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走进学生心田

2015-11-14 13:42杨会云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会交流班主任

杨会云

偶然在杂志上读到一则笑话:老师批评一个在课堂上不停说话的学生,结果这个学生很是理直气壮地说:为什么你能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说,而我们就要闭嘴呢?

初读到这个笑话,我们在哑然失笑的同时都会毫无疑问地指责这个学生:真是无理取闹呀!学生时代读这样的笑话,我也许会欣赏这个孩子的机智,可今天当我做了老师、做了班主任之后再读这样的故事,我突然想,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是不是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反思?

很自然地,我想起了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卢梭的一句名言:做教师固然应当自尊,但也要让学生的自尊心有充分发挥的机会。我想这话里应该还包含着另一层意思:当每个人的自尊都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时,人与人才有可能得到彼此间的尊重,作为教育双方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才有可能从对立的双方转化为统一体!

如此看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在保持自己作为教育者尊严的同时,学会尊重学生、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就是极为重要的了。那么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呢?

第一,作为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要学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课堂提问时,一定要注意根据问题的深浅层次、难易程度来确定不同的提问对象。例如:在课文中能立即找到答案的简单问题,让基础较差或一般的学生回答;课文中较难的问题,交给基础能力较强的学生,就有助于他认真思考,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体验成功的快乐。对待不能回答出老师提问的学生,要做到循循善诱,而不是冷嘲热讽,否则,只能使学生感到难堪而厌学。后进生的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老师更要注意保护。

第二,学校是一个小的社会团体,因此作为老师要经常组织他们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而这个时候,作为老师就更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一方面,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另一方面,又要防止某一学生因失败而招致其他同学的讥笑,自尊心受到伤害。同时,老师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强项,让他们减少失败,体验成功。

第三,每一个孩子在学校都会犯错误,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用语和行为,以期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其实教师批评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表现,要学会针对一件事进行批评,不要由这一次的错误涉及学生以前的错误,惩罚学生时一定要注意用合理的方式方法,切不可使用诸如当众罚站等危害到学生自尊的行为,那样只能适得其反。著名班主任魏书生在孩子犯错误时只采用三种方式处罚: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唱歌陶冶情操,做好事“将功折罪”,写说明书可以自我反省。总之,教师批评学生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为前提,魏老师的教育成功不正说明了这一点吗?

第四,作为班主任老师,经常与家长交流也是非常必要的,充分利用这一机会了解学生,这是教育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老师与家长交流,其目的绝不是告状,学生最讨厌的就是老师在家长面前告状了。同时更要避免向家长发泄怨气,引起家长的反感。在交流过程中,尽量多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把学生的问题适当地提出。家长都很敏感,他们肯定会注意到孩子的不足,所以他们在听到了孩子那么多的优点高高兴兴离开的同时,也会把孩子的不足之处放在心上,及时与孩子进行交流。家长的情绪保护了孩子的自尊,我们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宽容是人的美德之一,它蕴涵着一种殷切的期望和潜在的教育动力。在一个优秀教师的眼中,学校中没有“坏学生”,只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更需要特别的关爱和帮助,尤其是要尊重。作为老师,我们要宽容地看待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要善意地去看待他们的一些不合常理的行为,当你带着善意的尊重和理解去和他们沟通时,又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呢?

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尊重并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把我们发自心底的爱和宽容播洒在他们尚未成熟的心田。

(责编 周继平)

猜你喜欢
学会交流班主任
如此交流,太暖!
我的班主任①
学会分享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