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基础与政策趋向研究*

2015-11-14 14:33范兴坤广东药学院图书馆广东广州510006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河南开封475001
图书与情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城镇化图书馆服务

范兴坤(1.广东药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006)(2.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河南开封 475001)

·图书馆与图书馆事业·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图书馆发展的社会基础与政策趋向研究*

范兴坤
(1.广东药学院图书馆 广东广州 510006)
(2.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 河南开封 47500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是现代城镇建设中的文化中心,在服务城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和谐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分析当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对城镇化过程中同步发展的图书馆的地位、作用和价值进行了重新归纳,认为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化、功能多样化、服务模式个性化和不断完善发展的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图书馆政策趋向。

图书馆;城镇化;图书馆政策

城镇化是指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它不只在形式上表现为散居的乡村人口在产业发展引导、生活方式转变的要求下向工作生活条件更好的城镇集中,更重要的是实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环境的改变。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和城镇化水平同步提高,根据中国国情走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我国的既定政策,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即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与传统乡村社会迥异的社会结构模式,城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延续传统的乡村文化,同时也将创造多元的文化需求,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图书馆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城镇化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更雄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厘清城镇化发展环境中的社会条件和目标,对图书馆事业的宏观规划和布局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图书馆建设

1.1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是经过农耕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的,在这个过程中,城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的人口聚居点到成为不同层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镇化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据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的数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80%左右,其中英国为92%,比利时为97%,美国为80.3%,日本为79%,法国为77%,由于总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2000年中国城镇化率为36.2%,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提高城镇化水平,已成为我国新世纪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国策。

200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在着重发展小城镇的同时,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也都重点强调了城镇化发展,在2012年党的十八大上提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从中低收入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明确要 “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载体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

得益于各年度GDP平均增长超过8%的推动以及积极的房地产政策,在国家宏观发展政策导向下,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2000年以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36%,2013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3.73%,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2013年上海的城镇化率达到 88.02%、北京为86.30%,珠三角人口城镇化率也达到83.8%,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大体相当。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可能达到60%。

1.2 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文化建设

城镇化的目标是改造传统的乡村,实现分散的自然经济状态农牧生产向集约化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模式转变,实现乡村人向城市人的转变,实现农牧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变。因而城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学内容,在经济结构、社会发展模式、社会组织结构、人们的生活方式之外,文化建设和文化消费是城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差,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文化消费都较低,以阅读为代表的文化活动也明显低于城镇,用于购买阅读品的消费也很低。据2013年中国新闻出版研究所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业居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3.11本(城市居民为5.62本),农民、农民工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仅为29.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该调查数据还提到:农村居民对开展读书活动/读书节的呼声要高于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中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读书节的比例高达73.2%(城市居民为65.6%)。针对农村地区文化资源建设基础差和需求旺盛的现状,在2013年全国 “两会”上,文化部部长蔡武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我们过去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教训,是文化建设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新设城镇需要设立哪些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哪些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关机构人员如何配备、如何推动文化建设、如何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没有相应的规划和标准。”“只有物质经济的现代化,没有文化的现代化,那就不是全面的现代化。”

现实中,我们意识中的城镇化概念里更多的是“规划、城建、就业、拉动投资、刺激消费”等问题,但对城镇化过程中的文化建设却注意不足,加快农村地区文化建设,并与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我国近期文化建设政策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 年)》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人文城市建设中的“文化设施”就规定了要“建设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每个社区配套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发展中小城市影剧院。”

1.3 城镇化中图书馆的服务短板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与城市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并且这种文化上的差距并没有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有根本的改观,甚至于直到现在,县级图书馆尚没有实现普及,中西部地区的绝大多数县级图书馆服务半径很难超出县城,广大农村地区居民没有利用图书馆的意识。曾有对农村居民中年龄较小、文化水平较高的出外打工人员进行的社会调查显示:“超过70%的农民工没有利用过图书馆,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低,许多农民工都不清楚身边有图书馆;有的仅仅知道有图书馆却不明白图书馆的作用;有的虽然知道图书馆里面有书,但却从来未去过”,可见现有的各类图书馆对农村的影响是有限的。

农村的网络文化服务也不乐观。除传统文化设施外,网络已成为现代文化活动的主要平台,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2015年7月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6.68亿,其中农村地区网民为1.86亿,占比27.9%,这个比例与我国人口构成是明显倒挂的;“城镇地区与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4.2%、30.1%,相差34.1个百分点。人口结构方面,10-40岁人群中,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比城镇地区低 15-27个百分点。”考虑到我国东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2%,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只有48.5%、44.8%,这两种倒挂的叠加,反映出我国中西部农村文化建设活动的严重不足,这种反差从图书馆服务与服务的供求关系上得到明显的反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和大众文化建设获得了巨大的进步。据我国文化部《2013年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至2013年末,我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图书总藏量达74896万册;有群众文化机构44260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4343个。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绝对数量与人均数量不足、基层公共图书馆地区分布不均、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不足的基本局面。根据国际图联颁布的 《公共图书馆标准》(1973年/1977 年),每5万人应有1所公共图书馆;2010年美国共有17078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1万7千人有1所图书馆;日本在2013年每40485人有1所图书馆,与这些发达国家图书馆事业相比,截止到2013年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有1所图书馆,人均图书馆藏量0.55册;全国人均购书费1.22元,可见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更何况在广大中西部地区,一百多万人的城市只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更是比比皆是,35年前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层图书馆建设的落后之忧近些年在一些地区并没有根本的改观,仍然存在着较严重的“馆舍破旧、场地有限、设备落后、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短缺、职能萎缩、读者锐减”等问题。据国图研究院《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 2013》的数据,2013年时“全国县级图书馆2712个,其中新增藏量购置费少于1万元的县级图书馆682个,占25.15%”,“全国县级图书馆2712个,其中馆舍面积小于800平方米的县级图书馆619个,占22.8%。”

即使是在党和国家政策多年强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下,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度的问题,仍然存在着较多的发展困难,包括财政投入不足、读者服务仍需要深化、图书馆需要文明维护、古籍保护工作仍需要加强等方面的问题仍然会在较大范围较长时间地存在。

2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2.1 文化事业发展是城镇化的重要前提

“城市不是简单的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它是人类文明的汇集地、人类文化的创新地、人类精神的传承地”,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的社会形态变化,更是实现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为了适应人自身的发展。要建设起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不仅仅要有城市的“体”和“形”,更要有城市的“精神”和“魂魄”,“城市精神是一种以人脑和文字作为载体的理念文化,它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是城市的灵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是以 “人的城乡化”、“实的城镇化”、“质的城镇化”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城镇化,文化事业发展是城镇精神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建设打造既具有符合现代人生活和工作需要的功能化城市,又是宜居、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文城市,通过城镇人文建设,“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

从1978年到 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7.92%提高到了53.73%。快速的城镇化使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这些新城镇人口多数具有较强的谋生能力,但综合文化水平与现代化城镇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要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有更多“软实力”的增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文化转型不仅是城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农村社会转型的重要动力和内在机制,决定着城镇化的质量。”因此,要建设现代人文城市,就要加大新城镇建设文化投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城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设施,每个社区配套建设文化活动设施,发展中小城市影剧院”,这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同城市的水、电、气、交通等公共设施一样,都属于城市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通过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提高新城镇文化培育能力,改变居民落后的文化意识,促使农村文化向城市文化转变。

2.2 图书馆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城镇种类繁多的文化设施中,图书馆具有其它文化设施替代不了的作用,它具有城镇的历史记忆和多元文化交流等功能,是一个城镇的文化中心和社会交流中心,因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规定“图书馆服务必须适应乡村和城市社区的不同需求。”

在城镇建设图书馆,是实现公民图书馆权利的保障。作为一项公民权利,“图书馆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平等、自由和合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通过合理的图书馆服务,保证公民具有相当的学习、休闲、文化娱乐条件。为保证公民获得普遍、平等和公平的图书馆服务,发达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规实现对大众的图书馆服务。如美国有公共图书馆(大部分在社区乡镇)9445个,平均2500人就拥有一个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主要由财政税收支持,对所有人免费开放和提供服务。

对比之下,中国的图书馆建设投入明显太少,“截至2011年底,我国平均每44万人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每3201平方公里才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为1.5册到2.5册,而2011年我国人均拥有图书仅为0.52册,其中,人均拥有图书最高的地区2.94册与人均拥有图书最低的地区0.19册之间,相差达14.5 倍;人均购书费最高的地区7.65元与人均购书费最低的地区0.27元之间,相差达27倍。公共图书馆资源总量的不足与配置的不平衡,使免费开放效益的发挥受到局限。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基层图书馆办馆条件相对落后,资金短缺,藏书量少、新书不足,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统计表明,中国在图书馆上花的钱,仅占GDP的0.01%左右,是美国的1/10。同时,由于美国GDP是中国的三倍左右,人口是中国的1/4,如果按照人均计算,美国的图书馆开支是中国的120倍。虽然我国从 2013年起人均GDP达到了70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城镇化发展也被列为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但图书馆事业的落后状况短期内难有较大改观。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就越强烈,对图书馆的依赖程度就越高,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只有城镇化和图书馆事业的协调发展,才能保证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繁荣,“城镇化建设中要建立覆盖市、区、街道、社区、乡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以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覆盖面,让全体城镇居民都能够方便均等地享受图书馆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城镇居民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满足人们的图书馆需求,即是对大众图书馆权利的保障。在现代社会结构中,图书馆权利受限于经济水平、权利意识和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需要在相关的法律制度框架下,结合城镇化建设的推进来实现。“城镇化过程中的图书馆权利问题主要包括权利意识不足、地方政府重视与社会参与不够、缺乏普遍均等的服务体系、缺乏法律环境支撑。在城镇化过程中,观念救助、制度救助、服务救助、联合救助能够很好地解决图书馆权利问题,促使图书馆事业持续发展。”在2014年4月公布的我国第11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显示“我国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而农村居民的期望程度要高于城镇居民。2013年有66.3%的成年国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其中,城市居民认为当地有关部门应该举办阅读活动的比例为64.8%,农村居民中这一比例高达68.0%。”总体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和对图书馆服务的旺盛需求,对城镇化过程中图书馆的发展具有指引和导向的作用。

2.3 新时期文化政策对城镇图书馆建设的推动

新时期,我国推进文化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相继推出,较具代表性的如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2003),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2005)、《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项目)创建工作的通知》(2010)及标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2011),财政部《关于加强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201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二五”规划》(2012),《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2012)、《文化部“十二五”时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纲要》(2012)、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等先后制订并颁布。各地也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颁布了自己的地方性规章,如2015年天津市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及《天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求“到2020年,本市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市、区、县、乡镇、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

目前我国各界已比较充分地认识到图书馆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彰显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城市文化发展,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图书馆与城市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我们在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同时,应当同步加强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全社会的共同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已达到了新的水平。201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12个,比上年末增加36个。其中县图书馆1632个,增加4个;少儿图书馆105个,增加6个。各省市区也加快了本地的图书馆发展推进,如2012年河南省“实现了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通广播电视、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全省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2014年,浙江省规定每个社区都要设立一座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其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刚刚颁布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2015)中,提出“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标准体系实施以县为单位,县级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处于事业基石、体系枢纽、服务前端和总分馆中心的地位,县级馆强,则中国图书馆事业强。”县级馆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图书馆建设的中坚力量,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对城镇文化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我国图书馆行业最高级别学会的中国图书馆学会,自2005年10月在河南省林州市举办第一届“百县馆长论坛”以来,紧扣不同时期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脉搏,每届论坛关注不同的发展主题。2015年5月在福建晋江召开的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百县馆长论坛形成的“晋江共识”中,要求县级公共图书馆要成为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主阵地和主力军,要“推动全民阅读走向深入和普及,重视未成年人、弱势群体阅读促进工作,促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常态化、广参与、高效益,与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为书香城市、书香社区、书香乡村建设贡献力量,让阅读融入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应该成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任务。”对新时期县级公共与读者服务任务的结合提出了新的要求。

2.4 城镇化过程中图书馆与文化馆的协同发展

随着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和公共文化建设政策的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获得较快进步,同时作为基层社会文化单位的文化馆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和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下,加强了文化馆(站)建设,实施县级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县级文化馆修缮和城市社区文化中心设备购置、地市级‘三馆'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程,由中央和地方配套投入,较普遍地实现了“县以上有文化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的目标。2010年文化部制定《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136-2010)》和2012年颁布《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建标 160-2012)》后,县、乡镇、村和社区的文化馆开始进入规范化建设的新阶段。2011年始,全面实施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分担的经费投入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国文化馆站的财政拨款总额147.84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83.9%;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3389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34.1%;每万人拥有群众文化设施面积比2010年增长32.1%;乡镇综合文化站实际面积1966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32.3%,平均每站面积比2010年增长31.4%。2014年,全国共有各级文化馆和文化站44260个,省、市、县、乡(镇)、村(社区)五级的设施网络已经初步形成。

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过程中,很多县区行政区域在新城镇区域规划建设中,有意识地进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等文化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或通过多馆一体建设减少投资,或多馆协调实现功能分担,并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上进行统一协调。如山西省晋城市将图书馆、档案馆、美术馆规划建设三馆合一,河南省虞城县实施展览馆、科技馆、图书馆三馆合一,湖北蕲春县将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河北大名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城市规划展览馆四馆合一等等,这种“N馆合一”既节约资金,也节约用地,还能整合资源,同时这种一站式的文化服务中心能满足人们多种文献需求,其服务效率和社会综合效益都更适应现代城镇居民快速度高质量生活的需要。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对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进行业务综合管理,也在客观上降低了管理和运行成本。

3 城镇化过程中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政策趋向

3.1 图书馆建设社会化

我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建立的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其基础是党领导的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政治经济体制,因此从建设方针、业务宗旨、发展规划到资源投入,都是由政府包办。即使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六年后已实现经济多元化的今天,由于图书馆行业的特殊性质,图书馆的文化——宣传——教育工具的政治属性与大众服务的职能任务使它无法像其它社会事业一样实现企业化改制,政府主导的图书馆建设和发展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国的主流形式,但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力量的培育,已经为图书馆事业建设从单一资源来源向多元化资源来源变化、逐步实现图书馆资源投入多元化、建馆主体多元化创造了条件。

“政府主导下的社会化发展,是促进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充分理解、认识和践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赋予公共图书馆的新功能和新任务,探索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背景下的发展方式、路径和模式,创新发展思路,实现公共图书馆事业社会化发展的新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城镇化的发展也是实现人性化的发展,“是社会传统、文化风俗、信仰、价值观的进一步融合,是文化氛围的进一步提升,是人本关怀的进一步体现。”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同步实现图书馆配套建设,受益的是进入城镇生活的居民,图书馆的主体投入可以是由政府财政来供给的,但也不拒绝社会资金的帮助,“政府主导、社会协助”的建设机制,能为图书馆建设引入不竭的资源。包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和意愿,通过捐助及协作的方式向图书馆输入办馆资源。

除了公共图书馆外,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在现行法规范围内、在政府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的管理和协调下自办民间图书馆是对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补充。近几十年来民间图书馆一直在不断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国民间组织累计建立图书馆的总数已超过3100家;到2015年10月,北京大学“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收录了约400个民办图书馆,其中多数位于农村。这些民办图书馆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诸如管理不善、服务水平低、后期持续投入不足甚至倒闭等问题,但它们在促进普遍服务、推广文化普及、提高公民文化素质、营造良好社会阅读风气、促进社会公民公益意识增长等方面其功甚巨,作为植根于社区的草根图书馆,一个馆可以带动一个社区的文化活动,对城镇文化的繁荣会起到拾遗补阙的作用。

3.2 图书馆功能多样化

为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许多中小型图书馆除了发挥传统社会功能外,还在新的服务和发展环境中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创新,并与文化馆、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科技馆、展览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服务部门进行更多的合作,为城镇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一体化的服务,实现从社区文献中心向社区文化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的功能转变。

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新城镇居民是新城镇化地区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对象,他们具有相对较高的文化水平,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和热情都比较强,但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工作繁忙,业余时间多用在熟人圈子的交往或娱乐休闲上,较少人会选择利用图书馆和文化馆,因此,改变新城镇居民进入城市后的生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公共图书馆 “在不断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知识能力,满足其文化服务需要方面有独特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实现生产和文化空间的转换”,但前提是要开展活动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能针对他们的需要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就业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文化生活信息、医疗信息、社会交往信息、以及在社会生活中可能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信息。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发展较快,这些发达地区的基层公共图书馆针对性地探索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效能,已取得了社会认可的成就。在服务于城镇化发展方面,较具代表性的是深圳市的“图书馆之城”建设,深圳市通过“统一服务平台建设,统一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条形码、RFID标签,建立统一的书目数据库和读者数据库,实现对馆藏数据、读者数据、流通数据的集中运作、管理和维护,通过图书馆之城门户网站统一导航、统一检索、统一使用”,“基本形成了以市图书馆为龙头,区图书馆为骨干,街道图书馆、社区图书馆、城市 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为网点的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了每15万人拥有一座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每1.5万人口拥有一个基层图书馆服务点、人均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不低于2.3册的目标”,形成了“全城一个图书馆”,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无差别的一站式图书馆服务,不仅满足了深圳市民的文化需求,而且将服务触角伸向全市各个角落,提供了一个供所有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空间。

中国图书馆学会也对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服务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提升服务效能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和服务的首要任务。要进一步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探索资源、服务和需求有效对接的实现方式,以创新性的思维、创造性的方法、强有力的措施、跨越式的速度,大幅度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率先代表中国全面追赶公共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国际先进水平”。

3.3 图书馆服务模式个性化

城镇化过程中需要配套建设各个层级的公共图书馆,其读者之间存在着地域、文化层次、职业、民族、经济类型、爱好等方面的差别,决定了城镇化过程中的图书馆建设不能简单地坚持标准化的要求,而必须根据图书馆服务实际需求,探索和实现建设模式的个性化。

发展社区文化、服务社区群众是城镇化过程中图书馆的重要任务。“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城镇化进程中要加强农民社区文化建设,让农民产生城镇生活的亲近感。”目前我国各地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实施的是一种差异化发展策略,即“城乡及各地都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区位特征及传统积淀来因地制宜地进行城镇化建设”,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也要求作为文化配套设施之一的图书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风格,除了因地制宜的图书馆建设、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和现代化的工作手段外,在资源建设和服务取向上的个性化是实现图书馆个性化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推动特色化服务领域做了大量的工作,推动了服务的创新,如浙江省张元济图书馆,作为一个县级图书馆,在开展服务中理念先行,在“公益性、均等化、零门槛”服务准则的基础上,在“涵芬”服务品牌下陆续推出“涵芬讲坛”、“涵芬沙龙”、“涵芬朗诵团”、“涵芬展览”等服务活动,其中“涵芬沙龙”就包括了悦读分享、传统文化、艺术生活、金融理财、家庭教育、社会法律、悦读汇、英语角及“盐邑人文”、“朗诵汇”十大系列的个性化的服务,各种亲民的活动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读者积极参与,将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中心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城镇图书馆建设的个性化可以与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等国家重大数字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可以探索以立体辐射模式融入城镇社区。按照这一要求,中国图书馆学会提出 “公共图书馆要保持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和服务方面的领先水平,开展基层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相关项目建设的融合发展,把公共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融入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综合效益。”

3.4 图书馆的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建设具有较强覆盖和辐射能力的图书馆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出现了多种模式,如广东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上海的总分馆制、天津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等。在多年探索的过程中,树状结构的主分馆体系因其具有较高的服务效能并具备现实发展条件,在公共图书馆网络建设中得到较多采用。主分馆体系的实施是“在设施建设方面,统筹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其他公共设施及社会设施,互联互通;在资源保障方面,统筹使用全县购书经费,建立图书流转机制,跨界整合各类资源,共建共享;在服务提供方面,以阅读活动促进阅读服务,城乡一体;在运营管理方面,总馆与分馆职能划分明确,各司其职。”在新城镇建设中,县域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和重点,县级公共图书馆在主分馆体系的图书馆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行政区划层级‘行政管辖权限'财政管理体制及已有实践探索来看,县域是构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合适单元”,因此,主分馆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迅速推广。2015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15]2号)中明确要求“以县级文化馆、图书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加强对农家书屋的统筹管理,实现农村、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从而“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县(县级市)的公共图书馆通过主分馆体系建设,以县市图书馆带动镇、社区图书馆及文化馆,对满足覆盖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中文化服务需求具有现实的意义。

城镇化过程中的图书馆建设是由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城镇化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项目的扶持和保障政策,需要结合各地实际采取一地一策、精准建设、重点突破的办法,“城镇政府要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建设好街道、社区、乡镇图书馆,实现公共图书馆网络的全面覆盖与普及。”在这个过程中,坚定不移的国家政策指向、充分发动的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界的积极探索与工作创新、因地制宜的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策略,是实现中国图书馆学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明显改善”宏观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1] 国务院公报.《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5-07-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 ntent_2644805.htm.

[2] 世界银行.2000年世界发展指标[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9.

[3] 范周.关于我国城镇化与文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8):55-58.

[4] 彭波,毛磊.我城镇化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N].人民日报,2013-06-2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0627/c100 1-21985566.html.

[5]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2年第十次中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EB/OL].[2013-04-22].http://www.199it.com/atchives/107 140.html.

[6] 中国政府网.文化部部长蔡武:城镇化不能只有物质经济现代化[EB/OL].[2013-03-08].http://news.sina.com.cn/o/2013 -03-08/193926473415.shtml.

[7] 欧阳红.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s2):1-6.

[8] 中国网信网.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EB/OL].[2015-07-23].http://www.ce.cn/xwzx/gnsz/gdxw/ 201507/23/t20150723_6022843.shtml.

[9] 建中读书的博客.公共图书馆标准的问题[EB/OL].[2013-10-13].http://blog.sina.com.cn/doctotwu11.

[10] 西北老汉2011的博客.全国及陕西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2013)[EB/OL].[2014-11-27].http://blog.sina. com.cn/s/blog_4fcba36b0102v85q.html.

[11] 周和平.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83-84.

[12] 陈柳钦.论城市精神及其塑造和弘扬[EB/OL].[2010-05-04].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5/04/content_11104 53.htm.

[1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EB/OL].[2015-08-08].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4/content_2644805. htm.

[14] 王小丽,李瑞杰.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文化转型的困境与化阻机制[J].农村经济,2013(9):114-117.

[15] 程焕文,张靖.图书馆权利与道德[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

[16] 周大伟:中国小城镇为何不见公共图书馆?[EB/OL].[2012-11-08].http://view.163.com/12/1108/11/8FPL52F700014MO9. html.

[17] 中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达3076个 人均藏书0.58册[EB/OL].[2013-08-1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8-14 /5159237.shtml.

[18] 中研网.我国已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EB/OL].[2014-05-29].http://www.chinaitn.com/news/20140529/171441842. shtml.

[19] 欧阳红.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战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1(增刊2):1-6.

[20] 林松.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思考[J].图书馆界,2013(4):1-3.

[21] 孙振领.图书馆权利:城镇化过程中的迷失与救助[J].图书馆,2013(2):92-94,104.

[22]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5-09-08].http://site.douban.com/210084/widget/ notes/13276908/note/346734454/.

[23] 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将逐步缩小城乡差距[EB/OL].[2015-07-26].http://quxianlianmeng.tadiotj.com/system/2015/07/26/0 00525776.shtml.

[24] 周和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图书馆建设——周和平在浙江杭州图书馆的讲演[EB/OL].[2010-09-08].http://news. guoxue.com/atticle.php?atticleid=26042.

[25] 中部蓝皮书:河南城镇化扎实推进各县均有图书馆[EB/OL].[2013-05-19].http://news.xinhuanet.com/yzyd/local/20130 519/c_115824484.htm.

[26] 中国图书馆学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五届百县馆长论坛晋江共识[EB/OL].[2015-05-25].http://www.lsc.otg.cn/c/cn/news /2015-05/25/news_8021.html.

[27] 刘婵.全国文化馆事业蓬勃发展 服务网络基本建立[EB/OL].[2014-12-12].http://www.ce.cn/cultute/gd/201412/12/t20 141212_4105268.shtml.

[28] 鲁直.“N馆合一”引出的思考[EB/OL].[2012-03-1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5a923b0100xnag.html.

[29]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

[30] 范周.关于我国城镇化与文化发展的思考[J].现代传播,2003(8):55-58.

[31] 吴汉华.中国民间图书馆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01.

[32] 文化火种寻找之旅[EB/OL].[2015-10-03].http://www.mjtsg.otg/default.asp.

[33] 姜晓婷.公共图书馆与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社会融入[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5):14-17.

[34] 深圳市图书馆之城[EB/OL].[2015-07-10].http://www.szlib.otg.cn/libtatyNetwotk/view/id-1.html.

[35] 夏国锋.城市文化空间地再造与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以深圳市农民工公共图书馆建设为例[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1(4):14-18.

[36] 蒋虹.基层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延伸初探——以张元济图书馆品牌活动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5(2):38-40.

[37] 金武刚.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3):42-57.

[3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EB/OL].[2015-07-23].http:// cultute.people.com.cn/n/2015/0115/c1013-26387591.html.

A Study on the Library Development's Social Foundation and Policy Trend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Library,as a cultural center in the modern town,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politics,economy,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The author induced,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olicy and social environment,the library's position and function and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the simultaneous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and believed that library's socialized construction,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personalized service mode,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branch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s the trend in our urbanization policy.

library;urbanization;library policy

G258.2

A

10.11968/tsyqb.1003-6938.2015106

范兴坤(1967-),男,博士,广东药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河南大学文献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理论、中国图书馆事业。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我国文化发展新战略的公共图书馆政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2BTQ002)研究成果之一。

2015-09-17;责任编辑:魏志鹏

猜你喜欢
城镇化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图书馆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