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里的潮州戏

2015-11-14 20:17
收藏·拍卖 2015年7期
关键词:陈三薛仁贵郭子仪

潮州木雕题材广阔,地方色彩浓郁。其内容,一类是表现潮人所熟悉且喜闻乐见的人、事、物,来反映他们的情感以及对幸福吉祥的祈求;另一类则是表现潮人生存环境、生活情趣的各种名花异草、江海水族、珍禽异兽等。在潮州木雕作品里,人物雕刻占据了极大的比重,其题材除了渔樵耕读以外,还有琴棋书画、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仙佛神灵、地方戏曲等。其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莫过于潮州戏在潮州木雕中的呈现与借鉴了。

潮州戏一直有着“南国奇葩”的美誉,名列中国十大剧种之一。它流布于潮汕各地、福建南部、台湾及海内外潮人聚居地,深受人们的喜爱,历久不衰。潮州戏与潮人的民情风俗、信仰以及祭祀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节日时令必请潮州戏演出助兴,祭祀鬼神、喜庆神诞时更是戏班连台、笙歌鼓乐,通宵达旦。清代是潮州戏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各地戏班数量空前增长。结合了潮人风俗的各种戏目五花八门,接连不断,在这期间,许多广为传颂、脍炙人口的潮州戏剧故事便自然而然地被移植到了潮州木雕的画面上来。特别是自清乾隆年间以后,潮州木雕中的人物雕刻更加盛行表现潮州剧目的故事,成为当时木雕创作的时髦题材。不仅人物雕刻的内容与潮州戏有密切的联系,甚至潮州戏中那些极其简练的舞台人物造型,富有心理特征的动作以及服饰都被吸收到了潮州木雕上来。

陈三五娘观灯记

陈三、五娘艳情谈

《陈三五娘》又名《荔镜记》,是经常上演的潮州剧目之一,故事讲述了陈三和五娘之间历经波折的爱情故事。

话说某年元宵佳节,潮州街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一幅人间好景色。书生陈三送哥嫂到广南上任,路过潮州,欣逢佳节,也来赏灯。陈三与黄家五娘相遇,相见之下种下情苗。富豪之子林大,亦于灯市中惊于五娘之美貌,即托媒送聘。五娘之父黄九郎贪财应许,五娘坚持不从,但严命难违,她悲伤万分。

六月,五娘与婢女益春在绣楼赏夏尝荔,五娘触景伤情,满腹辛酸。此时,陈三正好骑马寻访五娘,两人远远相见,看清正是灯下人。五娘随即将荔枝手帕投落,以寄深情。陈三拾得荔枝手帕,喜出望外,即谋入府,以图与五娘—叙衷情。

数日后,陈三化装磨镜匠来到黄府,假装替黄家磨镜,乘人不觉,故意将宝镜打破,并卖身为佣,以赔宝镜。五娘料得陈三来意,又喜又惧,心意彷徨。陈三卖身黄府,一心想借机接近五娘,后来终于在婢女益春的帮助下得以与之相见。两人互诉衷情,山盟海誓,比翼连理,永不分离。此时由于五娘借病拖延林家婚事,引起林大不满,亲来黄家限黄九郎于三天内成亲。五娘闻之,不知所措,陈三策计私奔,事逼无奈,五娘只得背井离亲与陈三出走。三更月夜,路途崎岖,陈三、五娘、益春,一行三人,向大道奔去。

《陈三五娘——观灯》木雕

张鉴轩、陈舜羌雕刻的这件《陈三五娘一观灯》高36厘米、宽2255厘米。画面中的潮州正值元宵佳节,城内牌坊街道张灯结彩,灯笼写着“庆祝元宵”四个字,四周树木葱茏,五娘携婢女益春与卖花的李姐三人一路游玩赏灯,巧遇陈三,五娘见陈三英姿洒脱、举止非凡,顿觉倾心,陈三也对五娘一见钟情。画面中,五娘、益春与李姐的身姿几乎一样,正面站立,中间的五娘手拿折扇掩面,一旁的陈三则拿着折扇侧身弯腰打揖,人物惟妙惟肖,妙趣横生,一幅才子佳人偶相遇的经典画面。除了四个人物外,画面中的背景十分简洁,分别有上下三座牌坊、一座房屋、门楼和两棵树木,这些景物“以一当十”的进行高度概括,来衬托出潮汕这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故事,使得整件作品更显层次分明,刻画细腻。

总体而言,作品以人物为主,有高有低;景物为辅,以少显多,着重刻画人物神貌、身段、服饰、动作,将人物和景物加以适当地强调、夸张,尤其是人物动作就像戏剧舞台上的人物动作,突出每个人的性格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造型质朴简练,四面可观,雕刻纹饰严谨致密,凸显出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真是妙哉。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庆寿记

郭子仪是唐朝杰出将领。在唐平安史之乱、退吐蕃侵扰的征战中劳苦功高。他一生精于谋略,用兵持重,治军宽严得当,深得部下佩服。他领兵征战二十余载,为巩固大唐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因而也得到了民众的爱戴。在郭子仪夫妻七十双寿诞之日,他的七子八婿个个为官,前来为爹娘庆寿。惟六媳李君蕊自恃乃当今公主,不来拜寿。六子郭暖回宫斥责妻子,怒打了公主一巴掌。公主大恼而告唐皇。但唐皇贤明,为教训女儿,他与皇后达成默契,假意要斩驸马,这令公主惊恐万状,后悔莫及。郭子仪闻报也惶恐之急,绑子上殿请罪。唐皇为抚慰良臣,非但不降罪郭暖,反为其加冠三级,把郭子仪感动得涕泪双垂。由于此举父教有方,使得小夫妻重归于好,并携手同往汾阳府拜寿赔礼,最终郭家合府欢腾。

通雕《郭子仪庆寿》花板

郭子仪庆寿是潮州木雕的传统题材,也是潮州人家喻户晓的故事。这块《通雕郭子仪庆寿花板》为直幅构图,装饰面积不到1平方米,却容纳了30多个人。而人物虽多,却安排径路清晰,几个片段之间采用了“之”字形的构图方式,层次分明,合为一体。

花板分上中下三部分。

上部分是故事情节的中心,着力渲染了郭子仪夫妇接受晚辈贺寿时其乐融融的画面。主体人物居中,次要人物做左右对称的布局。为了使整个画面更加丰满,雕刻作品的能工巧匠还在整幅图的最上面雕刻了一个亭子,亭子中雕刻了两位神态各异的小人物。亭子下面就是故事情节的中心,郭子仪夫妇端坐酒席正中,笑逐颜开,一幅兴致勃勃、春风得意的样子。而拜寿者蹲下身子,似乎正在开心地说着祝寿语,他的两旁各有一人挥起扇子以增添热闹的气氛。在拜寿现场的两旁还各有一个小亭子,里面的人物二三成群,笑颜逐开,正在说话。

沿着王府的台阶往下便到了花板的中间部分。只见郭府的家丁吹着唢呐,敲着锣鼓,在台阶处迎接远处骑马过来的贺寿者,他们个个弯下腰,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我们甚至可以联想到响亮的唢呐声音。一个小孩被这个热闹的场面吸引了,从窗台上张望,因为太过好奇,他大半身子都越出了窗台,而他身后的母亲连忙拽住他,以防掉下去。这给画面增添了不少现场感,仿佛让人看到当时府中冠盖云集,气氛热闹的场面。

视线顺着远方骑马而来的队伍一路向下,就到了画面的最下部分。贺寿队伍在路上骑马而过,路旁有正在耕种的老翁,围观的好事者,跑来搭讪的年轻人,他们神态各异,动作不同,惟妙惟肖地组合出了一个热闹的场面。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作品中人物的身段、手势,甚至走路、抬腿都有潮州戏舞台人物表演程式化动作的痕迹。木雕人物的动态受潮州戏的影响和启发,使作品显得古气横溢,韵味十足。而木雕作品中的宴饮设施、桌椅、椅帔、桌围等道具也可以明显看出是源自潮州戏的舞台布景。

黄飞虎反五关

黄飞虎投奔西周闯五关

《黄飞虎反五关》讲述商汤年问,纣王宠妲己,沉迷酒色于摘星楼,他把原姜皇后之旧部七十二宫女,推入坑中喂食毒蛇,惨不忍睹。武成王黄飞虎冯楼直谏被责,妲己因黄飞虎曾火烧狐狸洞而埋下深仇,趁机唆使纣王,命黄飞虎之妻贾氏于元宵入宫朝贺,骗至摘星楼,君戏臣妻。贾氏坠楼尽节,黄贵妃上楼问罪,被纣王踢下了楼台。噩耗传来,黄门诸将义愤填膺欲反朝歌,黄飞虎为保全“七代忠良”名节,拒绝规劝,逆来顺受,冒死直谏,以致遭受午门斩首之祸。他的四将义劫法场营救,却被黄飞虎指责。妲己亲临法场下旨赐剑,威逼黄飞虎亲手杀子以示忠心。

黄飞虎由此豁然觉醒,与愚忠决裂,突破重围,反出朝歌。过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守将黄滚是黄飞虎之父,因不明是非,愚忠纣王,阻止他西行,欲绑黄飞虎回京请罪。子、孙及诸将协力苦劝。此刻,朝廷急速传旨到来,调黄滚进京加封宫爵,妄图一网打尽。黄飞虎识破诡计,毅然弃父,同子西行。汜水关受阻被擒,周武王派遣先行官哪吒,越关拦袭囚车,营救黄家满门,合力攻打汜水关。哪吒施展乾坤圈砸开关隘,黄飞虎放出神鹰,啄擒蜘蛛精余化,歼灭汜水关守将韩荣。他闯过五关之后终于统率大军,投奔了西周。

通雕《黄飞虎反五关》龛楣花

与《郭子仪拜寿》一样,《黄飞虎反五关》的木雕也分成了上中下三个部分。

最上部分是故事的关键性情节,也就是黄飞虎冒死直谏商纣王。图中的黄飞虎背对观者,一手向上指天,一副大义凛然的姿态,坐在高台之上的纣王与妲己则面对黄飞虎,看不出他们的情绪。显然正在上演一出忠臣强谏的戏。而黄飞虎的两旁各站一名手持兵器的士兵,再往两旁各站两名挺立的守卫,场景一字形地铺开,显得十分威严。

木刻的中间和下面部分是故事的中心情节,也就是讲述黄飞虎闯过临潼关、潼关、穿云关、界牌关和汜水关的过程。在每一个场景中,故事的情节都被高度地概括化,我们只看到黄飞虎骑在马上,以不同的姿态摆出战斗的架势,而与之相对的敌人或者并肩的战友被高度精简,有时整个场景中只剩下黄飞虎一人。

潮州木雕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讲故事的方法。在一块小小的木板上,它通过上、中、下三个场景的描摹,将不同时空中的人、事、物汇聚在了同一个画面上,从而构筑出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线索。以《黄飞虎反五关》为例,上部分的场景是整个故事得以开展的最关键情节,即黄飞虎直谏商纣王。这个情节上承黄夫人之死,下接法场黄飞虎逃法场,是最能够说明他闯五关的由来。而在中、下场景中,则构筑了五个小剧场,精简地象征了黄飞虎闯五关的经历。在小小的木雕装饰上面,观者仿佛进入了“咫尺千里”的境地,有着戏剧舞台上“六、七步四海九州”的效果。

王茂生进酒

王茂生进酒,礼薄人情厚

《王茂生进酒》也是潮州木雕中的传统题材,取材于潮剧,而潮剧《王茂生进酒》则取材于传统剧目《红绫袄》。

王茂生是个穷汉子,与薛仁贵相交于微时。后来薛仁贵投奔军伍,因臂力过人而屡立战功,晋升为赫赫大将军,奉命东征高丽,功成而被封侯。薛仁贵衣锦还乡,大宴亲友故旧。王茂生接到薛仁贵的请帖,甚为欣喜,应邀赴宴,又苦于无钱可置贺礼。最后他用一个空酒瓮,到汾河打了满满的一瓮水,夫妻双双抬到薛仁贵的王府,权作贺酒。薛仁贵盛情欢迎王茂生夫妇。在宴会上,为领受王茂生厚谊,薛仁贵特意打开王茂生所献的酒瓮,大口一尝,明知是水,还连声呼着:“好酒,好酒!”并亲自斟给在座达官贵人共尝。这些人饮后皆皱眉咋舌,但又不敢嫌弃,违心地附和薛仁贵呼着:“好酒,好酒……”薛仁贵富贵不忘故谊、不弃穷友的义行,从此传为佳话。

“王茂生进酒”这句话,在潮人中是一句比喻性俗语,意思是礼薄人情厚。人情好的话,食水也甜。

通雕《王茂生进酒》

这件木雕挂屏《王茂生进酒》为清代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清代是潮州戏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因而潮州戏剧目的故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当时潮州木雕创作的时髦题材。该木雕为直幅构图,作品高约60厘米、宽约38厘米,整块木雕的装饰面积仅仅只有0.24平方米,却容纳了45个人物之多,人物虽多,但安排路径清晰,几个片段采用了“之”字形的构图,层次分明,又成为统一的整体。

挂屏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分是故事情节的中心,着力渲染了薛仁贵与王茂生夫妇久别重逢,以水当酒,尽情畅饮的欢乐场面。主体人物居中,次要人物作左右对称的布局。薛仁贵端坐酒席正中,笑逐颜开,一幅兴致勃勃、春风得意的样子。而王茂生蹲下身子,左手按紧“酒瓮”,右手又在拔酒盖子,对着面前和身后一脸期待的官员,充满迟疑和尴尬,而在左边这位官员的身后,则是王茂生的老婆,她半侧着身体,一手拉着衣裙,已经摆好了事情败露便随时逃跑的姿势。人物活动穿插于亭台楼阁内外,将不同时空的人物同时呈现。

沿着王府的台阶往下,到了画面的中段。中间是两位文武官员,—位手拿贺礼,—位在作掬,都是笑逐颜开,沿着中间的街道往下是一段“之”形的木桥,刻画了文武官员前往王府庆贺的场面。最前面是一对鸣锣开道之人,他们背着旗杆,一老一少,一高一矮,神态各异,层次分明。接着,是两位骑马吹唢呐之人,一前一后,后面的马首挨着马背,两位人物在马上都提起身子,我们可以联想到他们在尽力吹唢呐,耳边隐约可以听到响亮的唢呐声音。接着是一对提着斧头走在桥上的侍卫,—位在对桥上倚着栏杆的小孩低声说着什么,大概是后面车马要经过,让小孩子小心回避,不要让车马冲撞到!这些人物的服饰和彼此间的关系,让人感觉到当时府中冠盖云集,气氛热闹的场面。

下部为一段街景和溪流,街边有燃放鞭炮的大头顽童,桥下有头戴竹笠,悠闲垂钓的老翁,惟妙惟肖。

这件作品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知道究竟出自哪位艺人之手。值得一提的是,该木雕还在特殊时间发挥过特殊的作用。据潮州市博物馆的老同志说,在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期间,这件木雕上的金漆被剥下再熔化,提炼出其中的黄金以支援朝鲜。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洗净铅华,显得质朴而含蓄。

猜你喜欢
陈三薛仁贵郭子仪
薛仁贵战场成名
薛仁贵战场成名
白袍小将薛仁贵
借钱
以德报怨,终将化敌为友
特聪明的狗
厉害的狗
郭子仪感动奸臣
郭子仪教子无私念
油纸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