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 丽
艺苑评谭
彝剧表演特色初识
◎黑 丽
主持人语:本期八篇评论文章涉及面广,有彝剧表演艺术风格特色、“高格”的花灯演唱境界、晋宁县民间戏剧创作及作者现状、用摄影艺术展现剑川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李怀秀李怀福演唱的《金鸟银鸟飞起来》获第十二届央视青歌赛原生态唱法金奖的效应和价值、影片《海鸥老人》为电影创作提供了艺术经验和美学启示、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及其对传统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等内容。作者分别为演员、编剧、记者、电视人、教授、宣传部门干部等。他们结合各自的业务特长,对某个艺术现象、问题或作品进行阐释。不乏真知灼见。(胡耀池)
在祖国艺术百花园中,彝剧,作为众多地方剧种的一枝独秀,发展到至今,也不过是百多年而已,它萌芽于清末的毕摩说唱形式。多年以来,深深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在云南滇中地区争奇吐艳。彝剧是用楚雄彝族地方方言和地方音乐舞蹈来表现思想内容和故事情节的,很受各民族的欢迎。
我是从省文艺学校花灯科毕业后分到楚雄市文工团工作的,多年来我都是主要演出花灯剧、小品,舞蹈等。近年来,市文工团更改为市民族歌舞团,现又更改为市民族文化演艺有限公司。体制变了,为了文化市场的需要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我公司在原来艺术种类中又增加了彝剧门类。特别2014年全州举办专业文艺新剧(节)目调演中,我公司决定上演由黑錫孔创作的彝剧小戏《网上征婚》,安排我在剧中扮演赵惠兰。她是剧中女主角,是个泼辣大方、贤惠善良的彝家妇女。当时我非常紧张,因我演彝剧是头一次,怕把这个角色演砸了!我首先就去请教多年演彝剧的老演员。又到山区深入生活,观察彝族人民中的各种人物的言行举止。特别是注意了解山区彝族新农村建设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作为自己演出彝剧小戏《网上征婚》的一种生活体验。我在导演的指导下,认真分析剧本,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紧紧的抓住人物的贯串行动,做到在人物的贯串行动中准确的把握住人物为什么?做什么?经过彝剧工作者长期的努力探索,使彝剧在塑造人物中朝着规范化的路子迈进。
为使我所扮演的彝族寡妇赵惠兰的形象被认可我演的是彝剧,有观赏性、审美情趣和艺术风貌,按照彝剧舞蹈化,节奏化,造型性,汉语彝腔的舞台艺术表演的规范。我认为彝剧主要从几个方面构成。
根据赵惠兰角色的性格,首先要把握好汉语彝腔的讲白语和用语。如剧中:赵惠兰年青时的情人张忠良,现已是个寡汉子,看了赵惠兰“网上征婚”的信息,并来找赵惠兰相亲时,要求赵惠兰把大门打开。赵惠兰听到是张忠良来了,心中是喜恨交加地向大门外说:阿咧 ,我不管你是张忠良还是张豺狼……。又如:阿麻底,寡妇门前是非多嘛……等等。更重要的是根据不同人物的性别及年龄讲不同的语调。因为语言是一个民族的首要特征,也是表现彝剧风格的重要因素。语言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和表现手段。由于支系众多彝族的语言,差异极大,但也有其共同性。这和彝族所处地理环境及其生活习惯性格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彝族人民都喜欢用比喻来表情达意,这种表达方式含蓄婉转又明白无误,很有其自己 的特点。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彝族人生下来只要会吃饭就会喝酒,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脚。”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丰富的艺术资源,是彝剧得天独厚的优势。由于彝剧是新兴剧种,在表演方面可继承的东西不多,但经过一代代彝剧艺术家的创造积累彝剧表演艺术不断得到充实、完善和提高。在表演方面它来于生活,经过不断地加工提练,日趋成熟。特别彝剧舞蹈,从单纯地模拟发展到较为完整的舞蹈动作。它们来源大体可分为三个类型。一类是从动物的形体动态提练而成。如“牛翻身”,“马打滚”,“小鸡啄食”,“苍蝇搓腿”,“山羊走路”等等;一类是从生产劳动中的动作提炼的。如“滚老麦瓜”,“惠草帘子”,“漯柴龙马”,“狗撵羊”,“小黄牛抄板田”,“打草鞋”等等;一类是跳脚中产生的各种步法和借鉴祭祀活动中的特殊舞蹈等。三种类型的舞蹈相互融合,形成了特有的表现形式。例如,排练彝剧小戏《网上征婚》中,赵惠兰和张忠良,回忆他们年轻恋爱经历时,唱出了双方内心的真实感情。如:
想你不得见你,爱你不得娶你。
想过去我俩演戏的日子里,深深的爱埋藏在心底。
你是一朵山茶花,给我温馨,给我欢愉。
此唱段音乐采用了楚雄南华一带的“阿苏嗻”调。舞蹈是采用彝族舞“老年擦痒”和“麻蛇蜕变”的舞步。又如戏的最后结束时,是女方嫁给男方,还是男方嫁给女方?就采取了比舞招亲。比舞蹈采用了“小鸡啄食”,“苍蝇搓腿”,“狗撵羊”等融入现代“恰恰舞”。在演出中,舞蹈深深地感染了观众,让观众捧腹大笑,掌声不断。通过此次参加演出彝剧小戏《网上征婚》我感觉到,如果说“歌、舞、剧”的结合是中国戏曲的特点,那么彝剧却偏重于以歌舞形式讲故事。这和彝族人民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彝剧又是在丰富的彝族文学、音乐、舞蹈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它在彝族群众中形成了一种固有的审美习惯。当然,现在社会在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越来越提高。彝剧过去主要是编演小戏,小题材,小事件,现在已发展到写大题材大事件,如楚雄州彝剧团演出的大型彝剧《疯娘》、《铜鼓祭》、《藏金贵》等一大批剧目。彝剧的表演除带有强烈的舞蹈性外,演员的动作也有自己的特点。夸张不离生活真实,通过简单的外部动作来再现复杂的心理活动。另外演出彝剧时,也要掌握好节奏化,就是要寻找符合人物当时思想感情的节奏,通过动作的高、低、快、慢、强、弱、动、静的节奏变化表现角色年龄、身份、性格,以彝族音乐节奏来呈现夸张的、鲜明的艺术真实,而不是自然生活的节奏处理。
不同剧种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在声腔上的区别。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音乐极其丰富多彩。在生产劳动中,在日常生活中,彝族人民几乎都离不开音乐。上山有“爬山调”、“过山调”,下地有“草皮调”、“栽秧调”、“牧羊调”、“放养调”,打猎有“撵山调”,婚事有“迎亲调”、“哭嫁调”,丧事有“哭丧调”,吃酒有“酒歌”,还有成套的 “梅葛调”、“马嫫若调”等。这些曲调就是当初产生彝剧时的主要唱腔。后来,根据角色所处的环境,表达人物的心理矛盾和外部行动来进行音乐创作。另外,要想唱出彝剧的特色韵味也真是不容易。我在彝剧小戏《网上征婚》的唱腔中,总感到我唱的不是彝剧腔,是花灯腔,没有彝剧声腔那种山野味。我就去请教老彝剧演员。他们说彝剧唱腔的演唱方法,大都源自于本民族民歌的演唱方法。一般说来,在演唱选择、改编“阿苏嗻调”等,这类旋律相对平直、叙事性强的唱腔,多用本嗓(即大嗓)。在演唱实践中,前辈彝剧艺人杨森根据人物内在感情表现和抒发的需要,从大姚昙华山民歌演唱方法中吸收养分,创造了较为独特的“绒音”式唱法。其要领是演唱时以腹部送出颤动的气息发声,另外,还采用“闷音”式唱法。就是在唱腔演唱中,用夸张的强弱对比,加强唱腔的感情色彩。经反复的研究,反复的练习,我演出彝剧小戏《网上征婚》中张忠良和赵惠兰在回忆当年演彝剧小戏《曼嫫与玛若》时,如:二人弹起小三弦,唱起“玛嫫若调”。
男唱:穿山甲有硬壳壳,麻栗果大风吹不落。
快把你的苦处说给我,我用根扁担来挑着。
女唱:大公鸡碰着铁核桃,啄破嘴壳也啄不开。
小鸡身在树林里,老鹰也会追下来。
我们在唱此调时,就学习借鉴了前辈彝剧艺人杨森的“绒音”和“闷音”式的唱法,广大彝族观众看后说,你演的赵惠兰像彝家妇女,唱的像彝剧了。
我头次参加演出彝剧小戏《网上征婚》,感觉到彝剧虽然是楚雄州新兴剧种。无论是歌舞剧相结合,原生态的成份还比较浓。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彝剧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而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剧种。因为年轻,就需要向一些历史悠久的剧种学习借鉴,拓展自己的艺术道路和空间。祝福彝剧这朵娇嫩的小花,绽开得更加鲜艳绚丽,多姿多彩,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作者单位:楚雄市民族文化演艺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胡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