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文格
(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91)
浅析鸡群的腿部健康
韩文格
(河北飞龙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91)
鸡只的腿部健康应从胚胎谈起,通常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种情况能引起腿病,其中非传染性因素是:营养、管理等。传染性因素有:葡萄球菌症、病毒性关节炎、滑液囊支原体病。
1.1 营养
1.1.1 钙、磷、VD3缺乏症
种鸡饲料中VD3的含量对后代雏鸡的腿部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含较高的VD3能预防后代小鸡佝偻病与胫骨软骨发育不良病变的发生。40天以上的成年鸡,如果某种情况使软骨骨髓分布颜色异常,就意味着有问题。在钙、磷、VD3缺乏或不平衡时,容易引起软骨病。例如:钙超量时需要磷来代谢(多余的钙以磷酸钙的形式排除体外),导致磷的缺乏,致使软骨病发生。有时,鸡群患肠炎或球虫病,使饲料营养吸收不良,虽然不是营养不平衡的问题,但是也能引起软骨病。有时有效磷不够或钙质出问题等均可导致腿部疾病。
1.1.2 佝偻病
肉鸡容易发生佝偻病,这是因为它比种鸡生长速度快,再加上胫骨生长比其他部位生长速度更快,如果钙、磷、VD3等营养缺乏或吸收不良肯定会引起亚临床佝偻病。这时鸡群中会出现腿软、走不动的鸡只,用手折其鸡爪很易弯曲。剖开胫骨可见:骨质钙化的程度和正常鸡只相比,远远达不到标准,通常低磷时,看不到一层一层的骨质钙化的情况,低钙能看到钙化情况,但骨盘生长比正常的宽很多。
1.1.3 蒽诺沙星和霉菌毒素的影响
最近10~15年蒽诺沙星在养殖场大量使用,它不仅能控制许多细菌病,还可以使鸡只避免在0~5日龄集中做免疫时受到应激,这样蒽诺沙星在使用过程中不知不觉剂量会加大,蒽诺沙星的正常用量是10毫克/千克/日,连用3~5天,如果剂量过大会导致钙、镁被粘附影响肠道吸收,从而引发腿病。另外,霉菌毒素能抑制VD3和钙的吸收,影响骨骼生长,从而引发腿部问题。
1.1.4 其他
胫骨软骨发育不良主要发生于胫跗骨头,引发的原因有:饲料钙、磷比例不当、VD3缺乏、饲料中氯化物过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特别是高氯、高磷、高钙。所以说任何影响营养吸收的因素都会导致腿病。
1.2 管理
1.2.1 规范操作
如果将雏鸡从1米高处往下扔的话,就相当于人从1层楼上跳下来,所以我们日常管理中应轻拿轻放雏鸡,尤其在公母鉴别和免疫时动作不要粗鲁,不能用手将雏鸡猛摔出去或者从高层笼内扔到下面的筐中。
1.2.2 加强垫料管理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时刻关注垫料的管理,保证垫料中无砖块、铁钉等尖锐的杂物,以免扎伤鸡只脚垫。同时加强通风和饮水管理,确保垫料干燥不潮湿,否则垫料中的病菌很易渗透进入脚垫,影响腿部健康。
1.2.3 密度合理
饲养密度过大会使鸡只争前恐后的去抢料,这个过程就会造成腿部伤害。另外密度较大时,鸡群料位、水位不足,致使个别较小鸡只采食、饮水困难,营养缺乏也会引起腿病。
1.2.4 育雏温度
我们育雏时一般只关注空气温度,表面看很正常,而忽视了雏鸡的脚部温度。有时由于鸡舍刚刚冲洗完毕,地面还没有完全烘干就铺上垫料,导致垫料温度较低,或者笼养时水线漏水网上一直潮湿,这两种情况下触摸鸡爪会冰凉,当时看没有什么问题,如果鸡爪长期低温,会诱发后期腿病。
1.2.5 光照强度适宜
有的养殖场为了预防啄癖的发生,过度降低光照强度(小于5勒克斯)会导致鸡只活动量减少,随着活动减少腿部的运动量减少,尤其在肌腱开始发育(13~16天)和骨骼生长期(前12周)会导致肌肉萎缩与肌腱弱化。
1.2.6 其他
在免疫过程中如果疫苗污染或针头不干净会造成细菌感染,导致腿病后期发作,应彻底消毒或更换新针头。架板上的毛刺或铁丝等会扎伤鸡只脚垫,应清理架板上杂物和磨掉毛刺防止鸡爪受伤。有的旧场料线格栅生锈也会划伤鸡爪,可以用塑料管剪掉一半,套在生锈的格栅上并绑起来,这样来防止其对鸡爪的伤害,减少腿病问题。
总之,管理因素影响的腿部健康,常见的有足底炎,往往由于腿伤引起葡萄球菌感染或者通风不良、乳头漏水、肠炎球虫等引起的垫料品质不好,另外生物素缺乏也会导致足底炎。公鸡因为经过剪冠、断趾会引起轻微的足底炎或关节炎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剪冠、断趾过程中应用消毒药涂抹,防止细菌感染。
2.1 葡萄球菌症
2.1.1 类型和特性
鸡群中22%的腿病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葡萄球菌症通常有:皮肤炎、化脓性骨髓炎、关节炎、趾瘤症、胸部水泡/囊肿、内脏型葡萄球菌病、化脓性脊椎炎等。葡萄球菌病看起来不起眼,但它的抗药性特别强,所以就连人类的葡萄球菌病在医院也很难治愈。对于鸡群的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也有很特别的现象,它很喜欢居住在膝关节,因为那里有它适宜的居住环境,尤其是滑液囊对葡萄球菌来讲是很好的培养液。
2.1.2 感染途径
垂直传播经过污染蛋壳或孵化厅感染。水平传播主要是通过肠道和呼吸道。通过肠道直接到达关节。例:由于鸡只患球虫病,后期肠道受到损伤,细菌很易入侵,然后到达膝关节。有的是通过脚垫外伤入侵的,特别是在育雏时,如果温度低脚垫受凉或垫料潮湿脚垫受到细菌感染,这时不发病,但8周龄或10周龄后,在做免疫、混群或开产后等受到应激时才发病。
通过呼吸道感染,细菌从呼吸道进入气囊,通过气囊和骨骼相连的地方到达含气骨(头骨、颈骨、胸骨、龙骨、腰椎、尾椎),然后通过血液循环进入膝关节导致股骨头坏死,通常需要8周的时间,在通风不良、免疫应激等情况下发作腿病。由此可见当鸡群呼吸系统有问题时,更主要的是后期引起腿部问题,这是我们很少能注意到的,在国外有许多证据已经能够证实这是真实存在的。
鸡群感染葡萄球菌后,根据周龄不同表现有所差异:0~2周龄容易发生脐带炎和股骨头坏死,4~6周龄球虫或疫苗应激引起大腿两端关节炎,10~20周龄由疫苗应激和限饲引起大腿两端关节炎,在24~30周龄容易发生关节炎和足底炎。
2.1.3 预防与治疗
通过上述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球菌病很难治愈,因为无论用什么药都很难达到关节起到作用,所以平时要做好预防工作。首先加强种蛋管理,增加拣蛋次数,勤于收集种蛋,减少窝外蛋的产生,并保持种蛋卫生,减少细菌污染。同时加强生产管理,保持肠道健康,控制球虫、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的感染。所以有时我们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后不仅减少肠道疾病,还可以减少腿病。
当葡萄球菌侵害鸡群时,病鸡很容易潜伏,首先将感染严重的、无治疗价值的鸡只淘汰掉,然后将病情较轻的挑出来,采用敏感的、长效性针剂注射效果明显,如果采用饮水或拌料给药效果较差。
2.2 病毒性关节炎
全世界鸡群中普遍存在病毒性关节炎,就连火鸡和其他鸟类也存在。病毒常发现于正常鸡或火鸡的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病毒性关节炎或腱鞘炎主要发现于肉鸡和火鸡。
2.2.1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一般是毒株的变异,然后通过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进行传播,病毒可以长时间潜伏于肠道和膝关节,特别是早期被感染的鸡群。垂直传播一般通过口腔、气管和鼻腔感染,病毒可以于17~19天在雏鸡中被发现。
2.2.2 症状
病毒性关节炎常发生在4~7周龄,急性感染的鸡群表现发育迟缓和瘸腿,慢性感染的鸡群明显表现瘸腿、料肉比增高。病鸡脚趾韧带肿胀,剖检膝关节可见稻草色或血染脓液,膝关节肌腱出血和断裂,关节肌腱硬化和黏着。如果有关节炎病毒存在,病毒可以从关节脚垫被分离,一般大肠杆菌与葡萄球菌也常被发现于患处。
2.2.3 防控
防治病毒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通过免疫接种疫苗。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毒株有S1133、1733和2408,接种S1133疫苗时无论是活苗还是死苗,切记一定要做到位,确保免疫效果。还要一种二联苗是S1133+1733。个别地方会发生由SS412引起的吸收不良或腺胃炎症,它不能引起关节炎。一般免疫S1133株和1733株就可以起到保护作用,雏鸡免疫后的抗体高低与母源抗体有关,如果只做一次活苗,在5~8周龄检测抗体能达5000左右,免疫死苗后,在20~30周龄检测抗体能达1万左右。
2.3 滑液囊支原体病(MS)
2.3.1 发病特性
MS是一种轻微呼吸系统疾病但也导致滑膜炎和产蛋率下降,主要发生在4~12周育成期,也可导致肉鸡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毒性比较低但比败血性支原体传染快,常见于商品蛋鸡。鸡群发病后往往会导致产蛋率下降、饲料转化率降低、用药成本增加,甚至会增加5%~10%的死淘率。
2.3.2 传播途径
MS传播速度较快,感染4~6周后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率较高,潜伏期通常11~21天。水平传播分四个阶段,第一期:12~21天,潜伏期抗体还未被发现。第二期:1~21天,5%~10%被感染。第三期:7~32天,90%~95%被感染。第四期:3~19天,全部被感染(最短23天最长93天)。
2.3.3 症状
病鸡通常表现脚垫肿胀或膝关节肿胀、滑液囊有炎症,有的龙骨发炎、关节有脓液,有的软骨糜烂、气囊发炎等。在一些老场做检验都会有3~5只显阳性,一般血清检验时假阳性很高,易形成误判,所以一定要做到进一步鉴别,且多检测一些鸡只。有的剖检关节看到颜色就确定是葡萄球菌,没有颜色就说是MS,这样来判断疾病是不正确的,一定要做分离,另外发生MS的种蛋尖端异常表面呈油状,这也是鉴别MS的一个主要特征。
2.3.4 防控
世界上只有一种疫苗对MS有效,这种疫苗被灭活,引起血清反应较慢。MS靠细胞的局部免疫来做保护,所以不能是阳性就说明有保护,只能做参考。免疫后应每3周检测一次,使15~35周全部显阳性。有的地方不用疫苗,每三周用一次抗生素来控制MS,还可以间接防控沙门氏菌,这只是缓兵之计,非常容易产生抗药性。因为支原体没有细胞膜,也无内膜,所以不能用普通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只能针对它生产蛋白方面来进行干扰,按照蛋白生产过程采用下面药物:吡哌酸、蒽诺沙星、盐酸沙拉沙星、盐酸二氟沙星、诺氟沙星、盐酸环丙沙星、甲磺酸达诺沙星、马波沙星、奥比沙星。通过实验证明,采用蒽诺沙星很有效、抗药性也快,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但在后面产蛋期易产生耐药性,所以不建议使用,应先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然后再用蒽诺沙星。
由此可见,控制MS应从生物完全做起,抗生素不是唯一解决办法,应考虑做疫苗接种,并及时用血清酶联检测监控养殖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