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对脑卒中日常生活活动训练46例的影响

2015-11-09 00:19查甫兵王玉龙夏娣文周宾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音乐疗法脑卒中

查甫兵 王玉龙 夏娣文 周宾华

【摘要】目的:观察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2例脑卒中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采用SF-36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为(72.23±14.56)分,观察组为(89.03±14.98)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音乐疗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0-0124-02

日常生活活动是指人为了独立生活而必须掌握的基本的、共同的、每天反复进行的一系列动作,50%~70%脑卒中患者由于脑细胞长时间缺血、缺氧、坏死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认知、言语、运动等功能障碍,同时给患者造成情绪障碍和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及生活质量。自卓大宏[1]将“音乐处方”运用于现代康复医学以来,通过心理、精神的康复促进身体康复的音乐疗法被逐渐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本研究对音乐疗法在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中的作用进行初步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康复科2013年1月至2015年2月接收的92例脑卒中患者(ASA分级Ⅰ~Ⅱ级)为研究对象,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2]。入选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脑卒中病程在12个月以内;③患者或其家属均知情同意,能够定期复查;④首次发病伴失语,认知功能、运动功能障碍。排除标准:①外伤性脑损伤引起的失语,认知功能、运动功能障碍;②年龄<18岁,或>75岁;③意识不清,无法配合治疗,既往有精神病史;④合并有心脏、肾脏等重大器官功能不全及肿瘤患者。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41.2±12.7)岁,平均病程(73.48±26.14)d;观察组男性29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40.7±13.5)岁,平均病程(71.90±27.4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按照2006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进行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具体包括: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甲钴胺、乙酰谷酰胺)等。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疗法,包括:①运动再学习:指导患者进行上肢、口面部功能训练,从仰卧到床边坐起训练,坐位平衡训练,站起与坐下训练,站立平衡训练,行走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运动,强度由低到高,难度由小至大,避免过度运动造成损伤。②按摩及针灸:用拇指揉摩患者头部,用手揉拿患者四肢及关节,并用拇指揉按足背面,30min/次;同时针刺百会、风池、肩髃、曲池、阳陵泉、足三里等穴位,针刺后留针30min,1次/d。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疗法,具体步骤:①前期准备:根据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个性爱好选择不同的音乐曲目,如民俗音乐、地方戏曲等。②音乐治疗工具选择:优先采用MP4音乐播放器或计算机等具有视觉画面的工具进行音乐播放,音量控制在40~60DB。③主动式音乐疗法:鼓励患者跟着音乐打拍子及主动开口哼唱,治疗师从旁辅助纠正发音,鼓励患者音量逐渐变大,歌曲数量逐渐增加。30min/次,2次/d。

1.3观察指标治疗3个月后,采用燕铁斌[3]等引进及汉化的改良Barthel指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改良Barthel指数共分为11项,每项分为5个等级,其中修饰、洗澡、坐轮椅(在不能行走时评定)三项1到5级依次记为0、1、3、4、5分,床椅转移、平地行走两项1到5级依次记为0、3、8、12、15分,其余6项1到5级依次记为0、2、5、8、10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4]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以SPSS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变化比较治疗前,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为(47.08±11.27)分,观察组为(47.41±11.09)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为(72.23±14.56)分,观察组为(89.03±14.98)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

(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脑卒中是由于支配脑部的椎-基底动脉系统或者颈动脉系统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局灶性血液循环障碍所导致的,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据统计[5],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为200万人,失语、认知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脑卒中后遗症会对患者进食、穿衣、交流等日常生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临床多在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常规康复治疗,以期恢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但是效果并不理想。endprint

文献报道[6-8],脑卒中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受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影响。患者一方面由于盂肱关节半脱位、肌张力减低或增高等导致疼痛及功能障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目前主要采用针灸、按摩、促进技术等常规康复治疗改善其运动功能及ADL能力等。另一方面,脑卒中及后遗症作为一件重大的负性应激源,可引发个体强烈而持久的应激反应,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治疗及生活积极性,产生恶性循环,影响其恢复。本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音乐疗法,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音乐疗法有助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考虑是由于音乐的频率、节奏会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和谐共振现象,使患者得到放松,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同时舒缓的音乐提高了大脑皮层兴奋性,发挥镇痛镇静作用[9-10]。此外,本研究中发现,采用音乐疗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音乐疗法使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强患者信心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音乐疗法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

[1]卓大宏.音乐治疗在儿童康复中应用的新进展[C].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8.

[2]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50.

[3]燕铁斌,马超,郭友华,等.Loewenstein认知评定量表(简体中文版)的效度及信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4,26(2):8l-84.

[4]郭铁成,陈小红.急性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SF-36适用性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4(12):822-824.

[5]白先武.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71-72.

[6]郭二伟.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分析与治疗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6):121-122.

[7]任兰芬,孙乐蓉,黄杰,等.音乐疗法配合认知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32(1):30-33.

[8]宋涛,许光旭,龙丽华,等.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21-23.

[9]李航,胡春雷.我国传统音乐治疗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26(10):993-996.

[10]李晁金子,张通,刘丽旭.音乐疗法对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6):521-523.

(收稿日期:2015.07.15)endprint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音乐疗法脑卒中
被动式音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
PACU 音乐疗法对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患者麻醉后恢复的影响
脑卒中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训练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