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斷推陳出新,企業只有以變應變,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過去二十多年來,台商憑藉台灣工業先行發展累積的經驗和技術,緊緊抓住大陸由農業經濟發展成世界製造業大國的機運,不但實現企業成長,也引領相關產業接軌國際。而後為因應大陸原物料與勞動力雙漲、社會朝服務業轉型的局勢,台資企業又紛紛從調整生產結構和經營模式著手應變,有些是外銷轉內銷,並且建立自有品牌、強化銷售通路;有些則努力提高生產附加價值,並向服務業延伸。然而大陸幅員廣大,建立品牌和銷售管道不但成本高昂,短期內也很難看到成效。
互聯網興起帶動生活和產業變革
而就在這幾年間,互聯網(internet)蓬勃發展,購物、影音、旅遊、理財等虛擬平台快速興起,配合線上交易、支付、評價等體系逐漸成熟,更聯結手機應用直接進入消費末端,實體店來不及應變,銷售業績大受衝擊,除了餐飲一枝獨秀外,百貨公司、大賣場、街道商鋪等傳統門店轉讓倒閉頻傳,以致原本對品牌和管道興致勃勃、準備朝服務業積極延伸的製造業者頓覺進退失據、無所適從。
互聯網的興起是人類文明的新里程碑。正如蒸汽機帶動工業革命、電力供應改變現代生活形態、電腦啟發人類思維模式創新一樣,透過知識和資訊在網路上飛秒傳遞,一個無時差、無國界的新時代已經逐漸成型,並將帶動一波波生活和產業的變革。
最近大陸各地陸續爆發Uber(優步)專車服務和計程車的對抗,其實也正是全球各國都市治理共同面臨的挑戰,以此來看,社會變化的節奏和幅度未來勢必超過我們的想象,矛盾和不適應在所難免,眼前只是序幕而已,大家必須做好準備。
調整運營思維思考因應之道
當前我們所熟悉的商業通常是以固定賣場的銷售服務為核心,製造業則專注利用生產線的成本規模,二者彼此平行發展,並透過數個中間服務階層互相連接,形成一個完整的供應鏈。互聯網的興起把生產和消費兩端直接拉在一起,而且無遠弗屆,無論是企業對個人(B2C)或企業對企業(B2B),資訊隨發隨至,一上線世界就在眼前。以至於不過二三年之間,大陸互聯網銷售金額已經比店面零售大幅超前,面對這樣空前的變化,企業除了調整運營思維外,也要思考積極因應之道。舉例來說:
1. 在產品設計包裝方面:
互聯網消費的優勢在於提供更多的選擇和便利,買家只要隨手一點,就可以對國內外同類甚至類似商品進行比較並完成支付,完全不受地域、時間或交通的限制。而生產廠家直接供貨,免去中間層層運輸轉遞和倉儲損耗,也能大幅降低成本,使售價更有競爭力。尤其網路連接四面八方,生產商除了原有的大批量老客戶外,還可以和網路上全天候流轉的淘客以及品牌網店經營者直接做生意,無論是推廣自有品牌、拓展OEM業務,都有借力使力、擴大營收的好處。因此製造業必須改變以往針對單一、大量客戶的思維方式,加強設計研發能力,針對時尚潮流和消費者需求,在產品外型、顏色或功能上求新求變,吸引淘客的眼球,或以產品組合凸顯售價優勢,促使消費者因心動而行動。於此同時,對於包裝材質、尺寸和堆疊安全、便利性也要進行檢討,以便減少物流配送的瓶頸。而如果能借此機會,徹底檢討上下游供應鏈配置,從顧客下單開始調動材料、資源與產能,更可達成流程最佳化,提升企業競爭力。
2. 在廣告行銷方面:
互聯網商務發展迄今,各種廣宣平台針對目標族群已發展出各自的運作規則。企業如何使用彈窗或製造話題創造吸睛效果?如何爭取關鍵字搜索優先排序?如何結合手機地圖功能進行微信行銷?如何有效衝量並爭取優良售後評價?這些都是互聯網的新顯學,台商必須積極學習、努力跟進。由於大陸對部分國際網媒仍未開放,外銷轉內銷的台資企業除了注意鏈接的相容性外,也要根據內地市場的區域特性調整網頁設計,並深入了解線上支付工具與金融運作的細節,避免損失。小規模的台資企業在開發網路業務初期,為了節省時間和成本,不妨加入已經具有知名度的電商平台,或者可和其他台資企業網網相連,共同造勢。總而言之,網站是企業行銷的前沿,除了充實內容、時時更新外,也要做到和消費者即時互動,並搜集相關數據作為改進參考。如果能進一步思考將實體店和線上交易加以結合(O2O),讓消費者享受更便利、更真實、更貼心的購物經驗,必能增進顧客忠誠度,鞏固品牌優勢,發揮企業最大價值。
「互聯網+」意味著更多聯結,讓人想象無窮;這不但是企業的挑戰,也是翻轉成長的機會。台商不妨改變以往純製造業的運營方式,利用互聯網開發更多產銷與技術資源,無論是在供應鏈的兩端+設計、+供應、+服務,或者拓展全球更多地區和市場,都可順勢朝製造服務業轉型升級,為企業帶來突破的動力,也為產業創造續起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