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锦婷
法国作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可见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新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直到目前,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仍然比较落后,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音乐课程,也没有音乐教师,音乐教材发下来就被学生束之高阁。要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努力。
一、农村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教育理念淡薄
农村音乐教育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教育部门、社会、学校、家长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音乐课程可有可无、可学可不学。一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形同虚设,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上课走走形式,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一旦遇到临近考试的时候,音乐课就成了其他文化课的“第二战场”,要让路于文化课。音乐虽是一门学科,但不作为教师考核内容,造成音乐教师没有足够的积极性教学,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教文化课。大部分家长也认为音乐课是辅助课程,与学生的升学没有直接关系,要想考上名牌学校还得靠文化课。
(二)教学资源贫乏
农村初中教育中,很多音乐教师不是专业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当地“半路出家”的民办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音乐训练,在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都比较落后。即使上音乐课,也是让学生唱唱歌,不管什么基本音乐知识。另外,音乐设备落后,音乐教学投入低,是农村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学校对于音乐教育的投入是相当低的,一所学校都没有一台像样的音乐教学设备,更别提独立的音乐教室了,甚至连音乐教学所需要的配套磁带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三)教材内容不符合实际
当前音乐教材与农村教学现状十分不相匹配,教师和学生都感觉非常吃力,音乐学习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有的音乐教师对乐理知识自己都弄不明白,更别提教学生了;学生学起来也没有兴趣,本来音乐课程是让学生轻松愉悦的,但实际情况却是学生一上音乐课就害怕,因为不懂音乐,不会唱。
二、提高农村初中音乐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提高对音乐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改变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认识,提高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把农村音乐教育放到教学的重要位置来看待,从长远的战略角度来看待音乐教育,认识到音乐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性。摒除传统应试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估机制,将音乐课程放到和其他课程一样的位置来对待,消除音乐是“副课”的偏见,使农村音乐课成为初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课程之一。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不断创新,而农村的初中音乐教育还主要停留在起步阶段,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单纯地教学生唱歌,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发挥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
(二)加大师资和设备的投入
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农村音乐教育质量的前提。农村学校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有限的教师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教师的音乐特长。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偏低的实际情况,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音乐教师到音乐教育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提高音乐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教学能力。同时,要加大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教育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音乐教学能够在正常的环境下开展。
(三)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学
教师要创新对教材的运用,由原来的传统型转变为研究型,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教学内容由原来教学生唱歌转变为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因地制宜整合教学内容。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挖掘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使教学内容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点。中学生对新鲜事物乐于模仿和接受,尤其是流行歌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因势利导,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学手语《感恩的心》,学生既掌握了手语知识,又欣赏到了优美的音乐,情感得以熏陶。流行歌曲要积极向上,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流行音乐,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农村的音乐教学,要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总之,音乐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学会音乐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重视音乐教育,特别是农村音乐教育,彻底改变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将音乐教育放到重要的位置,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