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 子
冠军是谁
◎ 梅 子
很多年前,我在新加坡一个国际造型化妆大赛中当评委。各国评委对最后产生的冠军作品没有任何异议,那是一个完美无瑕的造型,妆面的所有色彩、线条都落到了最恰当的位置,选手将模特的五官比例调到最精准的黄金分割率上,发型和服装更是无可挑剔。
但诧异的是,在回忆获奖作品时,最先闪现在我脑子里的是季军作品。那位化妆师打造的模特并不惊艳,脸显得稍长,眼睛显得稍小,服饰上也带着青涩,不过,选手大胆的色彩冲突和结构设计让人震撼。评委在裁决时,几乎是一半支持一半反对,最后综合得票,他成为了季军。
有一次,在法国观摩一个品牌成衣表演时,我和法国时尚界的好友弗朗索娃谈起了这个话题。她说:“你看,历次选美大赛,最容易被人们遗忘的是冠军,这似乎已成惯例。第二或者第三名,她们才是最后的赢家。”现在大家都记得张曼玉,可是又有多少人会想起来当年的港姐冠军是谁?
的确,不难发现,理想化的完美通常是妥帖之物,往往最容易流于“平庸”。假如每个人都没有异议,它是完美的,那么它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们后来拿出一组奥黛丽·赫本的照片,带着挑剔的眼光仔细讨论了她的脸。我们发现,赫本并不完美,她的眼睛大得不合比例,身体瘦得有些不成样子,正是这两点成就了赫本。还有断臂维纳斯,假如她的手臂完好,还有人会记得吗?
一方面,有魅力并非完美;另一方面,一切皆可以有魅力,关键在于这个“魅”是否有力——有力量、有吸引力。
(摘自《做情绪的女王》 东方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