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往无前的许国之情到磨难之后的心灵超越
——谈《田嵚诗词》①

2015-11-14 12:00
世界文学评论 2015年1期
关键词:弘毅诗词诗人

扬 帆

从一往无前的许国之情到磨难之后的心灵超越

——谈《田嵚诗词》

扬 帆

父亲走了,薄薄的一册诗集《田嵚诗词》(以下称《诗词》)摆在了读者面前。这也许不是父亲所愿,或从变故之后他就不再想这样的事。自20世纪40年代的大后方,和抗战阵前,到共和国初生,他的歌吟,他的议论,都在时间里。而今斯人已乘风仙去,又岂在文字?

但纪念的意义却是客观的。且诗言志,呈现诗人的心灵路径也是清晰的:从弘毅到弘愿。

弘毅是儒家弟子的精神状态,弘愿却是佛徒的选择。

弘毅是中国传统读书人的必然,甚至是宿命。

弘愿是什么呢?是弘毅艰难退回内心,到彼岸世界寻找心灵的宁静,或生命的向上一路?也许是,但我觉得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条流向不定的河流,它有怎样的目标,又有怎样的风景?我不知道,或者顶多看到某些侧影。那一代人,从抗战,到内战,到海峡分离,到胡风运动,反右运动,乃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

弘毅是清楚的,有父亲的人生为证,有其诗为证。当然还有更多的中华民族先圣先贤榜样在前,父亲只是一个后来者,一个听着他们的故事、读着他们的书而激起直追的后生。这就是父亲的人生;他的诗词就是写下的人生影像。而这里祖父的蒙难无疑是一个起点,也是一个基调,国恨家仇。

这就是弘毅,一个极悲愤的基调。“雁鸿音断重云阻,燕雀巢寒夜幕垂。安得汪锜同换手,捐躯为国复何辞!”这是《狐仙垴夜立》中的诗句,诗人时年15岁。汪锜是春秋时鲁国爱国少年,正是千古同调。而此时离淞沪会战祖父殉难两个年头了,父亲的故乡也沦陷了,诗人何去何从?

从前有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这只能是客观的,没有人希望国家遭难而由之为诗,也断然没有愿以自身的苦难与不幸去换取诗的。诗是什么?就其发生的某一方面而言,不过是人类自我的一种心灵按摩而已。所以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尤其诗文大家是不屑为诗的,所以又有诗文小道,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之谓。这从父亲军校毕业没有进军政机关即是证明。但国家不幸足以激发了诗人的愤怒呼号则是事实。这就是弘毅表达于文字。中国传统的读书人,尤其是儒生,他们有饱满的社会热情,认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因而投身社会运动,或科举做官,或著书立说,抱定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不要说国破家亡之际,那种一往无前的许国之情。弘毅,没有比这时更有质量,更有重量,也没有比这时更能激起生命的潜能。这在《诗词》里可谓比比皆是——

…………

箫笛吹残新岁月,烽烟燃遍旧江山。

会当振翮离巢去,高蹈云衢望楚天。

…………

血花和泪征途湿,发线粘沙海镜涵。

未灭匈奴家不有,誓携三尺出龙潭。

——《赠友》

这是诗人故乡初沦陷时写给抗日同志的,实际也是与诗人年龄相仿的一批不到20岁的姑娘与小伙子。这里渴望与日寇在战场上厮杀的捐躯热情跃然纸上,报国之情也直冲读者胸臆。而诗人笔下的意象,无论振翮离巢,楚天高蹈,乃至渴望手执龙泉,剿灭日寇,不避龙潭虎穴,也足以激励诗人自己和同志。还有——

烽火嵯峨自在行,琅琅吹角最多情。

梦魂汉月天长碧,峙堵燕云晦不明。

百草欲摇风凛冽,双龙未啸气峥嵘。

河山寸寸须还我,誓斩楼兰快此生。

——《感怀》

这是投身抗日军中的生活与心情。弘毅要激情与意气,但真正投身对日作战肯定是艰苦的。战争,战场,可谓集聚人类社会生活所有的艰苦、凶险,自然也最大限度地激发着人的意志与才智。在那样一个国破家亡、敌寇横行的岁月,既许身祖国,投身战场,自然,面对战场的烽火便是人生的最大自在,因为有我的存在就没有敌人的存在。更不要说号角的激励,那激发的是厮杀的豪情,而当勇士战而胜之,从死神的面前闯过来了,那喷涌的一定又是最大的诗情。也唯此,还我河山,誓斩楼兰,如此痛快人生也便有了依凭。这里承继中国汉韵唐风,乃至边塞诗情,诗人既写实又用典,皆信手拈来。其引发的联想,如李广、卫青、霍去病、班超等爱国人物纷至沓来,战地的除恶、艰苦也让人浮想联翩。

事实是,抗战胜利了,内战即起,故园故国在哪里,诗人去哪儿,这不是一介寒微能决定的,所以诗人寄意友人——

万古形骸共镜心,论交忧乐总盈襟。

唐衢呜咽和同少,越石风怀碧落深。

觱篥飞天惊晓梦,龙蛇起陆斗雄吟。

料知蜀月吴云夜,异响同挥焦尾琴。

——《寄怀成都三友·其一》

又是用典,唐衢善哭寄托着深沉的忧患,越石父的风范情怀又是多少寒微之士知遇的奇迹,由是诗之意蕴也别见幽深。很快时局大变,当年的同窗好友,战时兄弟立即天涯两地,并且一隔开就是几十年。

隐隐秋香近,拳拳夙愿滋。金瓯终抖擞,皓月比圆期。

——《甲戌中秋》

零露却繁山上菊,流云自绕日边楼。

天涯瘦岛欣无恙,九死来归不浪游。

——《秋思》

类似的诗句中在诗词中有较大的比重,其内容当然是若干方面的,但共同点是惆怅,和对未来的祝愿。这情感首先是个人的,但更应说是社会的,当然也是关于弘毅的,回应弘毅的。一个人能做什么都是一种命运,又必然在社会里,于是他就必然成了时代与历史的一种解说。

事实是弘毅是艰难的,不要说在一个变乱的时代,即便是和平时期,秩序井然,真正能实现弘毅之志的人士应当是少之又少。即有机遇亦不等于行其志,手段与目的永远不能同日而语,因而,有其志在各色人等,皆须弘毅,因而诗人只能《感愤》——

憔悴灵均影,庄严信国心。梦中工部语,窗外落梧深。

这让人看到屈子式的孤愤和杜甫般的艰苦。本来,生活就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并且还路多歧而树多风,只是既以弘毅为志,就要坦然面对。这一点在诗人几乎是生命的主旋律,这就是诗人笔下反复出现的两个意象,即“芦花”与“杖竹”,自然,最让人不堪的莫过于诗人受到错划右派的判刑,诗人吟道“补天愿尽芦花垫,追日何辞杖竹生”,这是一种牺牲,当然也是弘毅。女娲补天,一介草民愿是芦花为灰作垫,其情可嘉,在生命却是不堪承受之重。追随时代光明,哪怕力不能及,成一拄夸父的扔掉的手杖,变成一枝新世界的翠竹也是心愿。只是这种牺牲太沉难,人性不这样,人道也不能这样!

是的,我无法解说父亲的弘愿,但我愿顺着父亲笔下文字解说弘愿。

也许这个“弘愿”说的就是佛教徒眼里的大千世界和芸芸众生。在人的睿智里、思维里,世界是不圆满的,人生也有巨大缺陷的,所以它需要一种途径救助,或者用佛教的语言说叫“救渡”,这就是宗教存在的理由,也即佛家弘愿的意义,弘愿的作用。在《诗词》里即若干悟佛参禅的诗。这在父亲的诗作里分量不算大,但却是父亲精神的最后路程。

神奇腐臭两皆消,靠定须弥不动摇。

四字摄心情款款,六音壮胆路迢迢。

长思势至拿莲座,多谢观音洒柳条。

——《信愿》

诗人向往什么,修持什么是清楚的。功利是要超越的,“阿弥陀佛”四字才是与生命同在的福音。然而它到底是诗,所以,“拿莲座”,“洒柳条”,又把佛事修为生活化、诗意化了。而《契愿清讴》诗人写道——

西天莲座弥陀佛,东土杏坛孔圣人。新世危时经典在,经光常护地球村。

这弘愿其实也是弘毅了。是的,凡圣一如,佛在人间,彼此是分得开的吗?

从弘毅到弘愿,既弘毅又弘愿,掩卷徘徊,我似乎看到父亲还在缓步前行。

注解【Notes】

①《田嵚诗词》,长江文艺出版社2015年5月版。

扬帆,本名田扬帆,湖北广济人。主要著作有,大陆版长篇小说《国风》、《穿过季节的童话》,诗集《青春的雕像》,文化哲学著作《庄子的人生哲学》、《成功学》、《成功论语》、《成功原则》、《帝王权谋学》,台湾版著作有《禅宗境界》、《曹操传论》、《贞观之治,权谋与诗情》、《成败学》、《康熙的人生哲学》、《庄子:逍遥人生》。另有散见于全国报刊的中短篇小说、散文、文史论文若干。其著作有“才子文章,哲人心迹”之誉。)

猜你喜欢
弘毅诗词诗人
校训展示墙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百战
“诗人”老爸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愤怒
对周南梅溪湖中学校训的解读
弘毅投资走下神坛 12年投资成绩单全解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