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新旧教材分析

2015-11-09 07:27周步遥吕娟
学周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新旧新教材课文

周步遥 吕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初中地理新教材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了。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旧地理教材为研究对象,分析二者知识体系、课文系统、内容选择与组织的不同,以研究新教材改革的进步与不足,帮助教师把握新教材的侧重点并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目标更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地理教材 改革 比较分析

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地理进行了新一轮教材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果,编制了“课程标准实验新教材”(后文称为新教材)。但如何把握教材改革的进步与不足,教师的教学方法怎样转变仍值得探讨。为探讨以上问题,本文将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分析二者知识体系、课文系统的不同,比较其内容选择、设计、组织的差异。其中,旧教材为“义务地理教材”,是在初中地理大纲指导下编制的。

一、八年级上册新旧地理教材宏观知识体系分析

新旧教材所选取的内容均为中国地理总论,组织顺序为:世界视角中的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组织顺序既符合学科逻辑,由整体向局部,由自然向人文,也符合学生心理逻辑,从易到难。现将教材知识体系比较如下。

第一章内容都是“从世界看中国”,介绍中国最基本的情况,新旧教材基本知识体系没有变化,均是“疆域→人口→民族”。

第二章内容为“中国的自然环境”,知识体系及组织顺序不变,为“地形地势→气候→河流”,但在局部做了调整和增删。旧教材介绍了我国南北东西的差异,还着重介绍季风与气候类型,而新教材则将其概括为气候的主要特征,化繁为简,降低了正文部分的难度,并新增了“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新教材删除了“湖泊”,对“长江”增加了“治理”内容,侧重于“开发”;对“黄河”增加了“开发”内容,侧重于“治理”,让学生明白长江除了开发之外也需要治理;而黄河也并不是只带来灾难,经过治理也可为人类所用,完善了学生知识体系,且增进了学生唯物主义辩证思想。除此之外,新教材还增加了“第四节自然灾害”,能够贴近最近几年中国的现状,有助于学生了解全面的中国,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并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具体如附表一所示。

第三章内容为“我国的自然资源”,知识体系不变,以“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顺序展開,只在局部做了改变:新教材在第一节中引入了可再生和非可再生资源;在土地资源中符合中国现状地增加了“耕地比重小,耕地正在减少”内容。

第四章内容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知识体系不变,按照“交通→农业→工业”的顺序展开,局部知识做了改变。“交通”部分,内容减少且顺序发生改变。旧教材详细地介绍了交通、交通与经济的关系、交通枢纽、铁路线与高速公路线。新教材则化繁为简,删除了这些内容,详细介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以及铁路干线的分布,且改变组织顺序。旧教材最后编排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而新教材则最先对其介绍。农业与工业的组织顺序不变,只是文字表述变化了。

综上,新旧教材的宏观知识体系没有发生调整,仍保持系统性和完整性,知识体系间联系性增强。因增加和调整了部分内容教材知识联系更紧密,如新教材增加了“自然灾害”内容,将学过的地势地形与地质灾害联系起来,将气候和河流与气象水文灾害联系起来,不仅将已学知识加以综合,也使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增加联系性。

二、八年级上册新旧教材课文系统分析

地理教材课文系统是以文字符号和数字符号的形式储备和传递地理信息的地理教材表述形式,是地理教材的主体。本文将在地理教材结构与地理教材文字表述两方面做比较。

(一)地理教材结构

笔者现以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为例比较新旧教材在地理教材结构的异同,其他章节均是以表格中所呈现的教材结构来组织内容的,如附表二所示。

据上表可发现新教材在结构方面有以下特征。

1.阅读材料增多,内容丰富度提高。新教材中阅读材料数量(23篇)多于旧教材数量(17篇)。相关阅读材料增加,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易被学生理解,且能开阔学生眼界,幽默的语言还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地理。

2.配有景观图,直观性增强。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就是增加了许多景观图,几乎每篇阅读材料都配有地理景观图。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感性认识,印象深刻。

3.活动数量大,目的性强。无论是旧教材还是新教材,在每个知识点之后均设有活动

(二)地理教材文字表述

文字表述可以深刻地解释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相互联系。本文将对引言部分、基础知识这两方面来比较。

1.引言部分,重视学科逻辑与学术理性,需重学生生活与感性认识。地理教材由问题作为一个章节的引入,新旧教材问题的基本方式都是“你能说出……吗”“你知道……吗”。虽然问题做引入有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但上述问题并不与学生生活贴近,且过于学术化和理性化,问题中多含专业术语,如“内流区、外流区、水文特征”,这些都是正文部分要重点说明的概念。上课之前,学生对学术知识不了解,难以产生兴趣。且先让学生接触理性的概念,不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因而这样编排教材符合了知识逻辑却不符合心理逻辑。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到这些地理知识,但仅停留于感性认识,那么在课文之前设置启发性的、易于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就应遵循学生的体验与感性认识。

2.基础知识部分,语言生动,图文并茂。文字表述部分用轻松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且配有各种图片,如景观图、直观图、图表等,体现地理学科特点,且用形象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在需要科学阐述时,教材用到大量数据来说明,如气候中介绍南北气温差异与东西降水差异时,介绍土地类型及耕地比重时,用到大量数据和图表,具有科学性。

综上,课文系统方面新教材有进步的是阅读材料的丰富度直观性提高及活动设置目的性增强。在教材表述方面新教材的文字表述系统各具特色且相互补充,但仍过于学术化。

三、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通过上文对新旧地理教材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新教材传承旧教材优点,

知识体系较为完善,局部内容有增删。(2)文字表述简单易懂,图文并茂。(3)新教材阅读材料增加,附有景观图,直观性增强。图表增加,科学性增强。(4)活动数量较多,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5)引文设置学术化,具保守性,与学生生活联系不紧密,难以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

(二)建议

教材编制时,每章开头所设置的问题应该与学生生活经历相符合,具有生活气息。

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善于用与学生感性认识相关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激发学生好奇心。教师应充分考虑教材图文结合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景观图,使学生通过景观图了解不熟知的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避免干瘪的讲述。教师还应结合图表,教给学生看图用图分析地理的方法及思维。由于每个知识点之后均设有活动,因此讲解知识时应结合活动,采用合作讨论的方式进行。旧教材中删除的知识不必过度讲述,例如“湖泊”“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等。

(责编 张翼翔)

猜你喜欢
新旧新教材课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耕读事 新旧人
背课文的小偷
新旧全球化
艺术没有新旧之分,只有好坏之别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