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雨彤
[摘要]调查发现,高职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脱节。要实现两者无缝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力,必须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从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学习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专业的功能,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区域的社会需求来制定;教学体系要按照区域经济的特点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中加入区域元素;学生要按照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转变学习方式,实行“课堂任务型合作学习”、“课外任务型支持性学习”和“校外任务型实训学习”三结合。
[关键词]人才价值需求取向;区域经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就业力;任务型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40-04
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逐渐融入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对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在这一潮流的推动下,商务英语专业得到迅速的发展。自从2007年首批几所高校设立此专业以来,在短短七年中,全国各地已三百共余所不同层次的院校设有这一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虽然在数量上急剧增加,但是由于绝大多数院校都是进行通识商务英语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偏向“高、大、全”,造成许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此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一项关于广东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的调查结果,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差,整体动手能力不强,基本上不具备上岗能力和资格,难以胜任公司的工作。在这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当中,“最突出的就是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的衔接问题”。企业对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这项调查结果表明,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体系的调整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本文将就如何从这三个方面改革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高职院校提供可行性建议。
一、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应该根据专业本身的功能、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及毕业生所服务的主要区域的社会需求来制定。商务英语是一种特殊功能英语,是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的英语。Leo Jones指出,大多数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才使用的英语,其实它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英语专业有一定的共性。戴炜栋认为,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要进一步加强与社会需求的联系,根据社会的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出不同层次水平专业和种类的外语人才。我国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三百余所高校中,既有重点本科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也有普通大专院校和高等职业学院,院校办学层次不同,学生水平差距明显,毕业生就业的区域范围不一样,因此,各类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也应有所不同。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人才大多数在所在区域的企业工作,如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主要是因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太高,与学校的办学层次和学生水平不相符,而且没有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挂钩,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
教育部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鼓励举办应用技术型高校,将其建设成为直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型大学。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一样,进行商务英语的通识教育,忽视了其应用技术型高校的定位。商务英语通识教育要求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双重知识”和“双重技能”,根据John的看法,“双重知识”指的是英语语言知识和商务知识;“双重技能”指的是英语语言技能(即听说读写的技能)和国际商务技能。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不是学术研究型人才,而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其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并不是能够组织和实施重大国际商务活动的高端人才,不能要求他们掌握国际商务和英语语言两个领域的高深理论知识,这一层次的人才可由重点本科院校来培养,而企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要求只是掌握在一般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而且,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是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是有目的地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某种职业活动的一种教育类型”。因此,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掌握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职业技能,能够“零距离”就业的毕业生。要达到这一目标,还必须加强对他们就业力的培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在一般国际商务活动中使用英语的基本技能,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较强就业力的毕业生。这种人才正是地方企业所大量需要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就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衔接。以地处广州市花都区的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其近三年的毕业生一半以上在该区和附近区域就业,他们的工作岗位大部分是跟单员、经理助理和办公室文员,企业要求他们具备在涉外商务活动中能够使用英语跟外国客户进行交流的基本技能。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根据该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调整了人才培养目标,使学生毕业时具备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知识和企业所要求的职业技能。但是他们在跟外国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时常发现自己自信心不足,见到外国客户时容易紧张,不了解接待外国客户的礼仪。这就是他们就业力不够的表现。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就业礼仪等的培训(即就业力的培训),才能达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调整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在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之后,必须根据企业对其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对其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革创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是教学体系的三大组成部分。在传统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体系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许多人不了解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和教学方式上都注重打好学生的英语基本功,而忽视了对他们应有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以致许多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一项对广东省20余所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生、400多位已经就业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调查研究所得出的数据,反映了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对高职商务英语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比较集中于商务知识和商务技能,然后是英语应用技能,而不是很深厚的英语语言功底。而目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知识和技能方面还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这个结果也许出乎许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的意料,但它反映了企业对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我们应根据这一价值需求取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体系进行调整。endprint
(一)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对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起到重大的作用,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专业的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的主要内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既要体现专业学习的价值又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企业对该专业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来调整。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调整,形成动态的课程体系。这个体系要把通识教育与应用教育有机融合起来,应该包括专业核心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区域特色课程三大模块。专业核心课程可以保证学生学到本专业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体现专业学习的价值。我们应该改革专业核心课程中那些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的内容,增加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职业技能课程可以让学生学到必要的职业技能,为他们就业做好准备。为了达到目标,还必须增设与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接轨的课程。区域特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将来可能就业的区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获得区域内的企业要求他们掌握的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为例,其商务英语专业根据所在的广州市花都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对课程设置作了必要的调整。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增设了一些职业技能课程。由于皮革行业是花都及附近区域的一个主要行业,许多毕业生在这个行业的企业就业,该专业拟开设《皮革外贸英语》和《花都概况》两门具有区域特色的课程作为选修课。
(二)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体系改革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每年只出版几种商务英语教材。但是据温建平博士的调查,1980至2006年我国正式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超过了1100种。到了现在,国内出版的这一方面的教材总量已经大大超过这个数目,而且每年还会有新的教材出版。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教材的数量随着该专业的迅速发展也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然而,国内出版的商务英语教材的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严重滞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各区域经济开放程度及发展侧重点不同,而现有的商务英语教材大多以通识商务英语为主,很少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例如,梁雪松主编的《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教程》,内容包括信函、合同、外贸流程、信用证、企业样宣材料、名片、广告、商务旅行等方面的翻译,但全书没有涵盖与任何区域经济或任何行业相关的内容。这样的教材比较适合进行通识商务英语教育的本科院校使用,因为其毕业生就业的区域和行业比较广,但对高职院校来说,就不太合适,因为它侧重于商务英语翻译的知识与技能介绍,但是没有包含任何“区域元素”,没有与任何区域经济发展相衔接的内容。使用这一教材进行教学,就无法达到按照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所制定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目标。
鉴于目前我国已经有大量侧重通识商务英语的专业教材,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组织编写适应各个主要外贸行业和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一些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已开始有所动作。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外语系于2013年开始着手编写一本基于花都区域经济发展的商务英语翻译教材《商务翻译实战》。该教材以初级商务英语翻译岗位需要为出发点,加入“区域元素”,将翻译实训项目的行业集中在花都区的汽车、珠宝和皮革三大支柱产业以及学院毕业生就业较为集中的服装等行业。通过对这些行业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分析,将翻译训练内容进一步细分,在选材上尽量以这几大行业为主,既兼顾一般商务翻译的共性,又突出几大行业商务翻译的特性,使得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用这一教材,既可以让高职学生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通用技巧,又可以让他们熟悉所在区域几大行业翻译的要求和特性,可以增加他们今后在这个地区这些行业就业的竞争力。
(三)教学方式
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方式,大力提倡任务型实训教学。任务型实训教学以学生将来就业时岗位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为目标,融合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国际商务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可以促进学生这些技能的协调发展。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对任务型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性认识上不足,实训课程目标不明确,实训项目不具体,专业与职业核心技能训练不突出,实训方法和手段单一,这对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能型人才极为不利。
针对上述问题,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首先要科学设置和开展针对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必备技能的任务型实训,如商务谈判实训、商务函电实训、电子商务实训等。通过商务软件和模拟教学,使学生进入仿真的商务活动场景,并在实际操作中使自身的商务技能与英语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在任务型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开口讲”和“动手做”,在完成某项课程任务的实训过程中学到一定的专业知识或职业技能。其次,要把职业资格证考试嵌入任务型实训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培养,在毕业时要取得“多证书”,即毕业证、计算机证、英语等级证以及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因为教师要辅导学生考取职业技能证,自己就必须能够熟练操作并懂得处理考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开设了《商务谈判实训》课程,教师在学院专门建立的商务谈判实训室里对学生进行任务型实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还把职业资格证考试嵌入任务型实训教学中,2014年增设了《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证培训)》和《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培训)》两门考证培训课程。为了利用花都区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给学生更多的实训机会,该院的外语系加入了广东省皮具行业协会,并跟花都区阿里巴巴,广州石头记珠宝有限公司、广州交易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实践基地协议,每个学期都派教师与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实训教学。
三、按照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转变学习方式endprint
当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往往把重心放在教学模式上,而对学习方式的改革不够重视。其实,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是由教与学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过去的一些教育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事实上也更多的是把注意力聚焦在教师“怎么教”的问题上,而对学习者“怎么学”考虑得不多。因此,仍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教师讲得生动,学生听得激动,最后还是不会行动一知识没有转化为特定的专业能力的问题。这是造成企业普遍认为毕业生综合素质差,整体动手能力不强,基本不具备上岗能力和资格,难以胜任公司工作的重要原因。如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这一问题必须引起高职院校更多的关注。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该从课堂学习、课外学习和校外学习三个方面转变学习方式。
(一)课堂任务型合作学习
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上,我们应提倡学生进行任务型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理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首先在美国被提出,它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王坦认为,“合作学习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是一种极富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值得大家关注和研究。”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小组讨论。在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提倡以任务为主导、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例如,教师在上某一门课之前,按教学计划把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专题,然后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同时把这些专题作为任务,下达到各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前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相关讨论,形成比较集中的意见,并制作相关的PPT。在学习一个专题时,首先由教师围绕该专题的主要内容或必须掌握的技能进行讲解,并提出具体任务要求,由各个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展示他们事先就专题进行讨论研究所得出的结果,在教师点评之后,各个小组继续对这个专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同时教师到各个小组了解情况,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必要的指导。
这种任务型合作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由他们按教学任务自主准备,收集资料,组织研讨,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每个专题的知识和技能,还能使他们在模拟环境中提高在商务活动中运用英语的技能,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正好符合企业对人才的价值需求取向。
(二)课外任务型支持性学习
大学的育人环境应当是整体、全方位的,既包括课内,也包括课外,但是仅仅将“课外学习”界定为专业实践是不够的。学生课外支持性学习活动,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和专业实践的铺垫。
上文提到的课堂任务型合作学习中,课堂教学中相当大的一部分任务都是由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他们在课堂上接受教师按教学计划布置的专题学习任务后,在课外按专题任务进行资料收集,思考分析,并把各自的看法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研究,形成一定的共识,并把这些共识意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这种课外支持性学习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还为将来学生到校外进行相关任务型实训学习做必要的铺垫。学生到企业进行某种任务型实训之前,教师也可以把他们分为小组,指导他们校内进行相关的课外支持性学习,这有助于他们到企业后再通过实地训练,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校外任务型实训学习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校外实践教学是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接的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融合语言与商务知识的学习,有效衔接商务操作技能的训练,促进各项技能的协调发展。有关高职院校应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任务型实训学习。在进行某个专项任务的实训时,学生除了在校内进行模拟实训学习以外,还可以到校外的实训基地学习。通过这样校内外结合的任务型实训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得企业要求他们就业时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技能。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在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改革商务英语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学院的商务英语专业根据企业对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开设了《商务谈判实训》这门课程。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先在学院内的商务谈判实训室里进行模拟实训学习,然后再到校外相关企业的实训基地实习。学院还为商务英语专业2014级增设了两门职业考证实训课程(《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证培训)》和《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员考证培训)》),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相关证书考试的实训学习。学院还加大对教学实验设备的投入,建立了与实训学习相关的模拟实验室,还利用花都区提供的便利条件,与相关单位合作,建立了一些校外实训基地。
教育部早在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就已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改革高职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体系和学习方式上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同时要向区域的行业和企业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发挥学校、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育人功能,调动和利用各方的资源,才能达到改革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思乐.从社会需求视角审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对广东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现状调查结果的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1):96-97.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3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