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戴帽子是大事儿

2015-11-16 06:24李遇
人生十六七 2015年19期
关键词:冠礼庶民戴帽子

李遇

古人不戴帽子是大事儿

李遇

到了夏天,为了遮挡阳光,不少爱美人士都戴起了遮阳帽——其实,别小看帽子,它的用处太多了,夏日遮阳,冬日保暖,甚至还是不少爱美人士的时尚搭配法宝。不过,虽然帽子用处不少,但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可在古代帽子对于男人来说可是必不可少的,甚至不戴帽子可能会被社会“开除”。

不知道同学们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时间看看电视,放松一下。如今,不少历史题材的电视剧也开始了“刷屏”的节奏,而其中不乏演义、传奇之类带着“野史”味道的作品。不过,不少编剧、导演却只重视收视率,却忽略了尊重史实,剧中漏洞百出,让人啼笑皆非。

就拿电视剧《薛仁贵传奇》里的一幕来说,唐太宗上朝,下面一片大臣,帽子那个乱呀,最可气的是,徐茂公竟然不戴帽子——徐茂公见皇上竟然不戴帽子!

也许有人会说,可能天热,或者起来晚了,就没戴帽子,有什么好奇怪的呢?现在,在一些很正式的场合,除了军人等一些特殊群体,一般人也不戴帽子嘛。但这是现在,古代可不是这样,兹事体大啊。这不禁让人想起了这样一则笑话:兔子在街上遇到狼,第一天没戴帽子挨了打,第二天戴了帽子但也挨了打。兔子就和老虎告状,老虎就告诉狼,打兔子不是不行,但要找到正当的理由嘛。之后,狼总是刁难兔子,但兔子总是很聪明地解决了问题,狼找不到打兔子的理由,于是很生气。终于在某一天狼再次发现兔子没戴帽子。于是“啪”一耳光:“让你不戴帽子!”

你看,丛林世界里,戴不戴帽子就是件重要的事情,而在我们人类世界,帽子问题,那更是上升到政治的高度,说句性命攸关也是可以的。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男人在二十岁的时候,会举行冠礼,既然名为冠礼,这仪式主要内容就是父亲或是族中长辈给他戴上一顶帽子。举行冠礼,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成人了,可以负起家庭、宗族和国家责任了。要是一个人下定决心在任何场合都不戴帽子,那就意味着他要自绝于社会了。东汉的袁闳,见朝政昏暗,就“散发绝世,欲投迹山林”,唐朝的李白发牢骚,也是“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而且,这帽子也不是随便戴戴就行,庶民有庶民的戴法(平民戴不起帽子,以黑巾裹头,所以庶民就叫“黔首”),官员有官员的戴法,在什么场合什么人戴什么帽子,被国家以近乎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一旦违背,后果难以预计,轻则受顿训斥,重点罢官免职,再重点要是被扣上藐视朝廷的罪名,那就更恐怖了。

大略来说,唐朝官员的衣服分为常服、公服、朝服和祭服,在不同的场合穿着。每种服色也有相应的帽子。闲居所穿常服,帽子为平巾帻,日常办公或是一般觐见皇帝所穿公服,帽子为弁冠,也就是俗称的乌纱帽;重要典礼所穿为朝服,帽子为进贤冠(王爷为远游冠,御史大夫、中丞、御史为法冠,近臣为高山冠);重大祭祀场合所穿为祭服,帽子为冕冠(具体而言要比这细得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新、旧《唐书》的《车服志》看看)。

电视剧中场面,是唐太宗为找应梦贤臣而让大臣出主意,不是重大典礼的场景,按理应穿着公服。另外,贞观年间,徐茂公为英国公,是三品官,应该戴七琪之弁冠。可是你看他居然不戴帽子,而身后那两位大臣,一位戴着弁冠,一位戴着通天冠,所以也不知道是什么场合了。当然,也不能从衣服判断,那更是乱七八糟一堆,吐槽都不知道从哪儿吐起。

猜你喜欢
冠礼庶民戴帽子
为何举行成人礼
事出有因
霸权更迭、俄国革命与“庶民”意涵的变迁
——重返“五四”之一①
老汉的地
中国古代的冠笄之礼
한국 근현대 혼례음식 변화의양상에 대한 고찰―문화교육의 시각에서
戴帽子
新旧の文化が交わり庶民の郷愁誘う景観
论西周时期的民间音乐教育
唐代佛教的化世与俗化:佛教庶民化与庶民化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