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石榴
缓慢的悲怆中“很少的惊喜”
文/安石榴
由于多年来持续关注自然的关系,我在读到刘汉通的这一组诗作时,一下子就涌上了惊喜。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样的惊喜又逐渐被缓慢涌上来的悲怆所淹没。是的,刘汉通这些以自然作为关注面的诗歌,所要表达的并非是与自然触碰的美好,而是目睹自然沦陷后内心的伤逝,以及由此而生的祈祷、想象的修复和虚设的向往。在《花园》一诗中,他借助自然事物——隐喻中的小蜜蜂说出“很少的惊喜”,似乎与我的感受形成了对应,无论如何,作为始终抱有理想色彩的诗人,都不会放弃内心的仰望,即使只能够在写作中徒劳地言说。
刘汉通素来自诩为自然主义者,他之前自印过的诗集就叫《一个自然主义者札记》。我们可以猜想,他之所以对自然怀着如此巨大的热情,多半是由于他的南方乡村出生、成长经历以及长期蛰居偏远小县城,而一个诗人对周边环境、事物的书写是应有之义。但就我看来,这或许只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点,重要的是,他试图通过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的自然事物,窥探并建造一个维持着自然秩序、万物共生共存、所有的生命声息相通的世界。这个世界曾经存在或者应该如此存在,那些想象中的美好理应出现甚至应该超出想象。然而,在现实的世界以及真实的写作面前,诗人想要抵达的这一愿望世界并未得以出现,他更多的是说出了伤逝,常常从中陷入绝望,他自己也被那种与之俱来的缓慢的悲怆绊倒,仅仅剩下“很少的惊喜”。
从刘汉通的文本可以得出例证,我这样去说并非无由的揣测,试抽出一些句子:“把一棵小草衔在嘴里,草原就只是一个符号/把一滴水注入苍穹,大海抽象成一个词/我反复书写并加入无边的蓝,无边的焚烧”(《梦见》);“这片土地消失后,动物们怎样/做梦、繁衍,在另一个世界里”(《服从》);“没有人知道。我在这里的行走/和一棵树的生长构成了一个平行的空间/我的屈辱与光荣,也是一棵树所拥有的”(《见证》);“这片土地被征用后,树木被砍伐/植被被推土机毁坏,你们地下的巢穴/被翻转过来,犹如时间的死亡之眼!”(《警告》)……从这些诗歌的标题,即可看出诗人面对自然变异和土地遭受破坏时所承受的心灵震颤,有失落、有忧患、有屈辱、有呼号、有绝望,但不再有对自然的纯粹的赞美,有的只是一点点残存的渴望,一点点回忆中的缤纷与愿望中的景象。
对照当下越来越平面化的诗歌写作,或许没有多少人会认为刘汉通的诗歌是在关注现实和生活,但恰恰相反,他所深入的正是现实和生活,如同锥子般洞开表象,直刺隐秘所在。他不会直接去控诉自然的衰败,而是探究衰败的恶果和苍凉;他不会饶舌地复述生活的内容,而是探询生活的意义及可能。
“因此,我总是想,要是/所有我喜欢的书都像天上的云块/哪天天气好就哪天看,多好。”(《在春天,我还想些什么人》)尽管现实是那么不如人意,尽管无力抑止“缓慢的悲怆”,诗人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的想象和向往,还是努力去撷取那些“很少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