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法式”初探

2015-11-12 01:28陈晶晶田芃田朝阳
风景园林 2015年8期
关键词:凸角动线法式

陈晶晶 田芃 田朝阳

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法式”初探

陈晶晶 田芃 田朝阳

从中西方不同时空观入手,指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特质在于对动态的时间维度的关注,而西方传统园林偏重于静态的空间维度的考虑,揭示了“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提出了实现时间设计的必要条件和必要线形,归纳出中国传统园林实现 “时间设计”的5个常见“法式”,即复合形、中心水面、凸角物体、池岛结构、复合路径,并将其图示化。为传承中国园林“时间设计”的精髓,提供了可以操作的、简单易行的整体构图设计初步手法。

空间设计;时间设计;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古典园林;风景园林;构图要点

修回日期:2015-07-23

如果说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那么,园林不仅是空间的艺术,也是时间的艺术,更是时空一体的艺术。与建筑相比,园林更注重时间设计。对比中西方传统园林,不难看出,西方古典园林(本文不包括英国的自然式园林)的缺点是孤立、静止和片面,偏重于静止的空间设计;中国园林的优点是联系、动态和全面[1-2],通过时间设计的介入,实现了动态的时间设计。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时间观念表达,可以用具象的天象要素如光的明暗变化、风的飘忽不定和地象要素水的循环流动、植物的四季变换来实现[3];也可以用漏窗、洞门、漏墙等人工建筑的通透、连通、渗透来完成,更可以用“借景”、“障景”、“分景”、“透景”等细部造景手法来体现(局部构图的时间)。这些方面,前人已经有过精辟的解读,本文不再赘述。

然而,中国园林是如何通过空间的设计来实现时间的设计呢?中国园林虽有“有法无式”的说法,但是要实现时空合一的目的,不可能是园林要素的胡乱的涂画和任意的构建,一定有其自在的秩序、规律,即布局、构图的规律——“法式”。那么,这些空间秩序、规律如何?《园冶》没有直说、更没有图示,本文试图解释其中的奥秘。

1-2 步移景异的图解

3 规则形、不规则形与复合形的图解

1 中西方时空观及园林表达

1.1 西方时空观及园林表达

“空间”作为建筑的概念,首次被赖特意识,提出“建筑是空间的艺术”,是在20世纪30年代;“时间”作为建筑的概念,首次被密斯认知,提出“流动空间”,是在20世纪40年代。视线是对空间的感知,动线是对时间的度量。西方明确提出“动线”的概念是在19世纪末,提出“视线”的概念是20世纪40年代。可见,在西方建筑界,“时空一体”的观念由来不久,是在爱因斯坦的时间与空间的相对论后明确的[4]。

西方基督教认为时间是一个直线形的,不可逆转的过程。这一点,在耶稣说:“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嘎,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我是初,我是终”的时候,就已经显示出来[5]。西方规则园林有不断延长的、带有方向的、有始有终的轴线[6],有上天堂、下地狱或见上帝的单向的人生观,还有世界末日的预测。这些应该与西方的宗教有一定的关联,园林毕竟是一种文化表达。

1.2 中国时空观及园林表达

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各类《营造法式》与园林专著《园冶》中既没有谈到空间和时间,也没有谈到动线和视线,更没有明确提出时间设计的概念。然而,谁会把谜底写在谜面上呢?

中国园林中“曲径通幽”、“循环往复”的路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体验,折射出“人生轮回”、“地久天长”的时空无限、无始无终的时空观、人生观,这种园林价值观,也难免受到儒释道的影响。

2 基于时间设计空间原理的中西园林分野

游赏是一种动态的活动,所以,园林更偏重于对动线产生的时间的关注。从某种意义上看,如果说建筑是空间的艺术,那么园林则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才是园林艺术的特质。

2.1 步移景异与空间形式

步移景异,精确的界定是:一步(而不是两步)的移动,就有景(物)的变化。假设BC、BD、CE、DE的距离均为一步,AB距离为2步。景物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一步的移动就看到了同一景(物)W的另一个面(景)(图1),二是一步的移动就看到了另一个景(物)W(图2)。

规则形(图3a)、不规则形(图3b)与简单复合形[7](图3c)和复杂复合形(图3d)的解读。根据对步移景异的图解,可以看出,在规则形和不规则形中,站在边角的任意一点,都能看到图形内所有点的景物,即这些图形不具备的移动的驱动力和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在复合形中至少有一个内凹的角,总有一点的边角处,不能看到所有点的景物,如B、E点不能互相看到。当然,我们也可以用曲线,更可以绘出具有多个内凹角的复杂的复合形(图3d)[8]。约翰·西蒙兹曾敏锐地指出,复合形使人兴奋、神秘、好奇、惊讶,并诱导远动的产生,实现“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8]。

4 视线、动线的关系与时间图解

5 复合形立体化形成的复杂复合空间

2.2 曲折路径与时间设计

视线是对空间的感知,动线是对时间的度量。只有当视线和动线均被认知,且相互分离时,时空才能分离,运动成为必然,时间产生了。如果二线合一,时空合一,运动没有必要,时间不会产生。

在图4中,W为景物,A,B为两点位置,A B两点之间存在两条线,一是实线代表的动线,二是虚线代表的视线。Q代表带有漏窗的墙,透过此墙,可以看到景物W的一部分;S代表实体的墙、假山或建筑,完全遮挡景物W。TD代表图4a中从A点直线到达B点(W)的时间,TQ代表图4b和图4c中从A点曲线到达B点(W)的时间,TZ代表图4b、图4c中从A点折线到达B点(W)的时间。

在图4a中,不存在遮挡物,视线和动线合一,在实际观赏过程中,当人们看到了某一景物的全貌时,就可能不会前往,运动停止,时间TD为0;在图4b和4c中,存在Q、S物体,视线和动线分离,运动必然产生,时间T产生了。T,是本文所指的时间。 T=TQ(TZ)-TD>0。当TD为0时,T=TQ(TZ)。曲折路径是产生时间设计的必要线形。《园冶》中计成大师更是将“曲” 形折改为“之”字折。

由图示可以看出时间设计的必要线型为曲线和折线构成的曲折路径,必要的形和空间是复合形和由它生成的复合空间(图5)。

2.3 中西传统园林的时间分野

西方园林多为简单形构成的简单空间,不具备产生运动的动力,且其中的直线路径的使用导致了视线与动线始终一致,时间设计无法实现;中国园林多为复合形构成的复合空间,其中大量曲线、折线路径的运用使视线与动线始终分离,实现了时间设计。“步移景异”是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时间设计是蕴含在中国传统园林空间深层的特质。

3 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的空间“法式”

时间设计必须通过空间设计才能实现。本文试图探索实现时间设计的整体空间构图手法。根据对现存众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析,归纳出其实现时间设计的常用空间构图手法,包括:复合形空间、中心的水面、池岛结构、凸角物体和循环复合形路径,这些要点使得视线与动线的分离,促成了中国传统园林的时间设计,实现了时空互换。

3.1 复合形空间

西方传统园林空间边界是由简单形构成的简单空间,站在其中的任一点都能把整个空间看全,缺乏运动的动力,也因此它失去了时间的意义。相反,中国园林空间的复合空间中,站在其中任一点都不能把空间看全,促进了运动的产生,产生了运动中时间观念(图6)。

3.2 中心水域

中国古典园林几乎都有中心水面,特别是小型园林(图7)。中心水域的时间意义在于,对于复合空间而言,中心处能看到尽可能多的空间,而中心水域却使人无法占据中心。而且,由于中心水面的存在,看得见对面又不能直接到达彼岸,即视线通透而动线隔绝,迫使人们沿着周边的路径运动,延长了动线,实现了时间设计的目的——“小中见大”。

3.3 凸角物体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每个园子都有一个或多个建筑位于内凸角的位置,或由于建筑(或假山、置石、植物等要素)的存在而形成内凸角(图8-9)。我们称这类建筑为凸角物体,如谐趣园的澄爽斋、涵远堂、知春亭、引镜、饮绿,退思园的闹红一舸、水香榭、退思草堂、眠云亭,留园中部的闻木犀香阁、明瑟楼、濠濮亭,网师园的灌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小竹丛桂轩,拙政园中部的香洲、倚玉轩、松树亭等。

凸角物体的时间意义在于,由于特殊的边角位置,使得动线与视线在边界相互分离,它们隔绝了视线而连接着动线,产生神秘莫测的空间感受。西方从未有过凸角物体。

3.4 一池三岛

传统园林中常有的一池三山(图10),实际上是“一池三岛”,“岛”是被隔离的陆地,人是上不去的,即隔断了动线。同时,由于位于中心的位置,它们也隔断了视线。因此,“一池三岛”是有效的时间设计的绝妙手法,可以产生更多神秘莫测的未知空间,促使人们运动。西方园林中岛的历史很短,而且没有三岛的记录。

6 中国传统园林中群体建筑、路径、水体构成的复合形和复合空间:a 谐趣园、b 退思园、c 网师园、d 狮子林

7 中国传统园林中心水域:a 谐趣园、b 退思园、c 留园中部、d 网师园、e 狮子林

8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凸角物体:a 谐趣园、b 退思园、c 留园中部、d 网师园

9 谐趣园平面及空间模型

10 中国传统园林中池山格局的视域分析:a一池一山的空间格局、b一池二山的空间格局、c一池三山的空间格局

11 中国传统园林多重、循环的复合路径:a 谐趣园、b 退思园、c 留园中部、d 网师园

3.5 循环复合路径

在中国古典园林,几乎每个园子都有一条或多条循环的由曲线、折线、直线构成的复合线组成的曲折路径,或在中心区域,或在水边蜿蜒,或沿周边的建筑、廊分布,或三者全有,且几条路径时有交叉。我们将这种由复合线组成的多重循环路径称为循环复合路径(图11)。

复合曲折路径使动线与视线分离,产生“异步移景”、“曲径通幽”、“循环往复”的时空体验。复合路径叠加上复合空间边界,产生更加复杂的时空体验,刺激了人的探索欲,进一步促进了运动和时间的产生。西方路径全为直线,缺乏时间的感知。

3.6 五要点之间的有机关联

5个要点广泛存在于中国传统园林中,但并不是每一个园林都具备全部5个要点。基于时间设计的目的,5条要点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第一条复合形空间,是中国传统园林实现时空设计的基础,可独立完成时间设计;没有复合形,其他几点的意义大打折扣。第一条的复合形中阴阳角直接为第三条凸角物体和第五条复合形路径提供了存在的位置和意义。第二条的中心水面使第五条的边缘路径成为必然,并为第四条的“池岛”结构提供了可能。在缺失第一条的情况下,第四条池岛,也能独立完成时空一体化。第五条的不规则路径又使第四条的“池山”结构富有意义。

12 时间设计机制的基本空间单元图式:a场地轮廓、b复合空间、c循环复合路径、d中心水系、 e池岛结构、f凸角物体、g 时空构图图示

4 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空间“法式”图示及现代化途径

4.1 时间设计机制的简化图示表达

将上述中国传统园林时空设计的5点构图手法,抽象、简化为图式语言。为了将时空设计的机制简化图示表达,将所有由直线、曲线和折线构成的复合线,简化为直线。同时,将包含多个空间的复合空间简化为两个空间,即一个内凸的角;将多环循环复合路径简化为一条循环的路径;将一池三岛的池山结构简化为一池一岛;将多个凸角物体(物体)简化为一个凸角建筑(物体)(图12)。

4.2 时间设计构图手法的现代化途径

作为时空设计的基本空间图式,通过要素转换、尺度推移、角度旋转和形态调整等,便于实现古典园林时空设计目标的现代化。在对基本空间图式表达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对各种园林要素的种类进行转换,如表1;对各种园林要素的尺度进行缩放、角度进行旋转、边界进行微调、材料和色彩进行变化。不变的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精髓——包含时间的空间特征。

表1 园林要素转换表

5 结语

按博尔赫斯(Borges)的说法:把空间与时间相提并论有失恭敬,因为在我们的思维中可以舍弃空间,但不能排斥时间[10],这里暗示时间有优先于空间的等级秩序-激动人心的空间经验必然来自某种时间范畴内的特定空间。[11]

“异步移景”、“曲径通幽”、“无往而不复”的动态的时间设计的代名词,是中国传统园林区别于“一览无余”的西方古典园林静态空间设计的显著特质,即通过空间的设计实现了空间与时间的互换。时间设计是中国园林设计思想的深层特质和精髓,值得传承和发扬。

中国传统园林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其中时间设计的空间手法一定还有许多未解奥秘,本文仅对其整体构图法式总结出5个空间要点,只是窥视了中国传统园林时间设计手法的冰山一角,也许还有第六、七点等。同时,对于局部的时间设计的空间手法,比如借景、框景、分景、漏景等也未进行分析。这些问题有待同仁们继续研究。

注释:

图5参考文献[8];图6-9、11改绘自魏民.风景园林专业综合实习指导书——规划设计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37,110,116,128,144;其余图表为作者总结自绘。

[1]王绍增.论《园冶》的“入境式”设计、写作与解读方法[J].中国园林, 2012,(12):48-50.

[2]王绍增.论中西传统园林的不同设计方法:图面设计与时空设计[J].风景园林,2006,(6):18-21.

[3]薛晓飞.浅论中国传统园林借景理法之时间要素[J].风景园林,2014,(3):90-92.

[4]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27.

[5]朱建宁.几何学原理与规则式园林造园法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例[J].风景园林,2014,(3):107-111.

[6]王贵祥.东西方的建筑空间——文化空间图示及建筑空间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66.

[7]田朝阳.基于线形分析的中外园林空间解读[J].中国园林,2015,(1):94-100.

[8]约翰·O·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92.

[9]苏芳,张凌,田朝阳.解读“一池三山”——兼论传统空间文化品质与时代意义[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4,(1):228-233.

[10]博尔赫斯.博尔赫斯全集·散文卷(下)[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47.

[11]董豫赣.触类旁通 化境八章(六)[J].时代建筑,2009,(3):112-117.

Overall Space Models Of Time Design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Chen Jing-jing Tian Peng Tian Chao-yang

Compared the West space and sequence designing with the Chinese, the paper outlin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s more focus on representing the dynamics of the landscapes while the West is always prefer to the still space design when visitors are moving on. This paper reveals that various scenery with changing view-points is stand for the sequence designing: puts forward the necessary condition and types of lines for time design and the five space composition model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art for sequence design. They are the complex-shape model, the centeral water model, the corner buildings model, three mountains in a pool and the composite path. 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brief and pratical overall composition principles of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towards the sequence design.

Space Designing; Sequence Designing;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 West Traditional Garde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mposition.

TU986

A

1673-1530(2015)08-0125-05

10.14085/j.fjyl.2015.08.0125.05

2015-04-11

陈晶晶/1989年生/女/河南人/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郑州 450002)田芃/1990年生/女/河南人/美国北卡州立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田朝阳/1963年生/男/河南人/硕士/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郑州450002)

信箱(Email):tcytcytcytcytcy@163.com

猜你喜欢
凸角动线法式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机械领域专利文献翻译中的语言“动线”探究
博物馆展览空间的参观动线设计研究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凹角凸角量角器
基于业态的商业动线设计研究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
影片《白日焰火》的法式表达
法式高腰伞裙,“遮肉与优雅”两得
法式新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