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勇毅
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今年可谓是互联网行业最喧嚣热闹的一年,互联网巨头并购风起云涌,重组高潮迭起。
互联网行业成了当今资本并购市场的宠儿,并购、重组亦成了互联网行业最拿手、最体面的好戏。
互联网业并购呈井喷式飙升,融资强势增长
2015年,名副其实互联网行业的合并年、并购年。
10月16日,阿里巴巴抛下国内互联网业史来最重磅的消息:宣布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要约,拟现金收购优酷土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所有流通的A类和B类普通股票,此笔交易总价约合56亿美元,包括阿里巴巴此前入股优土时投入的12亿美元。
这将是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记录,未来几年亦难于再比及。
从今年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宣布战略合并开始到10月16日阿里宣布向优酷土豆董事会发出要约,“在一起”的联合、并购潮涌向了互联网多个行业,并购呈井喷式飙升。而阿里宣布收购优酷土豆,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行业正式进入新一轮并购高潮。
现就简要盘点中国互联网巨头今年以年来的重点收购与合并事件。
就在10月16日阿里巴巴要约收购优酷土豆前几天,互联网业还发生一件很重要的大事。10月8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两大巨头美团网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占据中国团购领域80%的市场份额。据预测,新公司估值将超17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高频到店业务,但将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推动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和行业升级。4月17日,58同城与赶集网的合并亦很显眼。合二为一,意味着两家分类信息平台多年的激烈竞争结束。作为该领域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公司,合并后将获得分类信息市场的绝对份额。同时,双方也会进一步在O2O方向上进行布局,深化业务模式。由于担心遭到反垄断调查,这笔交易可能将通过两个阶段进行。爱旅游的人可能也会很关注这条消息。2015年5月22日,携程宣布投资艺龙,持股37.6%,成为艺龙最大股东,在线旅游巨头横空出世。连续两个季度亏损,为了扭亏,携程不断创新,寻找盈利新出路,而入股联手做大成了新风口。与艺龙合并后,携程将加大业务覆盖,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同时,5月份携程也获得Priceline2.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两家打车软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突然宣布“恋爱”了,从相杀到相爱只隔一层纸,令人错愕。而市场中的老大吞老二,可称为“寡头合并”,对爱打车的人不知是喜是忧。
以上四起可谓是今年国内互联网市场上最牛四大合并。
今年除了这四起大合并,其它并购亦是高潮迭起精彩纷呈。7月3日,万达文化产业集团宣布以5.77亿收购同程网股份。此次并购后,借助同程旅游,万达旅游产业将打通线上渠道获取海量客源,促进了资源优势互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程旅游亦将获得大量旅游目的地资源,可以迅速扩大交易量。7月27日,上市公司宋城演艺则完成了对六间房100%股权的收购,收购后六间房原股东将共持有宋城演艺6.17%股权,而随着六间房的互联网演艺平台业务的逐步拓展,将与上市公司在线下线上演艺领域产生进一步合作及协同效应,有利于宋城演艺的长远发展。另外,5月8日,途牛网宣布完成由京东领投的新一轮融资,获得京东旅行—度假频道网站和移动端的免费独家经营权,并将成为京东机票和酒店业务的优先合作伙伴;6月5日,中国本地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窝窝有限公司宣布和众美联(香港)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并协议,将成立中国最大的餐饮酒店互联网集团公司,公司将命名为“众美窝窝”;10月15日,神州专车与e代驾在北京举行联合发布会,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业务和资本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携手打造高品质的用户服务体系;等等,不一而足。
今年互联网市场上还有一桩值得业界关注的大联姻,那就是“京腾计划”。为应对“阿苏组合”,10月17日,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共同出席了京东集团与腾讯集团的联合发布会,并正式对外发布了“京腾计划”。所谓“京腾计划”是指京东和腾讯将基于各自最强资源和产品打造名为“品商”(Brand-Commerce)的创新模式生意平台,旨在为品牌商提供一套有效建立品牌、提升营销效果和顾客体验的完整解决方案,打造“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新模式,助力商家进行互联网+的转型。虽然此次“京腾计划”没有入股与并购的内容,与去年3月双方战略合作稍逊一筹,但还是显然地把双方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特别是在数据融合层面上。京东拥有庞大的电商数据,而腾讯拥有海量的社交数据,通过大数据的融合分析,无疑会产生许多新的可能性,想象空间巨大。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并购交易再创新高,涉及中国企业的并购交易总额升至305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1.6%,创下上半年交易总额的最高记录,境内并购、海外收购及欧洲境外并购总额均刷新纪录。
而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的统计显示,国内2015年三季度互联网行业VC/PE融资事件规模为60.63亿美元,环比增长了64.28%;融资案例数量308起,基本与上季度持平,但融资规模大幅增长,显示了在日渐规范化的互联网市场上投资机构对行业的信心。相对于整个VC/PE市场总投资规模60.63亿美元,互联网行业占整个市场21.65%之多。互联网行业已经成为整个市场的核心热门行业。
从细分领域看,电子商务成为本季度VC/PE融资重点领域,融资事件发生86起,融资高达规模21.22亿美元,在整个互联网行业中分别占比27.92%和35%。而行业网站依然也依然保持着进几个季度的规模,扔为投资机构的偏好选择。
2015年三季度互联网行业并购案例无论从发生金额还是发生数量上看,较2015年前两个季度均有上涨,受IPO暂停影响并购案例数量达到新高。根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旗下金融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并购宣布方面,本季度发生139起,环比增长36.27%;并购完成方面,发生案例83起,环比增长56.6%,涉及金额45.42亿美元,环比增长34.03%。可以看出,中国互联网行业并购如火如荼方兴未艾。
互联网业巨头四处圈钱、扩军合并,背后图啥?
一桩桩合并、并购背后,既是行业发展到一定临界点的需求,也是背后资本市场和投资人的一场场利益博弈……
这些大手笔合并、购并案中,即有强强联手,也有冤家联姻。清科研究中心点出,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从对手到走到一起成为合作伙伴,结合才是壮大自身实力的最好方式,比如而携程对艺龙的入股并购,体现了“去对手化”这一明确目标,而以BAT为首的三大互联网巨头四处圈钱合纵连横,是为了开始全面的生态布局,抢对手之先。
纵观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其中十年基本被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BAT公司所主推,“马太效应”十分明显,但近一两年伴随移动互联网迅速崛起,它们的增速已经从过去十年的两位数水平开始放缓,转入稳增的新常态。
全球互联网市场发生的转折点表明,未来最有前途的巨头将同时拥有线上和线下两块业务。因此在寻求突破的过程中,先前的互联网巨头们开始将手伸向线下,它们的业务不再局限于商业中的信息环节,而是全面转向金融、流通和制造供应链多个领域。通过大肆并购、入股、联营等交易方式来进军出行、金融、娱乐、医疗、教育、本地生活等各个行业,而每一块新领域都意味着上万亿元的钱景。总结发现BAT的投资之路,几乎当下主流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均被涉猎,涵盖衣食住行和新生活等各个领域。诸如优酷土豆的收购案例可以看做是阿里在文化内容、媒体化布局的重要一环。
据不完全统计,过去五年,BAT三巨头共投资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几百家未上市公司,国内互联网上市创业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背后均有BAT的影子势力。在业界看来,这些投资具有明显的战略意义,即通过投资来加强进攻同时也可进行防御。BAT很难容纳有望成为第四极的互联网公司出现。最近的案例便是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大合并,将可能成为国内互联网的“第四极”,这迫使BAT加大加快扩容。
很多行业也是以规模取胜。对于其他在巨头生态圈的商业网站,如果靠同质化的产品,很难与拥有流量和移动互联网布局优势的BAT形成角力之力,也必须加大联合、入股、并购等动作来扩大规模效应。不少企业采用并购整合的方式,比如滴滴、快的的整合、大众点评与美团的整合,这些同质企业的整合有利于企业降低烧钱成本,加速做大市场,对抗BAT。
而从美欧等国的历史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经济形势平缓或低迷的时候,不少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订单减少、出口受阻的困境,此时往往是并购交易的好时机。中国经济现在处于下行调整的波动中,对于有实力的巨头而言,此时进行战略入股、并购交易的性价比更高。这也是促进并购交易井喷的原因之一。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时候,上市大公司的优势明显:由于上市公司融资方便,通过设立并购基金等方式,上市公司可以在行业不景气的时候并购不少好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过有专家认为,“BAT越来越强大,也越来越弱小,强大是指它们的规模和体量,但它们对创业公司的控制力,对整个生态的影响力,或将越来越小。”很快,BAT会发现它们既无法像垄断线上一样轻松掌控线下,亦无法掌控它们所投资的公司。本地生活服务领域两大巨头美团网和大众点评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占据中国团购领域80%的市场份额,新公司估值将超170亿美元,成为中国第五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和腾讯分别是上述公司的投资方,但在新公司内的控制力和话语权将进一步萎缩。58同城、赶集网也是如此,接受多家集团的入股。专家认为,投资可以缓解焦虑,但同时也意味着,它们亲手培养了自己最大的对手。就如雅虎,它在2005年发现并投资了阿里巴巴,但这并不能阻止自己走向衰弱。
谁会是下一家被并购的互联网企业?
巨头疯狂之下,谁是下一个被并购的互联网企业呢?这些被并购的企业有什么特点呢?
资产不错、现金流吃紧的公司将是互联网巨头喜好首选的并购目标。在国内,类似的这样互联网公司还有不少,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新媒体、SP等领域,好资质的公司不少。还有,业务出现瓶颈、但其潜在价值还没有被充分挖掘的企业也会是被收购的重点,如中小移动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新型企业。
不过,对于并购热潮,互联网大企也应该保持冷静,不能有钱就任性,毕竟买企业是一辈子的事情,一定要用清晰地逻辑来寻找并购目标,同时要清晰地勾画出价值创造蓝图并着手整合最关键的方面,才能基业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