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颖洁
【摘 要】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是高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式下面临的新问题,应针对大学生党员“流动性大”的特点,研究探索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从而推进高校党建工作。
【关键词】流动党员;高校管理
一、引言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是指在校期间的党员参加社会实践、外出实习或因病因事离开学校较长时间无法参加学校党组织生活的人员。高校党组织应结合新时期的党员教育管理特点,探索研究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模式和方法,加强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这对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流动党员进行管理的两种做法只注重解决待就业和已就业两类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却忽视了顶岗实习、就业实训学生党员的存在,使得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缺失了一类对象,出现了真空地带。
(2)存在着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难实施、活动难开展、作用难发挥、预备党员的培养考察难掌握等现实问题。毕业生流动党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的流动比较频繁,工作不够稳定,难以按时参加党组织的党员教育活动。
(3)毕业生党员为了图省事,将其组织关系直接转到其父母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居委会、街道办事处党组织或其父母所在单位的党组织,而其就业或待就业所在地与父母所在地实为异域,并未真正解决组织关系接转的问题,使其不能很好地参加组织生活和党日活动。
三、问题分析
(1)高校党组织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观念、体制和手段上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大学生流动党员具有数量大、分布广、流动频繁的特点。一些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管理工作制度,没有明确各院系基层党组织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应当承担的责任,从而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2)大学生流动党员自身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由于大学生流动党员年纪轻、党龄短,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的时间较短,党性意识比较薄弱。部分流动党员在离校后只注重业务能力的提高而淡薄了组织观念,逐渐放松了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参与党组织活动的主动性。
(3)高校党务工作人员的编制普遍紧张,教育管理缺少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管理机构还不健全,也缺少必要的工作经费,加之教育管理的手段单一,缺少能够适应新情况、新变化的较为现代化的管理模式,致使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四、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路径探索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以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会放松对学生党员的要求,导致了党员管理制度无法得到真正落实,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1.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
应根据流动大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党支部中党员的行为,教育和培养大学生流动党员,严格大学生流动党支部活动,加强大学生流动党支部的建设工作。同时增强大学生党员意识和组织观念,使每个大学生流动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2.构建完善的网络组织体系,加强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
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作用,如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等特色媒介平台,构建完善的网络组织体系,并以层级负责制为保障,实现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党组织对党员个人的双向沟通,不断拓宽交流的渠道,提高工作的效率。
3.精心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内容
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党支部的特殊性决定了对支部的管理方面更多地是遥控指挥,管理难度非常大,因此,为了提高其管理效率,建议设立专门的党务工作人员指导其工作开展,并且从党(团)活动经费中设立专项建设经费,从人力和财力上充分保障流动党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结束语
随着国家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流动党员已经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加强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一个重大课题。针对新形势下学生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高校党组织应根据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学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新路径和新方法,通过建立健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构建完善的网络组织体系,精心打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内容,规范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环节,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流动党员的有效管理,不断提高学生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曹渊清.大学生流动党员的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0(3).
[2]叶吉波.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现状与对策研究[J].党建思政德育,2013(1).
[3]陶大伟.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管理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
[4]吴定伟.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的基本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3).
[5]虞蓉、史志军.高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的效能优化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