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梁
笔者一直有个观点:训练中犬犯的错其实都是人的错,犬是永远正确的。
一条犬被培养出怎样的行为都是训犬师一手塑造的。一个优秀的训犬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态、灵活应变的能力;善于观察犬的反应,调整犬的状态;遇到问题习惯从自身寻找原因。
(一)训犬师心态对犬的影响:训犬师应当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同时又沉稳不毛躁的良好心态。犬对人的情绪相当敏感,它们灵敏的嗅觉可以嗅到主人呼出的空气中肾上腺素的变化。所以若训犬师不耐烦、心情暴躁,犬容易胆怯、畏缩;若训犬师情绪紧张,犬也能感受到压力从而变得不安且不自信;训犬师若懒散没干劲,犬会跟着敷衍了事。
在训练中犬出现状态反复时训犬师切不可急功近利,对犬怀有不满情绪,一定要保持耐心,仔细分析原因,逐步引导犬的行为。更不可将日常生活中因私人事件引起的不良情绪带入训练中。
另一方面在不知道到底是否有检出物的工作现场以及考核、视察等情形下,训犬师要保持内心平静,信任自己的犬只,避免慌乱无措。否则犬跟着紧张起来就会出现嗅闻不仔细或索性不嗅的情况,那样一来训犬师便会更着急,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平时训犬师也要注意在各种环境下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二)训犬师的行为对犬的影响:在工作时检疫犬是主体,是人类在依靠犬的嗅觉寻找物品。所以训犬师应尽量减少自身的行为对犬的影响。
在搜索过程中,训犬师不要表现出对被检箱包与犬过多的关注。有的训犬师为了观察犬的反应会把腰弯得很低,犬就会觉得反正你那么认真,那你来找东西,我不找了。
有时犬会出现已经跑过了一只箱包,却在空气中捕捉到了气味而回头的情况,此时训犬师必须反应迅速立即跟随犬回头,不要为了继续往前搜检而把犬拉走,这样不但会漏掉检出物,还会引起犬的挫败感。
搜检中犬过于兴奋向前冲得过快时可适当控制速度,但不必将牵引带拽得太紧,只要犬的前行方向不要偏离箱包太远即可。训练中若犬跳过了某一排箱包的最后一两个,直接转弯去嗅下一排了,没必要非把犬拎回去嗅闻遗漏的箱包,记住位置在第二遍搜检时重点将犬带过去检查。
当犬已经在认真嗅闻时训犬师不要发出多余的口令,只在犬出现潦草马虎时给予口令提醒,让犬集中精神继续搜检,过多的口令会使犬对口令麻木失去敏感性。
(三)训犬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掌握一些动物行为学、犬类心理学的知识。
搜检时训犬师对犬是否做出了正确反应的判断至关重要,因此训犬师在与犬共事合作时要注意积累对犬的肢体语言的了解。比如当犬的眼神直勾勾盯紧目标箱包时,即使它的扒挠动作不明显,这个箱子里有检出物的概率也非常高。反之,犬不断扒挠箱包却时不时偷偷抬眼看训犬师,那就要考虑犬骗奖励的可能。犬在兴奋状态下认真嗅闻时尾部会大幅摆动,若犬只是尾尖摆动而尾根几乎僵直,那犬是对环境感到好奇,在嗅闻其他犬或人类留下的气味而非搜索目标检出物。
(四)训犬师对检疫犬也应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犬的性格、神经类型调整训练方案和手法。如对于兴奋性高、急躁,偶尔会有假反应的犬应减少奖励次数,多结合抚拍和口头奖励;而对本身较为内向的安静型犬,有时重嗅就意味着发现目标,要及时给予犬奖励,鼓励它作出判断。
图为检疫犬在工作
普遍采取一人一犬捆绑训练的模式。即训犬师同时要肩负训练师(Trainer)、训导员(Handler)以及饲养员(Feeder)的职务。
这种一个人对自己的一条犬全权负责的模式的优势在于:方便管理人员考勤考核、免除衔接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增进训犬师对犬的亲和与了解,从而训犬师可以根据犬的实际状况定制训练安排。
但这一模式有一巨大的缺陷,一条训练有素非常优秀的检疫犬可能只在特定训犬师手里才能发挥才干,换一个人来带的话这条犬有时甚至连路都不愿意走。当训犬师请假、调动、退伍或离职后这条犬就成了废品,因为他无法在其他训犬师手里工作。这严重影响了整体效率。
笔者90年代访问美国空军基地时就发现美国军方要求军犬“能够听从所有人的命令。”并且他们的训练师(Trainer)、训导员(Handler)以及饲养员(Feeder)的职务是完全分开的。训练师训练出的犬只需要对其他训练师和训导员都具有良好的服从性,在任何人手里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样在整体大局上对犬只和人员的使用、调动时的机动性与效率都会高很多。
从1992年起佳良犬业就采取了这种流水线式的训练模式,大大提高了工作犬的训练效率和利用效率。
检疫犬的搜索训练固定在清晨和傍晚两个时段训练不是特别必要。
通常认为犬在清晨和傍晚的兴奋性和搜索积极性最高,所以很多训犬师喜欢在早晨五六点就展开训练,然后在傍晚再重点训练一次。
这样做也许当场的训练效果会比较突出,然而可能导致犬形成固定思维,认为工作时间就该在这两个时段,其余时间都是用来休息的或者进行服从训练的。而现实工作是全天候的,航班在各个时段都会降落。为了让犬适应随时随地上场搜检的工作环境,检疫犬可跟随训犬师的正常上班时间进行训练,并且也无需恪守规定的训练时间,最理想的状态是犬随时随地可以展开搜检。
当下的检疫犬考核制度偏向形式化,在30个箱子里密集放置8个目标,犬在5~10 分钟内就能完成搜检。为了通过考试,检疫犬的日常训练必然也会偏向于这一模式。
而不论在机场还是邮港、码头的工作现场,要搜寻的箱包数量都远远大于考核时的数量,检出物的密度也不可能像考核与训练时那般密集。习惯于考核形式的犬在搜索了十几个箱包一无所获后可能会感到沮丧,导致工作信心降低,搜索欲望减弱,也可能会出现假反应骗取奖励的行为。
在此制度下,往往考核表现优秀的检疫犬在现场反而表现不佳。反之,不少现场检出率优异的检疫犬由于不适应考试的形式,在考场上不吃那一套,拒绝搜索,从而成绩很差,甚至不合格无法继续上岗。这是非常可惜的。
检疫犬的考核制度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基本都是各地动植检局自行制定的。有些地方的规定(包括上海前几年的考核规定)里甚至有倒扣分制度。即检疫犬对空箱包或放有干扰物的箱包做出反应的话,会在总成绩里倒扣分。这就更不合理了。乘客行李内装放的物品非常繁多,像肥皂、香水、化妆品都有可能加入带水果气味的芳香烃调味,或者有的旅客的箱包之前有装过检出物只是后来拿走了,那么犬作出反应也很正常,不应视为犬的失误。
一条天天在工作且检出率良好的检疫犬完全没有复训的必要,需要复训的犬说明它在工作现场很少或根本找不到检出物。
而造成检出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现在大多数口岸都不对检疫犬发现的可疑箱包现场开箱查验,而是要带到X 光机那儿复核一遍再开箱。这样无论是检疫犬还是带犬的训导员对箱包内到底有没有检出物是不得而知的。久而久之训导员在奖励犬时往往会犹犹豫豫,全都奖励显然容易惯坏犬,导致假反应错反应越来越多;而减少奖励则难免出现犬的反应相当正确却没有得到奖励物,引起犬的困惑与情绪低落。
对付这一现象,复训并非最好的对策,最佳方案是各个雇佣检疫犬的检疫机关能配合检疫犬,对可疑箱包实施现场开箱。
台湾的机场都是当场开箱的,检疫犬和训导员都可以及时得知搜检结果,若有检出物给犬闻一闻,当场奖励;若没有检出物则让犬自己看到里面什么都没有,这样一直保持良性反馈,犬只会越来越好,根本不需要复训。若人员配备不足也不必每次都现场开箱,每天有1~2 次抽人配合一下检疫犬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