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
联合国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欢呼声中诞生的。走过70年的曲折历程,联合国取得了醒目的成绩,但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依然举步维艰,任重道远。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成果
1971年11月17日,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步入会场。1974年4月7日,邓小平副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因为形成了一个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没有阻碍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以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为例。当时居住在上海的欧美国家侨民中的上层人物是靠不平等的特权起家的,十月革命后来华的白俄代表人物曾经是坚决反苏反共的。然而,当全人类面临法西斯的威胁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站到了坚决抗击德、日法西斯一边。在一二八、八一三上海军民抗击日军侵略的战火中,他们为救助中国难民、揭露日寇罪行、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做了力所能及的事。将全球作为一个整体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标志便是意识形态各异的中、美、英、苏四大国走到了一起,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并与50多个国家一起签署《联合国宪章》,建立了联合国。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超越意识形态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伟大凝聚力。
冷战的爆发使战时的反法西斯联盟无法再延续下去,但是联合国却一直存在至今。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表明不论各方的分歧和斗争多么严重和激烈,但都认为还需要一个具有国际公认的合法性的机构继续存在。70年来,在联合国里面天天有争论和吵架,但是大多数成员国还是认可联合国的决议和措施,说明联合国的这一合法性始终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目前,很多的国际合作仍然是通过联合国这个平台进行的。比如国际反恐合作,由于不同的利益会产生不同的标准,各国对恐怖主义的认定也千差万异。但是,尽管关于恐怖主义的标准和概念不同,各国还是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反恐合作,因为大家面对着恐怖主义这一共同的敌人,这与二战期间国际社会共同面临法西斯主义威胁的情况是一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联合国的存在就意味着二战期间的国际统一战线还在延续。
在当今时代,联合国的生命力还体现在它倡导的包容性上。例如, 联合国已明确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弘扬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在阿富汗问题上,联合国、中国、美国等为促进和平谈判、民族和解而进行了富有成果的合作;为解决气候问题,各国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达成了妥协和共识,等等,都体现了这种包容性。合作并不等于没有分歧,分歧与合作往往是并存的。包容性发展就是容忍各种不同的意见,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实现共赢。这正是联合国从70年前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和反法西斯战争中继承下来的不朽精神。
联合国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
70年来,总有人指责联合国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确实,联合国犯过错误,也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但是,与错误、缺陷和不足相比,联合国的成绩是主要的。以下是联合国最近公布的一系列醒目的数字和事实(引自联合国新闻部70周年特刊 www.un.org)。
联合国为80个国家的9000万人提供粮食,使他们免于饥饿;
联合国为全世界58%的儿童接种疫苗,每年挽救300万人;
联合国为逃离战火、饥荒和迫害的3870万难民和平民提供援助;
联合国与193个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使发展具有可持续能力;
联合国在四大洲16项行动中有120000名维和人员在维持和平;
联合国努力消除贫困,帮助4.2亿农村穷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联合国通过大约80项条约和宣言保护和促进人权;
联合国筹措220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以救助受紧急情况影响的人们;
联合国利用外交手段防止冲突,每年协助约60个国家进行选举;
联合国努力促进孕产妇保健,每年拯救3000万妇女的生命。
显而易见,联合国取得的这些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无需笔者再花费更多的笔墨来一一说明。
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应该指出,尽管联合国在人道主义救援、劝和促谈、应对全球性挑战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这样的重大问题上依然举步维艰,而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有所作为正是国际社会对联合国的主要期望所在。为此,2010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首个关于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的决议,强调联合国应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中心作用。此后,联合国又多次通过决议重申这一点,并为此举行了多次专题辩论。
从目前的情况看,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在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坚持要以自己的价值观和秩序观来主导全球治理的发展方向,反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力量提出的各类倡议和改革措施。例如,上海合作组织进程的稳步发展、“金砖国家”的建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中国推动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都被某些西方发达国家指责为“试图改变规则”。在它们眼里,只有他们才有制定和改变国际规则、领导全球治理的垄断权,而别人提出违背它们意志的想法便是大逆不道的。
习近平主席最近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说,全球治理体系是由全球共建共享的,不可能由哪一个国家独自掌握。他还指出,我不认为世界上哪个国家可以使全球治理结构向自己倾斜,也不认为这样做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全球治理结构如何完善,应该由各国共同来决定。中国愿同广大联合国成员国一道,推动建设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家关系,完善全球治理结构,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950年11月28日,中国政府特别代表伍修权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
笔者以为,这番话实际上道出了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前进方向。尽管目前联合国在这个问题上仍面临障碍,但只要沿着这个方向持之以恒地努力,联合国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中心作用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作者为上海联合国研究会会长、联合国文明联盟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