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松
今年以来,天津市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个重点领域,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海港方面。海港功能不断强化,集疏运体系愈加完善,京津冀港口群的合作持续深化。大港港区深水航道工程可研报告编制完成,东疆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环评批复,南疆深水原油码头工程正在履行环评手续。京冀两地建成无水港10个,开通与河北港口的环渤海内支线8条。发挥渤海津冀港口投资公司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现代化津冀港口群。
空港方面。机场区域枢纽功能显著增强,机场航线网络布局逐步优化,机场群合作进一步深入。1—6月份,新增恢复加密客货运航线43条,通航城市达到106个,通航国家增至13个,建成异地城市候机楼13座。天津机场北京营销中心在首都机场正式成立,天津机场咨询服务台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出发大厅同步挂牌启用。航空物流园规划方案编制完成,一期市政设施建设全面开工。
铁路和公路方面。京滨城际、京唐城际规划路线走向基本确定,正在深化线位方案。津保铁路、京津城际延伸线、京津城际天津机场引入线加快建设。京台高速天津段建成通车,京秦高速天津段加快建设,津围公路北二线开工,津石高速天津东段立项获批,西段与河北省签署了共建协议,滨玉公路、邦喜公路等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二是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成效明显。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深入推进“美丽天津·一号工程”,着力解决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落实治霾“津八条”,重点削减燃煤总量;大幅提高烟尘和一般性粉尘排污费征收标准,开征施工工地扬尘排污费。关停淘汰落后污染企业120家,6月起实施国五机动车排放标准,提前完成全年黄标车淘汰任务。制定出台12条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措施。
水污染防治和海水淡化方面。配合环保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制定《引滦入津水环境补偿实施方案》。推进45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项目。积极探索京津冀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累计压采地下水量900万方。北疆电厂二期30万吨海水淡化和南港先达海水淡化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生态保护方面。加大风沙源治理和植树造林力度,实施天津滨海旅游区海岸生态修复保护项目。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处理中心加快建设,构建起完整的绿色生态产业链,搭建了子牙循环经济研究院,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封闭式管理。启动渤化集团内蒙能源化工综合基地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产业对接深入推进。围绕承接非首都功能,与京冀合作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创新社区和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上半年签约635个项目,京冀企业在津投资972亿元,占全市实际利用内资的43.7%。支持天津市企业赴河北发展,共有536个项目在冀投资198.7亿元。
与河北省共建津冀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启动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开工项目36个,初步形成钢铁资源循环利用、中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主导产业。汉沽芦台津冀合作示范区共建方案正在制定。北京内燃机生产基地等高端制造业项目、清华紫荆创新产业园等创新创业项目、京关智城(天津)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类项目、中铝国际物流等现代物流业项目落地,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宝坻京津新城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确立为教育承接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建设项目和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的团泊国际糖尿病医院项目开工。与北京、河北以及中关村管委会、相关投资开发公司合作,启动建设了一批科技园区和创新社区。武清区与中关村海淀园就建设海淀分园达成合作意向,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在京津科技谷建立了占地5万多平米的技术创新与转化生态工业研究院。东丽区与中关村海外科技园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建设中关村海外科技园天津分园。产业发展软环境不断提升,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继续深化,三地加快统一海关风险防控、执法标准和作业流程,开通京津冀统一办税服务平台,税收风险管控一体化建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