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西山矿务局女性

2015-11-07 08:25郑晓瑞
黑龙江史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西山矿工家属

郑晓瑞

[摘 要]自古以来,女性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共产党的引导下女性被解放,广大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不仅实现了自身解放、当家作主,而且还“顶起了半边天”。1960年代,在太原市西山矿务局也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被塑造成了“铁姑娘”“好家属”,成为人们学习的女劳模。

[关键词]1960年代;西山矿务局;女性角色

一、妇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妇女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开展工作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为指导,动员广大妇女走向社会,和男性共同承担建设和保卫国家的责任。1960年代,妇女活跃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不少人打破传统的职业禁忌,进入长期为男性垄断的行业,成为女火车司机、女飞行员、女工程师,还有女矿工,她们的举动受到社会的支持和嘉许。“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男同志可以办到的事情,女同志也同样可以办到”成为衡量女性出色与否的标尺。解放初期的妇女解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后来“左”的思想指导下,妇女在解放道路走了许多弯路。如强调男人能办到的事,女人也能办得到,而不顾及女性的一些生理特点,以至于连装束、行为举止都男性化了。

二、铁姑娘

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经验的不同以及人力资本的差异决定了男女双方进行不同的劳动生产活动。一般情况下,男性主要参与社会活动,女性主要负责家务劳动。但是,在1960年代的中国,出现了很多“铁姑娘”、“花木兰”、“穆桂英”。这些形象不是凭空出现的,而在在现实生活中有其原型的,在太原市西山矿务局就有这一群“铁姑娘”。

1960年代,女性矿工劳模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对象,“学凤仙,赶凤仙”运动在整个西山矿务局开展起来,当时有这样的顺口溜“任凤仙,是神仙,溜子事故消灭完”,并且以任凤仙为中心成立了“穆桂英小组”,在“西山矿报”上大肆宣传。除了任凤仙的先进事迹,还有张玉珍、崔秀珍等人的劳模事迹。这些报道都是宣传女性劳动者的光辉事迹,并且号召大家向她们学习。像任凤仙、张玉珍、崔秀珍这样的女性矿工都像男人一样奋战在生产一线,她们积极响应了党和国家的号召,纷纷走下了矿井,走向了采煤一线。她们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生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精神上的满足,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家庭地位。

三、好家属

除了女性矿工,在矿山生活的更大的一个女性群体是矿工的配偶。她们不远万里随丈夫来到矿山,她们没有工作,没有地可以种,没有收入,每天操持家务生养孩子,做起了全职家庭主妇,并被树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好家属”,在报纸上大肆褒扬,号召广大家属向她们学习。

矿工努力工作,赚钱养家,家里的事就交给了妻子照顾,一个好的家属不仅能处理好家庭内部的各种琐碎小事,而且还要能够配合从事一定的社会活动。家属被组织起来从最简单的洗洗涮涮、缝缝补补开始,帮助没有人照顾的单身矿工,帮助他们洗衣服、拆洗被褥、缝破衣服、打扫宿舍卫生。每逢过节,为了给矿工一个干净整洁的的环境,各矿组织家属大干特干、投入到全矿大扫除的战斗之中。“家属纷纷办好事,女同志帮单身职工拆洗被子”[2]大部分情况都是在过节之前在后勤部门的组织之下进行的集体活动,关心矿工的日常生活,关注矿工的卫生健康状况。参加帮助活动的不仅是没有工作的矿工家属,还有白天需要工作,只能在工作之余参加活动的女工人。家属除了做妇女所擅长的缝补洗涮的家务活,还被组织起来去维护环境卫生,打扫街道,种植植被搞绿化。“清除厕所,掏粪坑二百余担,四百余名家属大搞环境卫生,整修了上至九院,下至桃杏,长达五华里河滩一条,灰渣池十八个。”[3]家属被组织起来清理河滩,清扫垃圾池,打扫公共厕所卫生。不仅仅是个人和环境卫生,家属还被组织起来修马路、修操场。“组织七十多名家属,修了一条宽五米,长三百米的马路”[4];“在修本矿至河涝湾公路中,共出工一千三百七十八个”[5];“修整了马路二百余米,参加人数六百一十人。”[6]不仅如此,“西铭矿三岔口职工家属,关心革命后代的成长,义务劳动帮助三岔口子弟小学修建操场”[7],家属还帮助学校修建操场。《西山矿报》频繁报道家属节约用煤、节省资源。“全矿已有一百余户改烧锯末面,为国家节约煤炭一百余吨。”[8],为了给国家节省煤炭资源,动员广大家属烧煤糕、烧次煤,节省大块煤炭的使用,家属还要出钱帮助困难家庭,好家属们有的自发但更多是被组织起来为人民服务的。

参考文献:

[1][2][3][4][5][6][7][8]西山矿报,1960-1969.

猜你喜欢
西山矿工家属
逆流而上的矿工兄弟
安奇奇与小cool龙(本季最终回)
The New 49ers
安奇奇与小cool龙(第五回)
西山公园
睡仙亭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