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作文的根基

2015-11-04 16:41赵明艳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课外作文生活

赵明艳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就作文而言,笔者认为:真实是作文的命脉,是作文的根基,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石。

笔者在农村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二十多年,发现农村初中作文还大量存在不真实现象。究其原因为:(1)生源来自农村,绝大部分处于留守家庭,学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作文就难为无米之炊。(2)学生底子薄,教师对学生作文要求又高又多,学生就讨厌写作,常常应付了事;留守的监护人在辅导和督促上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3)家长看重分数,许多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分而作文。作文教学注重形式,轻视内容,学生作文脱离生活,模仿编造多。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往往不少空话、套话、假话,缺少个性,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应付交差。作文就不真实了。

“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这形象比喻告诉我们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只会是无源之水。要“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学生用自己的眼和心在生活中感受越多,学生作文的素材就越丰富,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就越容易。作文光有“真实”的内容还不行,还必须有“真实”的情感。“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在学生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写出自己对人生感悟。

那么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作文写出真情实感呢?

1 培养学生做生活有心人

1.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鲁迅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观察是积累习作材料的前提。教师要支持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种活动,感受其中的苦与乐;鼓励学生认真观察大自然,探索其中的奥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关注身边的热门话题……因为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可以丰富学生的真实感受,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比如写《今天的高兴事》,学生留意观察了这天的生活,叙写这天发生的各种场景:乒乓球赛的扣人心弦,微机课上偷偷玩游戏的欢乐,图书室里阅读课外书籍的乐趣……由于写真人真事,学生感觉到有话可说,写起来毫不费力。

1.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作文而言,观察是基础,思维是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不断认识事物,处处留心生活,善于发现人生或社会中的动情点,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体味生活中的哲理。

如“小悦悦事件”之后,“冷漠”成为当时中国最热的话题。笔者布置了作文《“冷漠”还会有吗》。学生通过了解社会各界对见死不救行为的谴责、质问和反思,分析了个别人“冷漠”的原因,回顾身边的动情点,想出了解决“冷漠”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探究了社会传统美德的价值观。

2 要求学生叙写亲身经历

2.1作文训练突出真实目的

在作文训练中,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作文情景,命题贴近学生的年龄阅历,学生就能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叙写亲身经历过的生活,写作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感人。

如春运前,笔者会布置作文题《记春运会的精彩瞬间》,写作前,提出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写作中,学生认真去观察,去发现;写作后,引导学生认真去梳理,去取舍。于是有了凌空飞跃扣篮的瞬间,激动人心拔河的瞬间……学生们对精彩瞬间描绘生动具体。

2.2课外练笔记录真实生活

教师要要求学生课外练笔,指导学生养成记录生活的好习惯,鼓励学生把每天的见闻、感受记录下来,写出学生想要说的话。可以不拘泥于形式,不刻意追求“写点什么”,让学生自由发挥,淋漓尽致地表达生活的点滴。日积月累的记录,写作的素材自然丰富了,记写真实生活的习惯也养成了。

通过学习《春》,让学生明白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学生课外练笔就写出《家乡的黄桷树》、《新复美丽的红杨》等观察作文,感受到了作文就在身边,明白了只要认真观察、留意身边的事物,写出见闻和感受自然就容易。

3 引导学生抒写真情实感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提倡以实为贵的理念,提倡写真人记真事,抒写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健康情趣,强调学生写作要流淌着人间的真情和真爱。对学生的真情作文,教师要大力倡导并予以表扬,在学生思想意识里扎下真实的根基;对作文中有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现象,教师要严厉指出,极力反对。

例如《XX,请听我说》这类作文,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吐心中的话,让学生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件,说出自己真实的看法和想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叙述与XX有关的事件,叙写学生极想说出的心里话,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自己的真实感情。

4 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更源于不断地修改。修改是作文再创造的过程,对原作进行修改可以达到精益求精的目的。许多语文教师苦于作文批改,倾注精力全批全改,换来的却是学生只关心等级和评语,对错误还是照犯。改变作文评改方式,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批改负担,又对学生有较好的效果。

例如,组织学生互批互改或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批改。学生初稿完成后,总认为自己的文章写得好,看不出毛病来。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别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通过学生互批互改或自己批改,在别人指出毛病后,通过自己思考分析或在争辩中达成共识,印象更深刻,错误就不易再犯,写作水平自然得以提高。

作文源于生活,关注生活、读懂生活就容易写好作文。作文教学从学生作文的需要出发,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感受生活的真谛,感受人间的真情,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到作文与生活一样,是对生活的再现,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写作就有物可写,有情可抒,自然就愿动笔,乐表达,最终善写作。

猜你喜欢
课外作文生活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