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主要的慈善家,基本是“40后”、“50后”和“60后”三个年龄段的人。不过,最近一位更年轻的企业家已转型为慈善家,就是“70后”的陈一丹
100年前,美国“钢铁大王”、著名企业家卡内基提出过一个问题,就是企业家、富豪是不是要等到去世之后再捐出财富?一番分析之后,他认为在生前捐出财富更有价值,更有意义。卡内基就是这么做的,他大量地捐赠,创建一系列公益机构和平台,甚至出售了自己一手打造的钢铁公司,以此更大规模地推进慈善。他影响了后来者。但大多数企业家像卡内基一样,都是在年老体衰之际投入精力做慈善。
企业家做慈善、捐赠财富,是不是一定要等到老年阶段?这似乎是个难题。多数的回答一定是,在年老之前都在忙于企业,难以脱身为慈善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创造财富永无尽头。
问题是,高龄做慈善受限于精力和创新力,以及对新生事物和未来的想象力。老牛基金会秘书长雷永胜说,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有个理念:做生意需要年富力强,做公益也不能七老八十。牛先生自己也说,“趁着年富力强,也许能为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做更多的事情。”牛先生在50岁时退出商业全职投入慈善。这是具有引领价值的行动。马云在50岁时逐步退出商业,以更多的精力投入慈善。在世界上,比尔·盖茨是在53岁投入慈善事业。
现在主要的慈善家,基本是“40后”、“50后”和“60后”三个年龄段的人。不过,最近一位更年轻的企业家已转型为慈善家,就是“70后”的陈一丹。他是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专注于腾讯的内部管理及腾讯的公益。这一次,他逐步退出企业管理,投入20亿元接手创建武汉学院。这是一个重大的公益创新。中国的知名大学都是公立大学,私立大学的创办者基本都是为了赚钱,并不是为了办一所优秀的乃至出类拔萃的大学。这也导致中国的高等教育活力不足。而创办非营利的私立大学,考验着有情怀的大企业家、慈善家的想象力。好在,刚过不惑之年的陈一丹,以“仁、智、勇”,以创新力和想象力,别开新局。
“70后”企业家陈一丹的华丽转身,足以成为一个重要的风向,影响到青年企业家的发展方向和选择。更多中青年企业家投身慈善,转型慈善家,那么公益慈善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就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