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名
路心菜
□韦 名
“要想富,先修路。路不通,财不来。”
新县委书记到任后,修路造桥,大兴基础工程建设。
一时间,县里广征地,大建设,百废待兴。
大手笔规划—一条宽60米大道连着小镇与县城,加快了小镇的城市化进程。
有了连接县城的60米大道,与县城相隔十几公里的小镇一跃成了规划发展的县城的拓展部分。
大手笔的60米大道自然成了小镇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的60米大道未能改变小镇什么,却改变了这位新书记的命运。新书记因为有很多大手笔的民心工程,不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且被上面发现了,所以调到了市里当领导。
可惜的是,60米大道通车后,车流量极少。到了收获的日子,农民在车道晒上了稻谷。平日里,靠近路肩的车道上,农民晒上了粪土。
一年后,20米宽的路心绿化带上原先绿油油的草皮、小树被杂草吞噬了。杂草在填满塘泥的绿化带上见风就长。
“这么好的地,荒了可惜!”
小镇上有人发出了感叹。
后来,就有人悄悄地在绿化带上除草,插种上了番薯苗。
有人带头后,大家都争相到绿化带上种东西。
没多久,十几公里长的绿化带很多地方被种上了庄稼,有蔬菜瓜果,有玉米土豆,有番薯小麦,一路绿油油,煞是好看,一点也不逊色于原本的杂乱无章的杂草。
路政部门看了一路绿油油的庄稼,想整顿,下不了手。
县委书记有一回带着外商经过60米大道,外商看了一路上绿化带上绿油油的菜,惊讶地问个不停。
书记红了脸,心里却是苦。书记难道能告诉外商,他的前任书记,敢于也善于搞大手笔,大规划,大建设,给他留下了一个无法填平的经济黑洞,他现在无钱整治?书记难道还能告诉外商,就是那位给他留下了无法填平的经济黑洞的书记,现在正在市里领导着他?书记心里苦,却有口说不出来。
回去后,书记指示常务副县长牵头,成立工作组,对60米大道的绿化带乱耕乱种进行整治。
工作组进驻后,毫不手软,见青苗就拔。
事情闹大了。有的群众眼看着就要收成的蔬菜被拔掉、拉走,开始去抢;有的去阻挡工作人员拔青苗;有的用锄头表示了他们的愤怒……
群众和工作组对峙起来。县里调动了各种力量去平息事态。
正在县里搞调研的昔日的县委书记、如今的副市长得知此事后,也立即赶到现场。副市长十分同情群众的疾苦,当着群众的面严厉地批评县里主要领导。
“民以食为天,农以耕为业。对于一个纯农业镇,农民没有了地就等于工人失了业,叫他们怎么生存?”
“农民兄弟苦啊,不仅没有地耕种,还要偷偷摸摸地在绿化带上种菜。在座的试想一想,农民兄弟要是有了地种,用得着这样吗?再试想一想,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每天穿梭在汽车间,来来回回去浇菜?”
……
有些农民兄弟被副市长的话感动得流泪。
副市长又现场拍板,解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
在副市长的直接领导和关心下,坏事变成了好事,十几公里长的绿化带规划得齐齐整整,每一公里安装一个抽水泵,水泵口装上了软水管。绿化带的四周。还装了收放自如的大棚。绿化带上全部种上了新品种蔬菜。
副市长给这种新品种蔬菜起了个名字叫“路心菜”。不过,“路心菜”还没上市,副市长就上调省里了。
遗憾的是,农民的“路心菜”没收成多少,却出了很多次车祸,还有死伤。
迫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上面要求县里不惜一切代价整治绿化带。
县里出动大批警力配合绿化带的整治工作。没多久,绿油油的“路心菜”就彻底不见了。
(原载《羊城晚报》2015年2月2日 作者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