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玉玲
(高青黄河河务局,山东 高青256300)
近年来,信息通信技术迅速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可是,信息化社会赖以建立的物质基础——通信网,却在万千世界中处于新生的、比较脆弱的位次,它的成长、安全性与可靠性,承受着来自两大方面的损害、攻击与破坏。一是来自信息通信网设备系统本身的软件与硬件。二是由于自然界和人类活动对信息通信网有意无意的侵犯、攻击与破坏。自然界与人类活动带来经常性的损害大致有:电化与漏泄电流腐蚀、机械损伤、潮气侵害、啮齿动物损害、昆虫咬伤等。这类损害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系统的可靠性、网的可靠性,却是有局限性的,破坏面不大,不是不可挽救的。而由自然界和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偶然性灾害,虽说是偶然的,却是很严酷的。就我国情况而言,偶然性灾害大体可以归类为四大灾祸:水灾、火灾、地震和雷电灾害。这些灾害的破坏力,在现时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条件下,有时是难以阻挡、难以抵御的。对于它们所具有的彻底摧毁性,至今人力还不可完全抗拒。下面着重谈一下提高信息通信网防御四大自然灾害的能力问题。
我国的洪水灾害大大小小连年不断,但能对信息通信网造成灾害的只有较大洪水。也就是说,至少在较广地区内或较大河流流域(如黄河防汛期),能冲破防洪堤坝,冲毁铁路、公路路基以及进入城镇等洪水,才会对通信网造成危险。这类洪水灾害能造成水灌街道、机房部分被淹、进局电缆被冲断,使对外通信处于瘫痪状态,而此时又正巧急需对外开放联络。现在的通信手段很多,有线不通用无线,甚至于用卫星通信,但是一定要充分满足所有局、站站址所在地的地面高程应在百年一遇的洪水水位高度以上,如高度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在机房结构上想法解决。无论机房或通信线路都应远离水库、河堤,不得已时,应定位于上游,对于缆线、管道均不应通过容易塌方和冲刷之地,更不应敷设在河堤坝上。
人们常说:“水火无情”。火在目前还是人类绝不可少的,但是一旦失控,引起火灾,就会无情地将一切化为灰烬。从信息通信网本身来说,就是要切实做好所有接地系统,防止发生火花或电弧的可能,出局或主干光、电缆严禁架空穿插民用房屋。对局(站)技术性房屋,必须采取防火技术措施,要考虑火势蔓延的问题,一个专业性机房失火,不要蔓延到其它专业性机房;大机房中,一个专业区失火,不能扩大到其他区。为此,对机房建筑要采取防火措施(如防火墙,防火帘等),还必须配置必要的防火器材。建筑上必须符合建筑专项设计规范中的专门规定。应当将信息通信网列为单位重点防火区并严格落实责任制。
地震灾害不断袭扰地球上的人们,近一个世纪来就有百余万人丧命,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它的活动规律性一直是人们极其关心的问题,人们对它已经知其然,但却没有完全揭破。唐山发生的地震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极其痛心的事例,也是一次学会观测地震与抗震的大动员。当时政府、机关、通信局(站)以及商店民房全都变成瓦砾,对外一切联系中断。向外发出的第一个“救灾”请求的,却是唐山郊外的一个地下干线电缆通信站。该站虽处唐山郊外,离市区仅几公里,由于是在地下就安然无恙,还可以肯定地下电缆也是完好的,否则求救电话怎能到达北京。而远离唐山100—200km的天津市、北京郊区的老民房却发生了不少倒塌。因此,我们可以说,为了确保信息与通信网的安全,所建主要节点以上的局(站),要远离地震中心(包括理论的、调研的、曾经发生过大地震的),要提升建筑物防震的等级,一般局(站)也要执行防震等级。机房中的所有设备、系统都要防震加固。所有核心网的光缆、本地网的主干光缆、有一定容量的光、电缆都应走地下路由。在我国经济实力逐年提高的今天,在信息与通信网的建设中进一步强调抗震的力度是至关重要的。
富兰克林发明避雷针已来对安全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保护作用。由于各种通信系统迅速发展,大量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这些设备遭雷电危害却呈增加趋势。雷电具有高电压、大电流和瞬间性特点。强大的闪电产生静电场、电磁场和电磁辐射,以及雷电波侵入、地电位反击等统称雷电电磁脉冲,严重干扰通讯(特别是无线电通讯)和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许多设备损坏。而防雷电电磁脉冲是传统避雷针等防直击雷系统无法保证的,需要有一种合理的工程保护方式,即要防护直接雷击,又要防护雷电电磁脉,即综合防雷工程。使用新型避雷针作为直击雷防护和雷电电磁脉冲的过电压保护,同时使用雷电电磁脉冲防护成为雷电防护新的热点。屏蔽、等电位连接、合理布线、加装电子避雷器、限制侵入电子设备的雷电过电压幅值等是有效的方法。最好加装防雷击远程断电控制器,可有效防止雷电强电流有电网进入。这些措施联合使用,互相配合,各行其责、缺一不可。今天防雷技术已经进入规范阶段,近几年我国先后出台若干强制性国家标准,国际已出台IEC1024及IEC1312等标准。随信息通讯技术的不断前进,综合防雷工程技术还将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