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者:李婉仪 葛韵宇 胡盛劼 张芬 林辰松
学校院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2014级
指导教师:李雄
研究生组一等奖/Gold Award
Revival of Land基于广西本土种植模式再利用的城市地下水回灌策略
Revival of Land The Strategy of Groundwater Recharge Based on the Local Planting Pattern in Guangxi
参赛者:李婉仪 葛韵宇 胡盛劼 张芬 林辰松
学校院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硕士研究生2014级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博士研究生2014级
指导教师:李雄
从左向右:胡盛劼、葛韵宇、林辰松、李婉仪、张芬
这次竞赛的主题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风景园林”,旨在传承本土文化以解决全球化面临的问题,通过多次讨论筛选,我们的竞赛主题最后确定为基于广西本土种植方式再利用的城市地下水回灌策略,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城市发展步伐加快,人类生活与资源利用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方面我们考虑到城市快速发展对地下水资源产生的巨大威胁,试图通过生态规划和技术手段回灌地下水以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则是想通过本土种植方式的再利用来倡导本土文化与现代发展的有序结合,以达到两者相辅相成的效果。我们的设计希望寻求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契合点,保护和延续地域特色,设计具有生命力的本土风景园林。
设计场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东部的鱼峰区,基址东部环山,南面临水。柳州是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曾经有着山清水秀的美誉。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强,近年来城市与自然的关系也日趋紧张。柳州全年分为干湿两季,雨季集中容易形成洪涝,旱季缺雨且蒸发量大易出现干旱。因此历史上广西住民曾利用芦苇制作筏子,将田地种植在水面之上,这样的方式使他们在洪水季与旱季都能顺利耕作。
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化加快,人口急剧增长,城市用水大幅上升,因此人们对于地下水的依赖日益增加。常年的大规模抽取导致地下水日趋减少,水位下降,因此再过去几十年中城市持续缓慢下沉,不均匀沉降破坏了房屋,历史遗迹,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各种基础设施。另外下沉导致的土壤密实度增加也使地表植被难以生长,雨水下渗减少,局部地区出现了漏斗现象,部分水井有机物、重金属出现超标。此外,随着地下水的开采加重,水价随着地下水开采的深度增加而上升,居民原来赖以生存的种植业也因地陷受到极大影响,农民缺乏收入来源,加之公共空间时常被淹没,导致居民生活环境差,生活品质下降,犯罪率上升。
城市下陷导致土壤密实,尽管柳州拥有丰富的雨水资源,却无法补给地下水而变成地表径流形成城市洪水,地下水的可持续循环系统被破坏。为了缓解城市地下水缺失以及城市旱涝灾害,我们在设计中利用下沉的绿地形成天然的雨水收集池,改进古老的浮田耕作技术,在下沉绿地中利用浮田耕作建造农田与公共活动空间,创造新的水循环系统,改善人居环境,恢复经济,复兴当地传统农业。初期采用本土植物种植以疏松土壤,后期将土放置在芦苇及高分子材料编织的浮岛上,在上面进行种植,形成浮田耕作模块。浮田耕作系统可以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然后当雨水排至绿道系统中的蓄水坑后,雨水通过砂层和砾石层的二次过滤作用,最终排入废弃的抽水井,直接补给地下水。雨季,雨水被汇集到蓄水坑,旱季,因为浮田耕作模块的覆盖则减少了存储水的蒸发,使全年都可以进行雨水的过滤与净化。
浮田耕作模块的串联使形成城市新的绿道体系,促进雨水与地下水形成可持续循环,极大的补给了地下水,防止了城市的继续下陷。同时系统中的浮田耕作模块也为居民提供了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城市生态、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源动力,形成可复制的城市多种产业结合的组团发展模式,以指导城市的恢复、更新与发展。
竞赛过程中的沟通协作让我们有更多机会去思考本土化对于风景园林行业的意义。从前期的资料收集,解题选题到最终作品完成这一系列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在尝试与自我否定中思考和探寻。团队合作的过程不仅让我们补充了丰富的知识,更让我们收获了难忘的友情与喜悦。我们相信,在过程中不断积累才是竞赛的真正意义所在。另外作品本身还存在很多不足,也有思考的不够严密的地方,因此获奖后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也希望下一次能做的更好。最后衷心感谢李雄老师在竞赛过程中对我们的悉心指导,感谢姚迪,卢小雅,孙吴龙给予我们的热情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