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
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恰逢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前夕,这对于双方加深理解、增进互信、推动务实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科学分析中国经济形势,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大势,可以有三个着眼点。
第一个着眼点是,既要看中国国内的发展,又要放眼国际经济大背景。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依然乏力,不仅一些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不少新兴市场经济体也步履维艰,一些国际组织纷纷调低了全年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期。特别是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震荡下跌,国际股市汇市也出现较大幅度波动,并在不同市场之间共振回馈。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7%的增速,这是在10万亿美元高基数上的增长,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位居前列。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约在30%,依然发挥了重要的带动作用。这充分表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而不是风险源。
第二个着眼点是,既要看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又要看结构的优化和动力的转换。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看起来7%的增速比以前有所放缓,但是中国经济总体上还是运行在合理区间,质量和效益也在不断提高。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保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民生改善。截止到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952万人,完成了全年预期目标的95%。上半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6%,继续快于经济增速,而且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二是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最突出的两大变化就是“消费超过投资、三产超过二产”。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49.5%,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节能减排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都显著下降。城乡、区域结构调整也取得了积极进展。三是促进了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正在加快形成。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与传统产业融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智能电视、轨道交通设备等产量实现两位数甚至成倍增长。我们称之为“三大战略”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北京、天津、河北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在积极实施,国家级新区、产业示范转移区加快建设。四是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本届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向纵深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年来,中央层面投资核准事项已经精简了76%,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改为网上备案,政府定价项目减少了80%。中央保留的政府定价为7大类20项,地方保留的定价项目还有30—50项不等,中央和地方通通算起来,现在政府定价占全部商品和服务销售额的比重不到3%。我们还创新投融资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商事制度改革正加快推进“一照一码”,现在平均每天新注册企业超过1万家。可以说,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积极因素正在不断积聚。
第三个着眼点是,既要看当前态势,又要看长远趋势。从当前态势看,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信号不断增强。一是消费需求持续较旺。前8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比前7个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网上零售实现36.5%的增长,所占比重超过10%。二是工业增加值有所回升。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0.5%,加快0.9个百分点。三是一些实物量指标回升明显。发用电同比增长2.5%,比上月回升4.5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月度最高的增速。铁路日均装车调度数比上月增加1.6%。商品房价格4月份以来持续回升,成交量也在不断扩大。
从长远趋势看,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一是区域发展空间广阔。随着高铁、高速公路和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向中西部地区延伸,区域间要素流动更加便捷,各地区比较优势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二是新型城镇化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要促进1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引导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还要改造1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这将释放出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三是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接近80%,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每年新毕业大学生超过700万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力资源质量不断提升。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对国际投资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2014年中国成为吸引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今年前8个月,在中国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0.7%,终止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下降22.4%,这“一升一降”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长期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强大的动力支撑。李克强总理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作出了科学概括,就是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
在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全球经济延续低速增长态势,特别是美联储加息时机和力度,成为影响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中国国内也面临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经济结构调整、新旧增长动能转换等任务都十分繁重。从需求来看,需求总体仍然偏弱,投资增长动力不足,出口稳定增长的难度加大;从产业来看,传统产业增长动力减弱,不少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资产包袱重、负债比例高、调整转型难度比较大;从企业来看,工业品价格回落使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停产现象仍然存在。与此同时,资金向实体经济体传导不够顺畅,财政金融领域潜在风险也给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挑战。特别是6月中下旬以来,中国股市出现大幅调整,我们采取措施稳定市场,防范住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据国际市场走势,我们还调整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价机制,目的是完善汇率市场形成机制,促进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稳定。我们一再说,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可以说,中国遇到的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通过发展逐步加以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牢抓紧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促进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我们要做的有这么几件事:
一是坚持以更精准的调控,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我们将坚持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并重,把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把促进投资与扩大消费很好地结合起来,加强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的统筹协调,相机实施预调微调。我们将更加注重释放有效需求,着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充实重大投资工程和消费工程,努力稳定外贸进出口,多种措施并举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我们还将更加注重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定向金融支持,着力改善实体经济体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我们将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快形成“政府投资+金融资本”、“政府投资+民间资本”等多种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PPP模式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建设基金投入项目资本金、发行企业债券等多种方式,有效提高地方和企业的投资能力。我们还将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投资主体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企改制重组。在石油、天然气、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有利于转型升级的项目。
三是坚持依靠创新驱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我们将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信息技术在服务领域广泛应用,促进互联网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一批重大工程,促进新旧动力加快转换。
四是坚持全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前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重申了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不会变”,就是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障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我们将加快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积极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自贸试验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扩大到全国其他地区。我们将进一步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和一般制造业开放,大幅度减少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放宽外资股比限制,为内外资企业提供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制度保障。新版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限制类条目已经减少了50%,有股比限制的条目减少了40%。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依据法定程序、公正透明地开展反垄断执法,为投资者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在价格反垄断方面一共处理了将近400件案件,其中涉及外资企业的只有30多件,还不到10%。与此同时,我们秉持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欢迎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投资建厂、建设生产线、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聚集区等多种方式,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形成更加均衡和普惠的全球产业链。我们愿意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及企业一起,把发达国家及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与中国的优势产能和装备结合起来,共同开拓第三方市场。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我们正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将着眼于把握、引领新常态,总结发展经验,挖掘增长潜力,培育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中国经济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可以预见,这也将为各国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经济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经济关系早已成为两国关系的“压舱石”。展望中美投资和贸易合作的前景,需要我们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宏观视野,寻找更多利益的契合点,创造更多合作的新亮点。
我们愿意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框架下,加大中美投资协定谈判力度,为达成互利共赢、高水平的协定,推动双边投资便利化而努力。我们愿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各方一道,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希望,美方能够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等方面,继续加强与中方的沟通配合,实现两国经济关系良性互动和共赢发展。
我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进一步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为推动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本文系作者在第七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晚餐会上的
主旨演讲,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