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轩
摘要:本文介绍西洋管弦乐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编制文化的差异问题,并指出中国民族管弦乐队是否该向西洋管弦乐队学习编制和乐队化的问题,以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今后的发展走向问题。
关键词:西洋管弦乐队 中国民族管弦乐队 编制文化 差异 发展
说起乐队和乐器的演奏,大家首先会想到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埃及、巴比伦以及古希腊。大约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的许多原始乐器里就包含了弦乐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到公元3000年左右,希伯来民族的乐器就达到了36种之多,他们在祭祀时除了有鼓瑟、鼓钹和弹琴的人,还会安排120个祭司吹号;古希腊神话里描写过奥菲士借音乐的力量,驯服魔鬼并从地狱救出自己的妻子,所用过的竖琴、七弦琴和笛子等乐器为人们所乐道。
几千年前,我国古代的“交响乐队”是什么样的呢?刻在前蜀皇帝王建墓棺床前三面的二十四伎乐,打羯鼓、击拍板、弹琵琶、吹筚篥、击铜钹、吹贝乐等。这些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唐末五代时期宫廷乐舞演奏的瞬间场面;无独有偶,在陕西冯晖墓中,出土了一组保存完好,并且神奇瑰丽的“千年交响乐队”彩绘浮雕砖,共有舞者六人,演奏者二十二人,配合默契,他们所配置的11种乐器令人大饱眼福。演奏方响、箜篌、拍板、腰鼓、琵琶、答腊鼓、芦笙、排箫各两人,比较特别的是,乐队还有一位指挥执棒,这是在我国艺术史上首次出现的“乐舞指挥”。
交响音乐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与人类社会文明的突飞猛进紧密相连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的确是伴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新世纪乃至将来更远的时期中,它也必将作为高雅的文化艺术经典和丰富的精神食粮,为人类社会进步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精神需求,作出更大的贡献。
现在有很多人尝试让中国民族乐器乐队化,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不能照搬照套的。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指挥家秦鹏章先生,他就中国民乐的交响化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秦先生认为,中国民族乐队不能完全照搬西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就是说不能交响乐队化。因为外国的交响乐队已定型一百多年了,已在长期的实践中找到了较为科学的编配,因而也较为固定。而民族管弦乐队中民族乐器种类繁多,常根据演出曲目的需要而作调整。许多中国民族乐器的特殊功能在交响乐队中都不能发挥出来。①因此如果“交响乐队化”了,中国民族乐器的优美音色与特殊演奏技法就会被削弱甚至被抹煞掉,其多样性和音色的丰富性等特点也发挥不出来。假如按交响乐队的固定编制,民族乐队要么将许多乐器都编入乐队具体位置,使其规模无限扩大;要么会阻止一些民族乐器进入乐队,让民乐队简单化,所奏曲目更显单调, 这两种结果都很不理想。中国观众喜欢民乐多种组合的演奏形式,如独奏、重奏、协奏等组合演奏形式,这些演出形式更能显示出中国民乐的丰富多样。当然,大型乐队的大合奏节目也是需要的。但如“交响乐队化”了,场场演出都是整队大合奏,总不免让人感到有一种不能全面体现民乐色彩的单调感。
我国民族乐队发展至今,无论是在作品的创作、演奏技术的提高还是乐器的改革等方面都可谓进入到了一个极为繁荣昌盛的时期。国人的努力、世人的赞许都使中国音乐达到了空前的局面。从目前我国所组建的中国民族乐队来看,大部分均以民族管弦乐形式为主。这一交响化的民族管弦乐队给中国音乐注入了一股强劲有力的新鲜血液,使得散存于民间的小型乐队走向了集体化、交响性的道路。半个世纪以来,它几乎成了中国乐队之代表,民族乐队的主角,并一度使民族乐队的发展呈现模式化。在多元化并存的今天,发展民族乐队的多重性、多元化及对民族乐队在更深层次的合理性、逻辑性研究被再次提了出来,并获得了许多专家的关注。
编制上最大的不同,就是西洋有铜管组,民乐没有,木管组国乐没有低音配置,西洋的有basson有弦乐部分的低音,国乐虽然有雷琴,但是常常还是会用double bass来做弦乐的低音,因为融合性比较好,(音色的关系)。打击乐器,国乐只有节奏型乐器鼓镲,西洋多了定音鼓,是可以担任节奏和旋律的。
音响效果就和声来说,国乐编曲多采调式和声,有些平五、平八是允许的,在西洋管弦乐团中极少用的,即使有也视为同一声部,这就有着很大的差别了。就乐器本身来说单独为中音(中频)设计的乐器没有西洋的多,这会影响背景和声的丰满,所以国乐有国乐的作曲、编曲模式和习惯,和西洋的不同。民乐队拉弦乐由于弓没解放又是软弓,柔有余刚不足,更适合独奏。弹拨乐缺连惯性,需要拉弦乐支撑,可以独奏。吹打乐有竹管及木管,缺铜管的浑厚,排笙弥补了这点缺憾,锣鼓具有一定优势,但不能象定音鼓那样可以调音,以前有革胡作低音声部,现在干脆就由西洋乐的大提琴及倍大提琴赤膊上阵了。其实二胡、锁呐、扬琴、琵琶都是外来乐器,笛、筝才是本土的乐器。
注释:
①此段话引用《中国艺术报》99.4.16流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