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集团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2015-11-03 23:31孙犇
现代审计与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合理性常态监督

孙犇

一、新常态的提出及其特点

新常态的“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6个月后,习近平总书记是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等关键点。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是 “打虎拍蝇”既形象又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是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新常态对集团型企业的影响

在“新常态”的影响下,集团企业提高生存能力,需要在“新常态”下的发展格局里,去重新定位自身发展的模式,加速企业内部格局的优化和专业化划分,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优化,做得更到位,更有利于适应市场的新常态。

从管理创新上,在生产经营等各项管理的每个环节上实施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在产品竞争力上,要进一步强化技术研发,加强全过程质量和成本控制,打造企业竞争优势。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客户需求和体验为中心,不断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管理创新和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在资源管理上,要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形成内外部资源的优势互补。

在学习创新上,要向优秀企业学习,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要有新思维、新作为,实现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转变。

三、新常态下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

“新常态”提出以来,对集团型企业产生重大影响,促使集团型企业各方面的变革和调整,集团内部审计工作也将随企业工作重点的变化而变化,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审计发展趋势也有了新的变化。

一是内部审计与政府审计监督的加速融合。传统意义上,政府审计除了针对财政资金监督检查外,也对涉及国有资金的企业进行审计监督,重点是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检查,新常态下,内部审计要主动与政府审计监督融合,这是落实 “八项规定”的需要。“八项规定”体现了从严要求、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反映出中国未来施政的方向,是执行起来不容打折扣的国家政策。企业是执行的主体之一,集团内部审计要在未来的监督检查中,重点关注“三公经费”等的支出合法性,提醒成员企业要严格落实,披露“变通处理”典型案例,同时把公司执行“八项规定”的信息报告给集团高层,查漏补缺并及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切实形成震慑作用。

二是合法性与合理性监督“双轮驱动”趋势明显。应该说,内部审计对于公司经营的程序合法、票据合法等起到了很好的监督指导作用,但也存在忽视业务“合理性”的现象,观念中对于“合理性”并不重视,实务中内部审计监督对合理性的关注和披露不多。但新常态下,审计部门不仅要关注经营业务的“合法性”,也要关注“合理性”。从目前发生的案例可以看出,大部分案件不是票据的真实性和报销的程序出现了问题,而是费用发生的“合理性”出现了问题。例如,网曝一国有公司高管公款宴请,一顿午饭花销2万多元,如果没有被披露,票据真实、报销程序完整、手续齐全,财务报销的“合法性”就没有问题,但问题是一顿饭花掉2万多元合理吗?显然是不合理的,其他诸如维修费、销售代理费、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油费等也存在同样合理性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起到监督作用,起到防风险、控风险,降低成本的作用。

三是风险防范将成为内部审计主流方向。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应该说内部审计本身具有防范风险的功能,而现实中的内部审计活动中,无论是财务收支审计、离任审计还是经济效益审计均是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虽有名称的变化,无有实质性变更,没有脱离内部审计“查错防弊”的事后监督理念,实际工作中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被审计单位对内部审计也有很多误解。为此,内部审计人员要改变这种做法,要把“查错防弊”作为内部审计最基础的工作,也作为最重要的服务项目;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通过查阅会计资料发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方面,帮助被审计单位改善管理、防范风险、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在促使企业合法、合规、合理上下功夫,更要在风险防范上下功夫,要由“查错防弊”向“风险防范”转变。

四是工程审计将会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工程建设领域是当今社会中公认的腐败重灾区,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问题呈多发、高发的态势,反腐败形势严峻。2015年1月,江苏省阜宁县检察院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时介绍说:“通过对2012年以来查办的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案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几乎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都存在腐败‘潜规则,项目招投标、规划审批、配套设施、检查验收、工程款结付五大环节尤为突出。”新常态下,如何遏制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不仅要建章立制,不断规范办理工程招投标、工程发包、审批、检测、验收等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更要加强监督制约,不断强化审计监督部门对招投标、施工、检查验收、工程款结付等重点环节的全程直接监督,在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内部审计,避免事后监督的局限,维护集团整体形象。当然还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检察机关要不断加大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查办和预防力度,充分利用案例剖析会、警示教育基地等,促使工程建设领域人员坚守廉洁底线。

五是审计咨询服务业务将逐步扩大。传统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查错防弊,审计的主要对象是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主要工作都集中在财务领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财务与审计对立起来,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影响了内部审计的发展。集团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地位不具备独立性,审计结果也没有强制性,如果审计部门一味地强调独立性,强调监督,强调查错防弊,而且总是事后算帐,会使内部审计的路越走越窄。另一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开展的各种稽核、评审、检查等,实际上也相当于财务审计,如果内部审计仍然局限于传统的监督领域,内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新常态下,随着公司管理的提升和监督标准的提高,内部审计也要创新审计理念,拓宽审计领域,发挥专业优势,从以监督为主转向以监督与咨询服务并重,逐渐扩大咨询服务的比重,走出监督检查的“狭小空间”。

六是政策研究将成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以来,会计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特别是实行的“营改增”工作还将进一步推广,内部审计部门也要积极的研究政策,多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做到“多交流、多学习、早预防、早准备”。另外,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也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内部审计要在传统的工作实践基础上加大政策研究,站在理论前沿、政策前沿和公司管理前沿,真正的帮助企业提高效率,提升经济效益。

(作者系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

猜你喜欢
合理性常态监督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至善主义、合理性与尊重
夯实监督之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