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提速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

2015-11-10 13:41张娜邱奇
红旗文稿 2015年18期
关键词:空心化增值税服务业

张娜+邱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已经深度融入了世界经济。

资本输出的空间已经打开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206亿元,世界排名第32位。在有据可查的1983年,实际利用外资额22.6亿美元,外汇储备只有1.6亿美元。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当年进出口总额509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6;实际利用外资49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7;外汇储备2121亿美元,世界排名第2。从2002年起,进出口贸易、利用外资、外汇储备突飞猛进。2013年,进出口总额突破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同年,实际利用外资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2006年,外汇储备突破1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截至目前,已经超过3.5万亿美元,长期稳居世界首位。

由于劳动力成本低廉,近40年来我国一直作为“世界工厂”参与全球分工。然而,随着我国对外投资的快速发展,这一角色正在悄然改变。

2002年对外直接投资为27亿美元。2005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达到122.6亿美元。2012年底,我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5319.4亿美元,位居全球第13位。2014年达到116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与同期我国吸引外资规模仅差35.6亿美元,这也是我国双向投资按现有统计口径首次接近平衡,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的对外投资规模约为1400亿美元左右。这个数据大约高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意味着2014年实际对外投资已经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随着对外投资规模的不断增长,未来十年,“中国资本”有可能取代“中国制造”,成为中国的新名片。

而在产能过剩、外储过高、资源不足、经济增长面临严重挑战的情况下,对外投资定将成为化解这些困难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要推动优质富余产能走出国门,为合作双方营造新的增长点。2014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目的在于造就一个全方位的包容合作的态势,促进区域相关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利用对外投资带动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创造空间。这些重要举措必将加快我国资本输出的速度。

对外投资与产业空心化的关系

与对外投资相联系的是产业空心化的忧虑。那么,什么是产业空心化?对外投资是否必然导致产业空心化?

1982年,B·布鲁斯和B·哈里逊在《美国的脱工业化》一书中最早提出产业空心化概念,认为产业空心化就是在一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关于产业空心化,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指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物质产品、特别是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明显减少,进口逐渐增加并超过出口,以致出现国内物质需求依赖外部进口的供求结构,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并导致贸易收支、财政收支恶化和就业机会减少。

19世纪中期,英国作为“世界工厂”,曾经制造了世界工业品产出的40%。此后,英国工业资本大举输出,到20世纪初一度超过国内投资,致使英国国内工业生产不断下降,技术进步速度放慢,最终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从“世界工厂”跌落为工业品进口国。

20世纪70到80年代,美国出现两次传统产业外移浪潮,引起国内投资下降,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不断转移到海外,制造业产出下降,就业萎缩,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恶化。美国政府在发现问题后,一方面稳定制造业生产,另一方面加快制造业高端产业或产业高端环节的发展,利用新技术革命弥补了国内制造业萎缩带来的损失。在90年代的新技术革命中,美国通过对高端产业控制力的掌握,积极发展信息技术和生物医药技术,从而弥补了产业空心化对经济的冲击,并推动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高涨。2008年金融危机后,奥巴马政府意识到产业空心化的后果,提出了“再工业化”的口号,并大力扶持制造业,推动了美国制造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日元大幅升值,日本掀起数次向海外转移生产的高潮,对外投资猛增,纺织品、机械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部门全面转移,同时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未能弥补国内产业转移形成的空缺,加剧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目前,汽车、电子、机械等日本支柱产业的海外生产比率在40%至60%之间,其中有的企业甚至高达70%。产业空心化导致日本出现了高额贸易赤字。2014年日本对外贸易赤字甚至达到12.78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日本连续4年出现巨额贸易赤字。

然而,并非所有经济大国都会走上产业空心化的道路。德国虽然产业结构与日本相似,但并没有出现产业空心化的现象。近年来美日都出现了巨额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而2014年德国的贸易顺差2170亿欧元,创历史新高,超过我国位居全球首位。“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即科技创新体系、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体系和双轨制职业教育体系。德国企业研发经费约占GDP的3%,位居世界前列。在欧盟企业研发投资排名中,前25位有11家德国公司。德国长期以来实行严谨的工业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为德国制造业长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德国制造”的成功还离不开富有活力和高水准的技术工人,企业和政府非常重视培养技术工人。此外,德国传统上对金融、地产等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及制造业,也使得社会资源能够优先流向制造业。

可见,对外投资并不必然导致产业空心化。对比德国和日本的例子可以得出结论,在资本输出扩张的条件下,决定产业是否会出现空心化的因素,是社会对制造业的态度和政府对制造业的政策。

如何避免我国产业空心化

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引起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是客观规律;对外投资导致制造业比重下降也是必然趋势。如果对本土制造业没有正确的态度,政策举措失当,就极有可能导致产业空心化。鉴于我国制造业质量还不高、人口红利又快速消失的事实,在对外投资提速的情况下,如何避免产业空心化是一个非常需要严肃认真对待的问题。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支持下,对外投资很可能加速,这对大而不强的我国制造业而言,是严峻的挑战。为此,应从以下方面支持我国制造业做强。

1.下调制造业企业的增值税税率。税收支持是促进制造业做强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增值税政策和所得税政策两方面。在现行的增值税体系下,制造业的增值税税负仍然过重。从世界范围看,2011年166个国家和地区增值税标准税率的平均值约为15.72%。其中亚太周边国家和地区普遍较低,如新加坡为7%,日本和我国台湾为5%,韩国、澳大利亚为10%,新西兰为15%。而目前我国增值税税率以17%为主,还有其他一些比重并不大的档次,如13%、11%、6%、3%。由此可见,我国增值税税率远高于周边国家,比世界平均税率也高。考虑到我国增值税与国外增值税并非严格对等,计算口径并不一致。如果严格按照国外口径计算,则税率实际上远超17%。高税率导致产品高价格,也必然影响企业的销售和利润。以联想电脑为例,其在全球各地的售价相差10%到20%。如联想的平板电脑IdeaPad K1 Tablet(32GB),美国官网售价为499.99美元(约3149元人民币),而大陆官网售价为3499元人民币。我国生产的联想电脑,出口到美国反而比在国内销售还便宜350元。因此,执行了20多年的增值税税率,在直接税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应当适时下调,以增强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

2.控制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的趋势。与周边发展中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速度很快,对于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利润微薄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劳动力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服务成本上升,特别是住房价格十多年来的暴涨,大大提高了劳动力的生活成本。在特大城市,由于劳动者众多,房租不断上升,甚至达到了全部工资收入的六成,自然也给企业主提出了更高的工资要求。而住房和地租成本上升,对生活消费品有加价作用,导致商品销售价上升,进而推动生活消费品价格上涨。由此形成恶性循环,促使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抑制房地产价格持续上升势头,从而控制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和劳动者缴纳的社会保险费水平偏高,而工资并不在增值税的扣除范围,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负担。因此,政府应尽快通过国有资本划拨社保基金的政策,同时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比重,以降低企业和劳动者的负担。此外,在降低个人社保缴费比例的基础上,政府还应尽快上调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以增加劳动者的实际收入,间接降低劳动力成本。

3.大力培养产业技术工人。以德国为例,在培养技术工人的过程中,德国注重推行双轨制职业教育,即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展开职业教育。学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为学生安排到一线实习和培训。目前德国的培训职业多达350多种,约70%的青少年在中学毕业后会接受双轨制职业教育,每周有三至四天在企业中接受实践教育,一到两天在职业学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为两年到三年半。德国技术工人的平均工资远高于英、法、美、日等国,与白领阶层接近。正是这些技术娴熟的工人帮助德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反观我国,尽管政府和企业近年来比较重视对产业工人的培训,但社会还普遍存在轻视技术工人的现象,技师和高级技工存在很大缺口,与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较差的工作环境,较低的工资收入和社会地位,也使得多数年轻人不愿意进入技术学校,这对我国制造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有害的。因此,必须改变技术工人的待遇状况,使青年人愿意成为产业工人。

4.应围绕制造业发展服务业。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正在变得越来越密切,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服务投入大量增加。近几十年来,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这条产业链能够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在近10年间,多数发达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同时,工业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为了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必须围绕制造业发展服务业,这是防止产业空心化的重要一环。德国和日本的三次产业结构几乎完全相同,服务业占了69%的比重,但德国的服务业中存在大量的为制造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德国,第三产业主要是依附第二产业出现的服务业,比如对德国所生产的机械设备而产生的整套技术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的培训、设备的调试和售后服务等,这些服务业是不可能离开德国的制造业而单独存在的,客户在购买了德国的产品后,也就自然会选择德国的服务。而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水平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亟待加快发展。所以,借鉴德国的经验,我国也应加快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服务业的发展,比如商务服务、研发、设计、软件、信息服务、中介、物流配送等。

总之,在国内消费水平难以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的前提下,由于储蓄率的居高不下和国内投资率不断下降,我国对外投资将呈现加速态势,而对外投资一定会伴随着产业的转移。要避免出现国内产业空心化,必须以全方位的政策举措来支持国内制造业的发展。

(本文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B15JB00290,B13JB00180],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4JDJGB00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吴强 李民圣

猜你喜欢
空心化增值税服务业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营改增”后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的几点思考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国外增值税与国内增值税的比较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
关于餐饮业征收增值税的若干思考
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