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若虹
摘 要: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一年级教学的难点,本文尝试通过微技能研究的方式来探寻更有效的拼音教学策略,从找准小学拼音难教难学问题的核心点,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在问题核心点与学生学习活动兴奋点之间寻求有效教学的切入点三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拼音 教学 切入点
一年级学生一入学,尚未适应小学生活,建立起常规,学习的内容却是最为枯燥抽象的拼音字母,这对于孩子们学方块字来说,简直是个下马威。所有教过一年级语文的教师都有同样的感受:教学拼音这一段时间最难熬,花时不少,效果不好。拼音教学成了一年级师生食之无味的一块“硬骨头”。
如何把汉语拼音这“硬骨头”炖成一锅营养又美味的“拼音汤”,让一年级的孩子们从爱上拼音到爱上语文。笔者以此为突破口,尝试通过微技能研究的方式来探寻更有效的拼音教学策略。在一个多月的实践中,找到了提升小学一年级拼音教学实效的三要点:首先要找准小学拼音难教难学问题的核心点;其次要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再次就是在问题核心点与学生学习活动兴奋点之间寻求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一、找准拼音教学问题的核心点
拼音难教难学,问题的核心点在哪?通过调查发现:一是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孩子的接受能力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就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来组织教学。二是有些教师往往不能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应考而拔高要求,加重了学生负担,在死记硬背和大量书面练习中逐渐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我们先要认真研读课标,做到心中有标,我们就可以有底气不为应考而教拼音。
二、把握学生学习活动的兴奋点
心中有标之后是眼中有人。怎样能让这些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项学习语文的工具呢?笔者查阅了大量有关一年级孩子学习心理特点的资料,还有一些教师的拼音教学相关的论文论著。最后,选择在教学中采取两个策略:一是适当提供具体的形象,加强学生对字母或读音的形象记忆;二是采取各种方式,开展各种活动,投其所好,激发学生的兴趣,快乐学拼音。
随着对教材与学生的了解,笔者心里逐渐建立起一个解决问题的框架,要给这锅拼音汤添些孩子们喜欢的“作料”,让它味美香浓,开发一个全新的拼音课程的想法在脑海浮现。
三、在问题核心点与学生兴奋点之间寻求有效教学的切入点
拼音字母是抽象的。针对抽象的教学内容,笔者设想突破核心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是以游戏、故事、直观的形象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让拼音有趣起来;让拼音教学更具挑战性,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地调动起来;使学习更具整体性,让学生的记忆更具有意义;打通生活与学习的鸿沟,让拼音有用起来。就在这样的设想中,我和孩子们一起上路,开始了寻找拼音国的旅程,编织出一个个美丽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
1.让拼音有趣起来,以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探险寻宝故事是孩子的最爱。以“寻找拼音国”为主题开发一个拼音课程的想法在我脑海浮现。故事大概是教师带领孩子们一起寻找神秘的“拼音国”,路途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考验。历经重重考验之后,孩子们将获得一项神奇的本领——能拼读出任何一个音节。这是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学习过程,每学习一组声母或韵母都是一次历险。比如学习■,是去解救被恶魔抓走的六个单韵母宝宝;学习bpmf是在波波国,寻找神秘大佛;还有得得国(dtnl)、古怪国(gkh)、稀奇国(jqx)……一节课结束了还有下集预告,让孩子们更加期待着下一节拼音课。“告别了得得国,小朋友来到了古怪国。天哪,古怪国,太奇怪了!在这里会遇到谁呢……”
2.让教学更具挑战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挑战性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强烈学习动机,所以学生完成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应该成为挑战:寻找到拼音国,才能拥有神奇的拼音本领;寻找拼音国,要闯过种种关卡,战胜各路恶魔;每学完一课,闯关成功,才能获得一张通往拼音国的“通行证”;寻找到拼音国,才能得到国王的一份神秘礼物……
实践证明,对一年级孩子来说,各种闯关游戏和比赛是最具激发力的课堂兴奋剂。在闯关游戏中他们听说如果没有规范地书写,这些获救的字母会被恶魔再次抓走。有的孩子埋头认真写啊写,连下课铃响了都不知道;有的为了早日攒够拼音国通行证,下了课还拉着我不放,要求考他……当孩子被学习热情支配着,对学习活动的投入甚至是忘我的。
3.让学习更具整体性,学生的记忆更有意义
在课堂上,我发现b-a—ba,d-a—da之类的机械拼读很让学生生厌,读时常常有口无心。如何才能使拼音的学习更具整体性,学生的记忆更有意义?我尝试加入大量词汇训练。
词汇训练是巩固环节拼读字母和汉字混编的词语。比如学习yi、wu、yu之后,练习中会出示“yī生、wū云、下yǔ”等词语。从学拼音的第一天起就要让孩子们感觉到拼音是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所以,当学生A准确响亮地读出了“ā姨好”,我摸摸他的头,夸他:“真有礼貌的孩子。”出示卡片“á”,学生B读得很小声,我接话问:“啊(á),你说什么?”小姑娘会意,大声又读了一遍。此时,我再亮出卡片“ò”,“哦,原来是这样啊。”有意义的拼读更能让孩子感知到拼音是生活中存在着的。
4.让拼音有用起来,打通生活与学习的鸿沟
打通生活与学习的鸿沟,让拼音有用起来,这才是让孩子保有持久学习动力的关键。随着实验逐步深入,我的目标与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学拼音是为了什么?最终目的是为了能早日独立阅读。应当从此时起就把拼音这根拐杖用起来,让孩子开始阅读。读什么?既不能太长,也不能太难,儿歌童谣成了最佳选择,大量的儿歌开始引入课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次受学生的启发,开始创编属于我们班的独有儿歌,大受欢迎。在教学音节yu时,指名说说所知道的词,有个孩子说:“喻老师的yu。”(喻老师是我们班的数学老师)另一个说:“玉米的yu。”我当时即兴把他俩说的串起来:“喻老师,吃玉米。”当时全班小朋友乐不可支。于是,在后面的教学中有了这类的儿歌“tǘ序航,大国王,骑着马儿,dē dē dē。tǘ序琴,吹着lā bɑ,dī dī dā。lǔ yì 诗,唱着歌儿,lā lā lā。黄贤nà,小公主,跳起wǔ来,tī tī tā。”儿歌中的出现的人名是班上孩子的名字。读这样的儿歌,孩子们常常是一边拼一边笑,没有一个偷懒的,音节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熟读,不知不觉成为他们自己的一部分。
在课堂上的新授与练习力求联系生活,有趣有用。课外作业可以花样翻新,尽量少一些机械重复的抄写,即使抄写也可以改头换面。我们班孩子最爱做的作业就是给音节配画,他们把音节写下来,在旁边画一画这样东西。有少数几个孩子,在学习复韵母时就开始尝试用拼音写句子了。我大加褒奖这样走在前列的孩子,鼓动了不少孩子追随。“老师,你看,我写的ba ba ma ma ai wo。”才一结束拼音课程,全班孩子就尝试用拼音写了一句话,并配上画,我还请孩子画了封面,封面上写着“文图:某班全体小朋友”。把这些作品装订成册,在拼音课程结束庆祝活动时展示给孩子们看:“瞧,我们刚学完拼音就能写书了,你们一个个都是了不起的小画家、小作家。这将作为我们的第一本创作的绘本存放在我们的毛毛虫图书馆。”孩子们伸长着脖子,仰着下巴,个个自豪极了。
在学完拼音课程的结束仪式上,每个孩子都收到一份拼音国国王的神秘礼物——那是请每个家长事先为孩子们买好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拼音读物,还有一张毛毛虫图书馆的借书证。从学拼音起就引入适当的儿童阅读,让拼音有用起来,打通生活与学习的鸿沟,这才是让孩子保有持久学习动力的关键。
随着拼音课程的推进,不断地对语文课堂做出调整。每节课都成为研究的案例,时有收获与发现,也不乏失败与碰壁。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这项微技能研究的最佳拍档、最佳检测员、最佳评论员。根据他们的种种反馈,不断尝试、反思、改进,成了整个研究过程中不变的主旋律。儿歌与故事都在拼音教学中穿插进来,每一堂拼音新授课过程大体如此,由故事引入新课,故事与游戏贯穿各个环节。故事一直以历险与闯关为主题,儿歌总是在最后作为一种综合的巩固练习出现。每天的语文课学习了新的内容,通过考验、顺利闯关之后,都将请某个孩子作为光荣的旗手郑重其事地将小红旗插到拼音国地图的一个新起点上。
这锅拼音汤熬啊、炖啊,终于开了,终于飘出些香味了。从三次拼音的测验来看,学生对声韵母的认读与书写,对拼音规则掌握得还是令人满意的。就学习的态度来说,在语文课上多数孩子还是兴致勃勃积极参与的。
这次的历程中留下了每课的教学随记,整理了创编儿歌;收集了学生的一些作品,这是我和43个孩子共同穿越拼音国的见证。开展这项微技能研究的最初,我的目标仅仅是探讨拼音教学的有效策略。在行走的过程中,才有了开发“寻找拼音国”小课程的设想。微技能研究开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这个小课程慢慢成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了教材、学生与自己,并且开始种种思考:在学生从幼儿园迈入小学大门时,用什么样的教学来迎接他们?如何利用教材又不受制于教材?此时,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那就是作为教师有责任主动开发教材,赋予教材第二次生命。我们经历了拼音国,还可以有汉字国、古诗国、成语国……创造出美好的课程来迎接每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
以前笔者一直也在努力解决问题,但那只是被动招架,深陷于各种层出不穷的问题中无法自拔,无暇反思,取得的进步也小,最终导致倦怠。而“微技能式”的研究包括的聚焦、分析、尝试、反思、改进,再尝试、反思、改进——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操练过程。在教学中,如果时时处处能以“微技能研究”的眼光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用“微技能研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此大量的反复操练,最终累积起来的能力将成为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