经过半,虽然观赏了泰晤士河、塞纳河、茵河、图恩湖等水上景观,但没有下过水。今晚我看到多瑙河中有许多游轮,建议,明天增加一个项目:多瑙河水上游。导游说:可以,但每人的游船票为35欧元 (约245元人民币),全体团友统统报名参加,并为这个合理化的建议鼓掌。
第二天早餐后,我们驱车来到了多瑙河畔的一处游船码头,登上了一条两层的游轮。游轮宽畅,座位舒适,在著名的 《蓝色的多瑙河》作为背景音乐的伴奏下,游轮缓缓起航,开始了我们的多瑙河水上之旅。
听说多瑙河,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观赏了一部电影 《多瑙河之波》。时隔四十年,电影的内容已记不清了,但剧中男女主角随着舞曲《蓝色的多瑙河》翩翩起舞的镜头却记忆深刻,同时,记住的是多瑙河。
说实话,从看电影 《多瑙河之波》到今天亲身游历多瑙河作多瑙河之旅,连做梦都不曾想过。这是意料之外的,为我带来了惊喜和深深的记忆。同游的团友中,也大多是由电影知晓了多瑙河。游船免费提供啤酒、咖啡和茶,游客可以随意享用。扩音器中播放着普通话非常标准、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中文讲解。
多瑙河,是欧洲闻名于世的大河,全长2850公里,流域面积81.7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伏尔加河的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发源于法国南部,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她的支流延伸至瑞士、波兰、意大利、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捷克及斯洛文尼亚等6国,最后流入黑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匈牙利地处多瑙河上游,长达965.5公里,从匈牙利门至铁门峡为中游,长约954公里,铁门峡以下为下游,长约930公里。
多瑙河在中欧及东南欧的拓展移民和政治变革中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她两岸排列的要塞和城堡,形成了帝国之间的疆界。而多瑙河宽畅的水道,是各国的商业通衢,至20世纪,仍继续发挥着大动脉的作用。
为什么世称 “蓝色的多瑙河”?有人作过详细的记录:她的河水一年中要变换8种颜色,6天是棕色的,55天是浊黄色的,38天是浊绿色的,49天是鲜绿色的,47天是草绿色的,24天是铁青色的,109天是宝石绿的,37天是深绿色的。
布达佩斯被誉为 “多瑙河上的明珠”,她由西岸的布达和东岸的佩斯两座城市,通过横跨多瑙河上的八座风格不同的大桥,连成一体。矗立在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国会大厦,高90多米,金碧辉煌,从水中拍摄,更显得巍峨壮观。在海拔163米的高岗上建于13世纪的城堡和围墙,至今完好无损。登上城堡的渔夫 (人)堡,可一览布达佩斯全城和多瑙河风光。
在多瑙河流经的区域,著名的城市还有贝尔格莱德、维也纳、布拉迪斯拉发等,但两岸的景观都比不上布达佩斯,她无愧于 “多瑙河上的明珠”的称号。
在中国,无论哪一条河流的两旁,都寻觅不到如此雄伟的建筑群,尤其还有清澈的水流。多瑙河水上游结束后,中餐时大家高兴地说:这是继6月20日在瑞士过端午节后,欧洲之旅行程中的又一个小高潮,不虚此行。
晚上,我在查看相机时发现,今天在游轮上为团友,尤其是为美女们拍照,居然用去了3个多G。
旅程中安排一二次水上节目,是明智和合理的选择。水上游,永远是最轻松愉快的舒适之旅。在多瑙河愉快的水上游之旅,将成为永远美好的记忆。
很多年前,来中国游览的外国游客对他们在中国的旅游总结了两句话:“上车睡觉,下车尿尿”,“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真实!贴切!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不断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也走出国门去当一回 “外国人”了。结果,居然也可以用这两句话来概括。这是闲话。
此次欧洲之旅十七天,走了九个国家,我不知道经过了多少个庙门,看了多少个教堂。过去只知道中国庙多,仅无锡就有广福寺、开源寺、南禅寺、祥符寺、大觉寺……不知名的,山民、村民自发建造的小庙就更多了。在欧洲,但凡进了一座城市,导游就站在车内指着外面的建筑说:这是什么教堂,那是什么教堂。回国后,我查看相机拍的资料,凡是有尖顶的,有十字架的,基本都是教堂。
在外国看了很多教堂,大同小异,黑乎乎,阴森森,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蜡烛油的味道,与中国的大庙小寺基本差不多。不同的是,教堂里见不到像中国寺庙里众多的僧人。
审美都能产生疲劳,逛庙也必定生出厌倦。在后十天的行程中,我不再看洋庙。因为此行中,我已经看过了一生中记忆最深,在所有中国人心中都留下深刻记忆的法国巴黎圣母院!
这也缘于电影的功劳。我们这一代人有很多的间接知识,都拜电影所赐。青少年时,看了一部电影 《巴黎圣母院》。由于剧情中的美女艾斯米拉朵和丑陋的敲钟人卡西姆多,更由于对敲钟人正直善良的描写,让我记住了卡西姆多,也记住了巴黎圣母院。其实,我看完电影,既不知道圣母是谁?什么含义?后来党的政策文化宽松了,大批世界名著解禁,重新出版,才知道了这是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名著。但直到今天,我对圣母的理解也仅停留在她相当于中国人心目中的王母娘娘或是观世音菩萨这种粗浅的地步。圣母院也相当于中国的寺庙或尼姑庵罢了。因为我不信教,所以也就不懂教。这部小说创作于法国文学史上的浪漫主义时期,作者在书中对巴黎圣母院作了最充满诗意的描绘,于1831年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回响。
到了巴黎,行程中没有游览巴黎圣母院的安排,但大家都提出来要去看看这座在中国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洋庙。导游解释为什么不安排,原因是巴黎圣母院周围都不能停车。最后他与司机商量了一个办法:在距离巴黎圣母院最近的地方停车下客,然后约定时间,他开着那辆超长的大巴在城里绕几个圈子再来接我们,司机很人性化。
下车步行一千多米,终于来到了这座闻名世界的巴黎圣母院。由于去得早,庙门刚开,游客甚少,不需门票,鱼贯而入,不准喧哗,可随意拍照。
这座建筑精美、气势恢宏的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位于巴黎市中心的西堤岛上,始建于公元1163年至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大教堂。整座教堂直到1345年才全部竣工,历时180多年。它耸立在塞纳河畔,是巴黎历史上最为古老的建筑之一,它的文化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它从外而内的精致雕刻和绘画艺术遍布祭坛、回廊、门窗等处,尤其是以教堂所收藏的13—17世纪大量的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虽然这是一座宗教建筑,但它凝聚和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
巴黎圣母院的法文原名是 “我们的女士”,是为了纪念耶稣的母亲、圣母玛利亚而建造的。
今天,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宗教的殿堂,更是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热爱生活的游客们向往的圣境。
从6月15日出发,已经6天,6月20日,恰逢中国农历端午节,早餐后离开法国,前往瑞士。一路艳阳高照,白云蓝天,绿树成荫,满目青翠,高速公路两旁均为绿茵茵的草坪和散牧的牛羊,以及错落有致掩映在浓荫之间的一幢又一幢乡间别墅,大部分的麦田已经泛黄,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瑞士的乡野,真是一派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
中午,抵达瑞士旅游小镇图恩,下午在临近洛桑的英特拉肯镇游览购物。这是一个到处都是世界名表专卖店的小镇,环境清幽,面向阿尔卑斯山少女峰。团友中,有购劳力士的,有购欧米茄的,有购浪琴、江诗丹顿的。导游介绍,在瑞士购物,当场退税,手续方便,省去了出境时到机场退税排队几小时的麻烦。
晚餐时,我们一行32人在图恩小镇一家中餐馆用餐。大家意外地发现,餐桌上都放了红酒和酒杯。团长李健率先致辞:今天是中国的端午节,我们有缘,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共同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寄托我们的敬仰和缅怀之情。为此,前天在法国时,他就和领队、全陪一起去商场选购了上乘的法国红酒,并请餐馆为大家加了菜,共同在异国他乡过了别有纪念意义的端午节。他们早就想到了,并作了周详的安排,真是有心人啊!
一听此言,我赶紧找司机打开车门,把从中国带来的高邮双黄咸鸭蛋全部奉献出来,供大家品尝,虽然切开了也不够每人一块,但心意到也!
举杯、碰杯、干杯,为有缘结伴欧洲之旅而干杯!为在异国他乡共度端午节而干杯!大家纷纷发表感言,气氛热烈,场面热闹,这是出国以来最开心的晚餐。尤其令众团友惊喜的是,全陪导游谢弘道拿着红酒,前来敬我们团队最年长的大姐,著名演员陈大姝。谢导说:我这杯酒敬我的丈母娘,也是我的妈妈。我当了26年导游,我的妈妈是第一次作为游客在我带的团里,吓得我连游客们都喜欢听的荤段子也不敢讲,我祝妈妈身体健康,祝各位团友在欧洲玩得开心。
哦!原来是这样,笑容满面的丈母娘与女婿开心地干完了这一杯法国红酒。他不说明,大部分团友还真不知道。
陈大姝已从无锡歌舞团退休多年,但风韵不减当年,充满年轻人的活力。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们都曾观看过她主演的话剧 《江姐》。从七十年代到新世纪初,她还主演了 《七月流火》、《柳暗花明》等8部电影和13部电视连续剧,是无锡文艺界在全国知名度最高的优秀演员。开朗的性格,简单的生活,对艺术的追求,使大姝大姐体态轻盈、风采依旧,没有人能看出她的实际年龄。
酒足饭饱,意犹未尽。我以为,在中国不论哪个农历节日,都不外乎是亲人团聚,朋友相会,倾诉衷肠,表达情谊,缅怀先辈,期盼今后美好生活,今天我们在欧洲旅游胜地瑞士阿尔卑斯山少女峰下度过的端午节,炽热的气氛,诚挚的友谊,令人动容,令人生情,将终身不会忘怀。
游荷兰,不能不观赏荷兰三宝之一的风车(风车、木鞋、郁金香为荷兰三宝)。到达荷兰的第二天,我们就兴致勃勃地去阿姆斯特丹郊外15公里处的著名旅游胜地风车村游览。
风车村位于北荷兰桑斯安斯(zaanse schans),是荷兰闻名于世的风车村。
250年前,这里曾经矗立着800至1000座风车,他们主要担负着各种加工业的动力,聪明智慧的荷兰人将风车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多个领域。这类风车被称为工业风车,并根据用途,如锯木风车、榨油风车、造纸风车、磨坊风车等等。据说,美国1776年的独立宣言就是写在来自荷兰桑河地区制造的羊皮纸上。这种羊皮纸是1692年由桑斯安斯风车村的造纸风车生产的。17、18世纪,这里已成为荷兰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区。直到蒸汽动力发明取代了风车动力之后,风车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现在,绝大部分的风车均已拆除,少量保留下来的风车,又开始了它新时期的使命,用于观光旅游。在风车村一字排开的5座风车中,还有两座榨油风车依然在运行,并在预定的时间向游客开放。
荷兰桑斯安斯风车村至今仍有居民居住和劳作,面对转动着的风车,你可以遥想二百多年前,这里近千座风车,在呼呼转动,它宏大的规模,是何等的气势!
而今,风车村是250年的一个缩影,她完好地保留了木鞋制造厂、白蜡制造厂、面包房、奶酪加工厂、榨油厂以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杂货店等。这里已经成为荷兰王国吸引全球旅游者的一个旅游胜地。
中国游客成群结队去欧洲各国旅游,成为一支超级购物大军。喝着自带的大米粥,吃着榨菜方便面和最简单的中式团队餐,宁愿少玩景点,不吃西餐,把时间都放在逛商场进免税店,将大把大把的银子用在购物上,已成了中国游客的特征。为此,不少欧洲商店都专门聘请了中国店员来接待中国游客。我在瑞士因特拉肯的欧米茄手表专卖店和德国一家免税店购物时,所有店员全部是中国人,简直像在国内一样。不少店家还在门口贴出大幅广告,用中文大字标明:中国店员亲切为你提供服务。
此次欧洲之行,跟着团队走,团内有21位女团友,购物之狂,令人咋舌。出国时的拖箱全部装满,不够装,30%的人都另购了行李箱装所买的商品。更有甚者,直接从商场邮寄回家。由此可见中国游客购物之疯狂。
购物,全由导游安排。首先带你进所谓的免税店,其次带你去商场或专卖店,最后是国际著名品牌的购物村。大部分中国游客不懂外文,但认识阿拉伯数字和品牌图案,以及他人传授的经验,故都自认为有经验。
此番出行,我是团内购物最少的一个,但也花了两万多元,多的就不能透露了。只要是名牌,排队抢购,排队付款,再到机场排队退税。团队约有十多位团友排队进品牌店,排队购物,排队付款。走出商店,懂外文的团友一翻衣服内的标签:中国制造、越南制造、印度制造……虽被团友点破而有点尴尬,却理直气壮地说:管它呢,反正是在欧洲买的。这不是传闻,乃本人亲历的真人真事。但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国际品牌的诚信,它委托哪一国加工,都标明生产的国家,这说明产品的质量符合她的标准。前一阵中国游客在日本疯抢马桶盖,结果为浙江杭州生产,乃同理。
欧洲转了一圈,购物的体会是:所谓的免税店是价格最高的,其次是大型商场,最低的是购物村。我举一个小例子供读者朋友参考。在德国某免税店购一只万能转向指甲钳6.99欧元,团友购者甚多,最多的买了80多只,满载而归。第二天,进了柏林某大商场,同样品牌的指甲钳,每把只要5.7欧元,购买者开始后悔。第三天,到达荷兰奥特莱斯购物时,同样是这个品牌的指甲钳,每把只要3.5欧元,这才让抢购者大跌眼镜,真的后悔煞了!这外国人做生意咋的这么奸哪!
中国有句话:问路要问三个不同的人,购物要货比三家。从此一例,可以类推。欧洲针对游客的免税店、超市、商场、购物村,每个城市均有多家,不必一下飞机就急于购物,先观察咨询一下,摸摸行情再下手不迟。以记者的体会进免税店少买一些 ,并把商品价格记下来,进第二家店比对一下,再决定是否购买,还可在出国前请教一下亲友,听听他们的经验,到了购物村,可以适当多买一些。导游辛辛苦苦,从早陪到夜,带你去购物或者你拉着导游去购物,是导游最开心的事。你购买越多,他越开心,他拿到的提成就多。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他收入的一部分就来源于此。当然,欧洲的回扣不像国内的旅游定点商店那样,高达50%的回扣 (有时还会买到冒牌商品)。
总之,出国购物要谨慎,货比三家,少花冤枉钱,别怕银子用不掉。
到荷兰旅游,并没有多少旅游纪念品供游客选购。但是,当你到达阿姆斯特丹北郊外的著名景点风车村参观木鞋现场制作和陈列馆后,决不会空手而归。
木鞋,是荷兰最具民族特色的工艺品,也是荷兰民族风俗的缩影。荷兰位于西欧北部,濒临北海,地势低平,欧洲多条大河经过荷兰入海,又全年受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影响,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是名符其实的 “低洼之国”。正是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荷兰人在五百多年前发明了木鞋。制作木鞋的原料为白杨,具有不变形、不渗水、不易裂、不沾泥、透气性好、易清洗等优点,而且原料便宜,制作方便。王室还有一条规定,凡是觐见国王的人,必须身穿礼服,足蹬木鞋,以示对至高无上的国王的尊敬和臣服。现在,风车、木鞋、郁金香,已成为著名的 “荷兰三宝”。
5个世纪前,贫穷的农民买不起鞋子,又不能赤脚在结冰的地上走,于是有人把木头雕空,做成鞋底厚实、鞋头翘起的船型鞋,并在鞋里面填上稻草等御寒。从此,木鞋就在荷兰流行起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荷兰的农民和渔民保留了穿木鞋的习惯。
虽然木鞋已经失去了实用的价值,但它悠久的历史,憨厚可爱的造型,让各国游客产生了兴趣。它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又可以做装饰品,当花瓶,当工艺品摆设。多年来,精致的木鞋已成为荷兰政府馈赠各国元首、名流政要的珍贵礼品。而旅游业兴起后,木鞋作为旅游纪念品,得到了保护和发展,目前荷兰有二十多家木鞋厂。现在制作木鞋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由鞋匠、雕刻匠手工操作了,而全部由电脑程序化自动制作。过去一个能工巧匠手工要2~3天完成一双鞋,现在十几分钟便完成了。最大的木鞋犹如一艘船,能坐十几个人,而最小的木鞋,一个火柴盒内能装12双。而今,木鞋已超出了木头的范围而由各种材料制成。在木鞋博物馆的门口,有一只3米多长,由整块木头雕成的大木鞋。荷兰木鞋年产量约500万双,其中三分之二是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口的。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口的木鞋,已经成为荷兰出口创汇的热点之一。
在参观木鞋陈列馆,现场制作木鞋表演,再经过五光十色、琳琅满目的木鞋展厅和销售部时,大大小小式样各异的木鞋吸引得各国游客迈不开步,纷纷为自己、亲朋好友选购木鞋。我也选购了两款袖珍型的木鞋——冰箱贴,真是玲珑可爱,作为荷兰旅游的纪念。现在,这两双木鞋已贴在我家厨房的冰箱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