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三风"建设思考

2015-11-05 05:39施应凤陆俊能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19期
关键词:教风学风普通高校

施应凤 陆俊能

[摘要]“教风、学风、考风”关系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的生命力。“三风”相辅相成又互相影响。教风是“三风”建设之首,优良的教学能培育出好的学风,同时带动良好考风的形成。

[关键词]普通高校;教风;学风;考风;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9-0001-04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19.001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普通高校的“三风”定位,因各高校确立的重点不同而不同,有的将“三风”定位为“校风、教风、学风”,有的定位为“学风、教风、考风”,有的定位为“校风、班风、学风”。本文所讨论的“三风”为“教风、学风、考风”,因为“教风、学风、考风”关系着普通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普通高校“三风”存在的问题

(一)普通高校教风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教风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等综合形成的个人教学风格的总体体现,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与管理活动中素质与精神风貌、作风的体现,通过教学目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师人格、管理理念等呈现”,是教师“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治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育人方法等多方面的总体表现,是教师在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中所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取向”。高校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引领和促进作用,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以及教师健全的人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对大学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但是,近年来普通高校部分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尽如人意。一是部分教师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难抵诱惑,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缺失,缺乏责任感,不思进取;有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信仰迷失,信念模糊,言行失范;有的因不能正确看待党内的腐败现象,为在教学中标新立异、哗众取宠,有意夸大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有意无意地宣传西方社会思潮,在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二是有的教师不善于钻研业务,教学能力弱,学生满意度不高。有的教师缺乏创新精神,治学不够严谨,不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学术引领作用;知识更新缓慢,向学生传授的知识枯燥陈旧;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缺乏活力,满堂灌,学生不爱听,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差,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或玩手机,或打瞌睡,或讲小话,教风不严;三是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或因教学任务繁重,或与学生情感淡薄,下课即走,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学习和教学上的沟通与交流,只教书不育人;四是有的教师唯利是图,师德不良。2014年,针对高校教师中存在师德不良的问题,国家出台了“红七条”,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起到了规范作用,但少数教师仍我行我素,自我要求不严,认为接受学生、家长的吃请、礼物是增进师生感情的表现;对有补考的学生,只要学生、家长给点小恩小惠,即没有原则地勾画“考试重点”,或“高抬贵手”放过,把社会上某些吃拿卡要的不良习气带到高校,破坏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五是少数教师随意停课、请假,缺乏大局意识。有的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稍有事情即请假、停课,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给学生留下了负面影响;六是少数年轻教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理解尚不到位,教学中仪表不端,着装随意,有损教师形象;有的坐着上课,一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姿态,拉大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对普通高校教师教风中存在的问题,绝不能等闲视之,它已经与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内涵格格不入,不能起到言传身教的良好作用,必须整顿和治理。

(二)普通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风气、精神面貌的体现,“是在校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与精神等的集中反映”,是学生“求学、治学的风气”,“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养成和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尚,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价值观念的综合表现”。高校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更好地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大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可塑性强,正是集中精力学习、积累知识功底的人生黄金时期。但是,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仍有很多人未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一是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普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入校后,他们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总觉得现实与自己理想的大学相差太远,怨天尤人,不思进取,缺乏对人生、未来职业的规划,学习无计划,生活无目标;二是部分学生不能严于律己,学习自觉性差。有的学生平时纪律涣散,上课迟到、早退,随意请假,甚至旷课;有的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课堂笔记,或玩手机,或打瞌睡,或看课外书,不注重平时学习积累,抄袭他人作业,考试舞弊,论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三是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难以自拔。普通高校的部分大学生,自我管理、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中小学时被应试教育压得喘不过气来,大学宽松的管理和学习环境,使他们瞬时“从地狱到天堂”,从而容易放纵自己,网络便成为他们首选的娱乐方式,进网吧或整天待在宿舍上网,沉溺于网络玩游戏、聊天、看影视剧,有的缺乏自制能力,通宵上网,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中的手机“低头族”更是把手机当亲人、伙伴,教室、宿舍、餐厅、图书馆随处可见;四是部分学生作息习惯差。有的学生晚上不睡,早晨不起,晨练学生屈指可数,身体素质下滑,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利用自习时间上街,泡酒吧、茶吧,既增加了消费,又浪费了时间;五是盲目网购,奢侈消费。受网络购物便宜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盲目跟风网购,其实很多网购来的物品并不一定是急需或必需的,无形中增加了不必要的消费;六是违规违纪情况时有发生。有的学生平时不能严于律己,节假日聚众酗酒闹事,造成不良影响。这些不良风气,影响了普通高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普通高校考风存在的问题

考风是学校通过考试检验教与学质量的状态体现。一个学校的考风是否优良,衡量的标准主要是看其考场秩序、考场纪律状态是否良好。考风严、考风正的高校,其校风、教风、学风必定风清气正,教与学的质量均经得起检验。遵守考场纪律,维护考场秩序,是每一个学生义不容辞的职责。考场里面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违反纪律者都应当受到相应的纪律处罚。但是,普通高校期末考试、补考时,总有少数学生挑战考试纪律,破坏考风考纪。不言而喻,考试作弊的学生,多为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当然也有为获高分拿奖学金铤而走险的“聪明”学生。学生作弊,都有“预谋”:将有答案的纸条带入考场,或将答案写在桌面上,或将资料藏匿于身上,夏天穿裙子的女生事先将答案抄写在大腿上等违纪现象层出不穷,这部分学生已全然不考虑因作弊可能产生的后果,已没有了起码的荣辱观。他们不把自己的心思、“聪明才智”花在学习上,而是花在了作弊上,自认为作弊手段高明,一旦作弊成功,还公然不知羞耻地说,作弊是“紧张并快乐着”的事。有作弊“预谋”的学生,他们明知道该内容要考,就是不用心去学、去记,如果被抓,不找主观原因,反而怪罪于教师监考太严,或辩称自己对作弊事实的认定情况不清楚,不知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作弊等。

普通高校“教风、学风、考风”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不但有损高校形象,影响高校的办学声誉,也严重影响着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对普通高校“三风”建设的思考

教风、学风、考风是校风的基础,优良的教风、学风、考风,有利于促成优良的校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培养高质量大学生、创造高水平科研成果,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高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和大局”。为此,必须加强高校的“三风”建设。

(一)加强教风

优良的教风,能培育出优良的学风和考风;教风不正,则学风和考风不端。因此,普通高校要把建设优良教风放在首位,通过强教风,引领学风,净化考风。

1.把好入口关

创建优良的教风,教师是关键。招聘、选拔德才兼优的青年教师是普通高校建设优良教风的重要保证。教师不仅向学生传递知识,更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因此,教师不仅要有厚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端正的品行修养。普通高校要健全新教师招聘机制,严把入口质量关,个人的思想觉悟、人品、能力等都应作为考察的重点,通过层层筛选,各级把关,将德才兼优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招聘选拔到教师队伍中,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对受社会不良风气熏陶严重、思想觉悟低、党性修养不达标、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的应聘者,不予录用,宁缺毋滥。

2.做好新聘教师的岗前培训和传帮带工作

学校要做好新聘教师的岗前培训,让新教师了解从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尽快转变角色,更好地适应高校工作的需要。二级学院要选派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扎实、教学效果好、学术能力强及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对新聘教师的课堂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具体指导,确保传、帮、带工作有效开展;安排新教师参与二级学院的日常事务和教学管理工作,协助常规教学检查,整理、归档教学材料等,为新教师提供参与管理的学习机会,有助于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工作中。

3.加强高校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

高校教师肩负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重任,教师的政治素养、党性修养至关重要。大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引领着大学生成长的方向。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教师的理想信念教育,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强化教师的奉献精神。

高校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自觉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为党、为国、为民分忧的社会责任感,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观念,爱岗敬业,教好书,育好人。教学中,要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崇尚科学的精神、爱岗敬业的激情、积极进取的工作作风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去感染、熏陶学生,以优良的教风带动优良的学风和考风。

4.加大教学督导力度

成立学校、二级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加强对常规教学的巡查与监督,督促、指导教师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对宣扬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责不力、随意调停课、仪表不端的教师,要限期整改;通过班级教学信息员和定期召集学生座谈会等途径,收集教学意见,对教学效果差、学生满意度不高、师生意见大的教师,要加强指导力度,给予改正机会;对经过教育、整改仍存在师德差、确实不具备教师职业能力、不能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教师,应及时将其从教学岗位上撤下,另行安排使用,不服从安排的,可令其自谋职业。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是育人圣地,高校教师责任重大。普通高校要把好选人用人关、考核评价关、监督管理关等,要将政治素质过硬、学历学识高、责任心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选好用好。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教风建设的关键,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提升学历,为学校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一是通过制定和完善奖励性政策鼓励老师外出深造、进修访学;二是积极搭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平台,为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三是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到名校或企业进行跟岗研修;邀请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到校讲学,开展针对学校、教师及地方实际的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指导或青年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指导,提升学校教研工作实力和教师的职业能力;四是充分整合和发挥校内正高级职称教师团队实力,以他们为龙头逐步带动相应学科团队建设和名师工作室的建立,更好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功能结合,增强学校服务地方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从而营造高校积极向上的教学风气。

教师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倾心教学和研究,用自己的学识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听你的课是一种享受,做你的学生有一种自豪感。

(二)培育学风

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将学生引领到学习的轨道上来。

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精心培育和学生的积极参与。高校的职责和目标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应放在高校学风建设的首位。学校党委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示范性,通过党校培训、思想政治课教学等途径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示范作用;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良好学风的形成。

1.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引领作用

基层党组织要关注党员、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变化,利用党政联席会议、党内民主生活会、部门职工会、班会、学生代表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收集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做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反复开展“三风”建设内涵的教育工作,让“三风”深入人心;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报、宣传栏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使之潜移默化,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设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指导和培育浓厚的学风

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我国的中小学生已经习惯于父母和老师的“学习陪伴”,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时仍没有养成独立思考习惯,缺乏独立判断和自我约束能力。因此,对大学的宽松管理和学习氛围很难适应。学生的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需要培养,各专业应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结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要,明确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目标,并细化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各阶段的培养目标,通过设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的方式,对低年级阶段(大一大二)和高年级阶段(大三大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学习和学术能力培养指导。导师的指导工作贯穿于学生大学学习全过程。新生入学时进行专业学习情况测查,针对学生实际安排学业导师,制定具体的专业能力指导与提升方案,让指导工作有目标性、针对性和计划性;进入高年级阶段则结合学生的研究兴趣、考研需要或未来职业需要,开展学术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方面的指导,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有了具体的学习指导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了,进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3.拓展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大学课堂不仅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也应培养学习的趣味性,更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鼓励实践与创新。课堂教学中时空局限、教材滞后、学生能力水平的差距和兴趣点不一等现实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二级学院应结合各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课程开设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系统的专业学习活动计划,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课外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能力展示平台,鼓励创新思维的培养。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三)净化考风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态度、知识积累的手段,是培养学生诚信、健康人品的重要途径。考风不正,就会变相培养学生投机取巧、华而不实的不良品行,这样的学生流向社会后,将会危害国家、失信于社会,最终将毁灭自己。同样,考风不正折射出的是高校教育的失败。

1.加强对教师的教育

考风问题不仅涉及学生,也涉及教师,而且教师负有重要责任。高校不像中小学一样实行“教考分离”或统考。通常教师承担某一门课程的授课任务,就要负责该门课程的出卷、阅卷、登分或被安排参与监考工作。教师从出题、监考到阅卷、登分,责任重大。教师的所谓“考前辅导”和“圈定复习范围”都是不应该的,很容易变相漏题,造成教师有意无意破坏考风。教师对试题负有严格的保密责任,对有意无意泄题的教师要加强教育,严肃批评,直至取消其出题资格或教师资格。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良好的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常抓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至上意识

考风是学生诚实守信态度的体现。从新生入学起,高校就应分阶段开展多形式的诚信教育活动,如以竞赛或知识问答的形式开展校规校纪的学习和宣传;以辩论赛的形式对考试形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的利弊等进行探讨;以主题班会或演讲的形式分享身边同学的诚信之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并养成自觉遵守相关的制度的习惯。通过直观、生动的形式来呈现出触碰道德底线的后果,让学生学会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体会到要做一个诚信的人,首先要从考试诚信做起。

3.用纪律、制度促进考风建设

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减少因人为因素的干预而导致的标准不一。对学生违纪行为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加大对作弊惩处的宣传力度。对作弊的惩戒,纳入诚信系统,惩防并举,惩戒结合,组织学生对作弊处理的规定进行集中学习,让他们明白做人的底线,告诫、教育学生不能触碰,胆敢触碰,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一次作弊,终身刻骨铭心,以此警醒、告诫学生,使他们不敢作弊,不想作弊,不愿作弊。

4.抓好考前教育和考试组织,净化考试环境

普通高校要减少或杜绝学生作弊,考前的宣传、教育很重要。学校及二级学院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进行考风考纪的宣传,或通过与学生签订考试承诺书,约束学生的违规行为。考前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做人要实,在考场内绝不能存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今后廉洁从政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规范有序地进行考试组织,有针对性地抓好考前检查、信息核实、座位安排等环节工作;做好考试过程中的监督和建立完善而长效的监督举报机制,能有效遏制作弊行为的发生,促进考试环境的净化。

5.把处理作弊与国家反腐败结合起来教育学生

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把考试作弊看做是学习生活中最大的腐败,再把抓考试作弊与国家反腐倡廉结合起来教育学生。学生作弊与官员腐败虽属不同领域,但其恶劣性同样令人深恶痛绝。对待学生作弊应与对待官员腐败一样,只能零容忍,都要受到严厉惩处。考试作弊和腐败同属诚信做人的失败,如果不对其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昕任其作弊,那么,今天是学生,明天就可能成为危害国家的腐败分子。所以,在大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高校要从源头上堵住,让学生知道,作弊和腐败一样,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敢以身试法者,必将受到严惩。

6.处理作弊学生宽严有度

普通高校的期末考试、补考,总有少数学生作弊或替考。学生作弊之风为何屡刹不住?究其原因,处理作弊学生,一是留有退路,即初犯处留校察看一年处分,以教育为主,给学生改过机会;二是不予公告。为保护学生隐私,对作弊学生的处理不予公告,这对其他学生起不到警示作用。受作弊处分的学生,有的仍不作深刻反省,不吸取教训,导致在处分期内再次作弊,结果被开除学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圣地,对于学生作弊,初犯以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给一时“失足者”改过自新的机会,但对累计作弊2次的学生,须按规定开除学籍,并在校内公告,以起警示作用。

“教风、学风、考风”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有优良的教风,必定能带动优良的学风和考风,必将培育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桂杉杉)

猜你喜欢
教风学风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高校教师教风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影响分析研究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我省不断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