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与松墨天牛种群动态的关系

2015-11-14 02:56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华安县松墨纯林

邹 华 南

(福建华安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福建 华安363800)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是危害松树的重要蛀干害虫,也是松材线虫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Steineret Buhrer)Nickle]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2],主要是通过幼虫危害生长 衰弱的松树或新伐倒木的韧皮部,破坏、切断松树输导组织,影响水分、养分运输,严重影响松树生 长,造成植株枯死[3-5]。福建省华安县马尾松林面积近 2.21万hm2。据 2013年秋季普查,全县松墨天牛重度危害面积 161hm2,造成松枯死树56 株,松墨天牛的危害已对全县马尾松林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不同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分组成情况,了解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变化,为科 学防治该虫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117°36′35″—117°38′29″E,24°41′50″—24°43′10″N),地处福 建省西南部,属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 候暖湿,日 照充足,雨 量充沛,年均气温 17.5~21.4℃,极端高温 39℃,年均降水量 1 448~2 023mm,海拔 260~480m,土壤类型为山地红壤。

在遭受松墨天牛重度危害的华安县丰山镇银塘村内选择立地条件、林分年龄相近的不同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包括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毛竹混交林 5 种不 同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设置样地。样地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样地基本情况

1.2 试验方法

2014年3月,在每块样地内设置 3 块标准地,面积 5hm2。每块标准地内,设 3个样点,间距 100m,分别设置 1个松墨天牛诱捕器监测点。试验采用福建农林大学研制生产的APF-I型松墨天牛化学引诱剂 及诱捕器。每10d收集统计诱捕器内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数量,并更换诱芯。2014年秋季统计标准地内的松枯死树数量。数据分析采用SAS9.1 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与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关系

2014年3-10月,对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杉木混交林、马尾松×火力楠混交林、马尾松×毛竹混交林等 5 种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中诱捕的松墨天牛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诱捕到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有差异。其中,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火力楠(8:2)混交林之间诱捕天牛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马尾松×杉木(5:5)混交林和马尾松×杉木(3:7)混交林之间诱捕天牛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而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火力楠(8:2)混交林与其他混交模式松林诱捕天牛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马尾松占较大比重的混交林松墨天牛种群数量较大。

2.2 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中松墨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

在松墨天牛成虫羽 化活动期内,对马尾松 纯林、马尾松×杉木混 交林、马尾松×火力楠 混交林、马尾松×毛竹 混交林等 5 种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中诱捕的松 墨天牛成虫,按月统计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变动 情况,结果见图2。结 果表明: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中的松墨天牛成虫数量变动较为一致,成虫活动有两个高峰期,分别为 6月和8月。

图1 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诱捕天牛数量

2.3 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枯死树数量

2014年秋季对标准地内受松墨天牛等危害致死的松枯死树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见图3,从 图中可以看出不同混交模式的马尾松林,由松墨天牛等危害致死的松枯死树数量差异不明显。林间 调查结果表明,松墨天 牛成虫补充营养时,首 先危害在树高、胸径、冠幅等生长势上有明显 优势的松树优势木,啃食松树嫩枝皮,造成寄主衰弱,其幼虫以蛀食树干及大枝条的木质部、韧皮部,严重发生时,常造成松树枯死。

图2 不同混交模式的的马尾松诱捕天牛成虫种群数量动态

3 结论与讨论

图 3 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林枯死树数量

宋世涵等[6]认 为营 造混交林有利抑制天牛 发生。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混交林诱捕到松 墨天牛成虫数量明显低于马尾松纯林,且混交林中马尾松占比越少,松墨天牛的数量也越 少。因此营造马尾松混交林,需有计划、有重点地针对马尾松纯林进行改造,因地制宜更新,以乡土树种为主造林树种,调整 林种结构,增强林分抗御病虫灾害的能力,是防治松墨天牛危害的治本之策。

试验利用APF-I型诱捕器和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了 解该虫在华安县的每年种群动态规律,结 果表明 6月和8月份为华安县松墨天牛成虫活动高峰期。在生产实践中可抓住松墨天牛成虫活动高峰期,综合实 施化学、生物、营林等防治技术措施,有效地降低林间天牛的种群数量,降低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和入 侵的风险。

[1]王玲萍.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23-26.

[2]胡长效,苏新林,张艳秋.我国松墨天牛研究进展[J].河北林果研究,2003,18(3):293-299.

[3]黄金水,汤陈生,宋惠芬,等.厦门市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Ⅰ:生活史[J].生物安全学报,2005,14(2):118-121.

[4]肖稻青,范海元,吴小龙,等.松墨天牛防治探讨[J].农业灾害研究,2014(3):7-8.

[5]张霞.松墨天牛的发生与防治探索[J].园林科技,2010(3):29-29.

[6]宋世涵,张连芹,黄焕华,等.松墨天牛发生规律的调查[J].广东林业科技,1993(2):40-45.

猜你喜欢
华安县松墨纯林
利用诱捕法监测松墨天牛种群动态及气象因子的影响
福建龙岩新罗区松墨天牛成虫活动规律初步研究
水曲柳和落叶松人工纯林与混交林的碳储量
瑞 兽
飞龙在天
鼠来宝
挪用公款8700万的“一把手”
飞机喷洒噻虫啉防治松墨天牛效果评价
桉树纯林和桉-珍混交林水土流失规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