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融心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研究

2015-11-04 05:38许鑫鑫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情感小学语文教学

许鑫鑫

摘 要:文学作品是情感的结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以情融心才能感悟到作品的真情。本文从(1)美读悟情,与作者阐述情感共鸣;(2)研究教材,引导发掘情感共鸣点;(3)挖掘情感,力求做到以情导情;(4)营造氛围,激发情感活动的情境四个方面,对阅读教学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189-01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内心应该充满激情,对有意义的事情应该充满热情,否则将成不了大器。把这句话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来理解,就是要对阅读充满情感,用科学的态度来理解小学阅读教学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情融心,多进行朗读训练,从情感的深度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感悟到文章中的真情。

1 美读悟情,与作者阐述情感共鸣

叶圣陶先生倡导过的一种读书方法叫“美读”。就是教导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一定要付出情感,并在朗读中尽情地表达出来,要抑扬顿挫,该高亢就高亢,该委婉就委婉。例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在分析“鼓响之前”这一内容时,要让学生体会到想要表达的情感,朗读指导时可以注重美读,先进行正音,“粱”是后鼻音,再用情感朗读,要读的深层,蕴含力量。读出他们沉稳的深情和表演前的心理准备,正在积蓄力量。当读到“腰鼓表演”时,则应该放声朗读,要读出荡气回肠,令人振奋的,撼人心魄的力量,有的字音要读音拖长,有的语气要加重,读得情感饱满而响亮,把安塞人粗犷雄浑和磅礴的力量读得淋漓尽致。再如当读到“鼓声止息”时,要读出鼓声停止后的一种寂静,这种静与开头的静又有所不同,一个是蓄积力量,一个是对生活充满希望。朗读时,要读出一种意味深长的意境,要能让人看到安塞人对明天充满了希望。这样的朗读方式,充满了情感,更加理解了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在美读中悟到了真情。

2 研究教材,引导发掘情感共鸣点

小语新课标中写道:教材应从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关注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并体现出时代的特色。正因为如此,小语教材在选文的方面都很注意文章的思想性,目的是想通过精彩的课文内容中的语言功能来传递知识,并以风格各异的范文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了各种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典型性的事例明确地说明其中蕴含的道理,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会注入自己的情感,用心体会,徜徉在文章的意境中,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体会文章意境的教学和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读《三亚落日》和《草原》等课文时,就会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并由衷地发出赞美之情;在读《钱学森》和《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时,就会感受到赤子之情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思念之情,学生也就会产生对他们的赞颂之情;还有更多的文章如《爱之链》和《赠汪伦》等让学生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在不断地用情感阅读中与文中人物以及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3 挖掘情感,力求做到以情导情

情感的产生不会空穴来潮,总是伴随着一定的客观事物的。在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中,诗歌情景交融,小说引人入胜,剧本更是催人泪下,这些充满情感的内容极易感染每一位读者,蕴含其中的情感因素具有艺术的感召力,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学生的内心就像那汹涌澎湃的大海,不会平静,总希望获得感情的体验和共鸣并适时发泄心中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把握教材中容易引起学生共鸣的情感因素,通过朗读体味,让情景再现,体验感情的碰撞。适时地以情导情,让学生心中情感的波澜得以迸发,在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中理解课文。如《船长》一文,可采用朗读的方式以情感动人,特别是文中那些简短有力的对话更能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更加敬佩船长哈尔威,被他的精神品质所感动,然后再补充一些人物的背景资料,丰富人物的形象,还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扩展学生的思维,填补知识的空缺,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感引发学生分析思考,把握主题。

4 营造氛围,激发情感活动的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最具有情境性的因素是情感。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创设一种氛围,让学生迸发出心中的情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情境创设主要以触发学生的情感为主,以感情的激发为底线,可以再现一个生活的画面,也可以以实物展示,产生睹物思情的效果,也可以以多媒体的形式,用图画触目,音乐渲染和语言煽情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心中的情感。教师在教学时更要投入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触发他们的情感。如教学《最后的姿势》这篇课文,可以这样来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用多媒体的形式再现汶川地震的画面,伴随着哀伤的音乐伴奏,一张张大地震中留下的照片映入了学生的眼帘,一幅幅感人的救援画面感染了学生的心灵。这时教师再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一步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汶川的地震中。然后话锋一转,引入到其中的一个救援画面,也就是我们课文中描述的内容之中,感受到谭千秋老师的无私大爱。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了,会更有兴趣探讨课文更深次的内容。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篇篇充满情感,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挖掘文中的情感,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不断体验,以情融心,充分感悟蕴含其中的真情,从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语文教师对这一非智力因素应充分利用,努力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的感悟真情。

参考文献:

[1]潘小梅.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堂中情感教育的作用[J].学生之友,2012(05).

[2]李明锵.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索[J].教师,2013(17).

[3]张巧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吉林教育,2012(14).

猜你喜欢
情感小学语文教学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情感移植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