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姝
鱼妈妈对小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出的代价是整个生命。”
老祖宗对我们说:“欲大亡身。”
我对大家说:“这些话从某一角度来说是对的,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它的对立面却又不是完全错误的。”
从小读古人诗文时,就发觉很多先贤写的主题都带有不屑俗物、无欲无求的意思,于是打小就觉得:清心寡欲是人的最高境界吧!可是稍大一点,心下不免疑惑:想那读书儿郎,正当芳华,哪一个不该胸怀天下?满腔热血,正待喷薄而出,若个个都无甚欲望、无甚目标,那这些八九点钟的太阳能在明天按时升起吗?
而今,我的想法稍稍清晰了一些。人,既然是社会动物,就该融于其中,就该勇于拼搏。那么,拼搏的动力是什么呢?我想,那就是欲望!成功欲、竞争欲、官欲、财欲,不管什么样的欲望,只要适时适量而不会害及他人,我以为就都是可取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驴子少了头顶上的那堆青草,它就不愿意站起来赶路,那么它就很可能因懒惰而被主人“切吧切吧剁了”。人,也是一样的。
明代吕新吾说:美味令人多食,美色令人多欲,美声令人多听,美物令人多贪,美官令人多求,美室令人多居,美田令人多置,美寝令人多逸,美言令人多入,美事令人多恋,美景令人多留……原本,对于美好事物的喜爱就是人的天性,“欲”的产生无可厚非,而在适度的欲望驱使下,人才会更好地学习、工作、生活,更好地完善自我、充实自我、超越自我,而最终达到一个理想的高度。
其实仔细一想,那些放下一切的世外高人们,过的竟是怎样的日子啊!他们的今天不会比昨天好,也不会比明天差,因为他们根本无所谓“进取”。他们以恬静无求修心,但这却是在现实社会中无法立足的一个表现,这于今日的我们而言,似乎是不可取的。
所以我想,“存欲修身”较之“无欲修心”似乎更简单可行且积极向上,只要我们把握好那“欲”所存之度,莫为之蒙蔽双眼,它就能够,也只有它能够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评点】
这是典型的反弹琵琶写法。从材料看,欲望,特别是贪欲是身败名裂的主因。而作者却从反面立意,认为适度的欲望有助于个人的成长,社会的进步。但说先贤无欲无求没有确切依据,使得议论的针对性减弱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