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对联》 共得其乐
——纪念《对联》杂志创刊三十周年

2015-11-14 21:46张耀敏
对联 2015年7期
关键词:楹联刊物对联

●张耀敏

(448000湖北荆门市东光路1号2区18栋16867信箱)

我是咱对联大军中的一名老兵新战士”。说“老”,是我已年近八旬,阅读《对联》杂志已有二十八年之久,还是荆门市1995年组建楹联学会的参与者并曾任首届副会长的老会员。说“新”,是因自己知识欠缺,文学基础不扎实,词汇贫乏,退休后在楹联创作方面始终是个“新战士”。好在有了《对联》杂志的指导,不断自学,也有收获。看了郭华荣老师《永享快乐对联梦》一文,特别是文中引用常江老师的话:“怎样把自得其乐’变成‘共得其乐’呢?”很有感触。二老真是与我们这些“同龄人”心心相通啊!正如郭老文中所言:“吸引力最大的就是这个‘乐’字。”在“乐”的吸引下,联人的队伍越来越强大,我想就此发一点感慨,与广大联友共祝《对联》杂志的而立之年。

一、偶获《对联》,初得其乐。

我自幼喜欢对联,逢年过节,我家或街坊邻里办喜事贴对联,我总喜欢去看。我家大院临街开的粮油杂货店,每年贴春联,印象最深的是那副家喻户晓的“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还有一副记忆尤深的墓联。逝者是祖籍孝义县但在汾阳经商数十年不幸在此辞世的一位商人。他的后人就在沟里土崖下挖一个小窑临时安放,并在窑门两侧刻了一联:

生在孝义死在汾;

人留后世草留根。

现在看,上联不合律,但整体语言流畅,联意很好,重字使用都不错,故至今70年未忘。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企业负责宣传思想工作。大概是1987年的年末,工会为活跃职工文化生活,同时改革开放则刚开始,有一个新项目上马,为鼓舞士气,想搞一次迎新春征联活动,要我给各党支部和分工会宣传员讲讲如何写对联,这可把我难住了。自己是个门外汉,手头也没有任何资料。只好去市内几家大书店找资料,只买到两本《古今对联集锦》小册子,里面只有联语,没有写作方法和规则。正在发愁,往回走路过邮局不经意地看到零售刊物处摆放着一本32开小刊物,其封面上有印着十分醒目的《对联》二字,进去马上翻到首页,“山西日报印刷厂”几个字让我惊喜,立即买了一本。回去细读,特别是第28页“对联写作基本知识”,虽只是一部分,但正是我最需要的平仄知识。我就以此为基础,并在其中选了几副五、七言联为例,穿插了一些平仄方面的知识,让大家“照葫芦画瓢”进行创作。没有想到这本小刊物起了大作用,两周内就收到180多副联作。虽然现在看来,大多有毛病,不大合律,但起码字句相等,联意很好,基本对仗,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学联、讲联、征联,就取得如此的成绩,真是乐不可支啊!从此,我就爱上了《对联》,成为热心读者,一直到今天每年都订阅,有时邮局给弄丢了,我就写信给编辑部邮购一本,期期不落。虽然三十多年中搬过五次家,其他报刊杂志大多卖了,唯有《对联》一本不少,岂非一个“乐”字了得。

二、细读《对联》,更得其乐。

自从我成为《对联》的忠实读者后,从中学习有关对联写作的知识且逐渐有所领悟。说来也巧,自那次讲联结束后不久去市委办事,我的上级领导、经委负责政工的夏老听我说喜欢对联,十分高兴,就说他已经联络了几位对联爱好者酝酿成立市楹联学会,并动员我参加了筹备工作。1995年4月召开了首次会员代表大会,我被选为副会长。后来《对联》连载余德泉教授的“基础知识讲座”以及“联律通则”详解等,我都认真拜读学习,进一步掌握了对联写作知识和技巧。不断参加一些本市及全国各地的征联或贺联活动,虽未获得什么大奖,也有不少被本市和其它地方报刊登载。同时,还写了一些理论探讨性的文章,被《对联》杂志、本市文联刊物《作家林》、以及山西联会刊物《中华联墨》刊登。而且,我参加老年大学书画研究会书法展,尽可能自撰自书,更得乐趣。试想如果没有《对联》杂志这位良师益友,哪能获得如此的快乐!

三、常温《对联》,永得其乐。

如前所述,限于自己文学基础水平差,撰联过程比较困难,因此主动作联较少,往往是遇到各种喜庆祝贺、重大纪念日或哀挽之事,奉联会命题而作。这时就要翻看温习《对联》或其它联刊有关内容,从中寻找启示,激发灵感,形成自己的拙作,再对照他人佳作反复修改方能成联。于是《对联》杂志已成为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根“拐杖”,一种精神食粮。《对联》杂志也将与老朽永久相伴,使我永得其乐,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此“乐”将填满余生,乐享晚年!

猜你喜欢
楹联刊物对联
刊物贺词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巧出对联
孔府的年节楹联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贴对联
解缙二改对联
读者论坛等
编后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