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ER/作者:席平 Xi Ping
将国际陆港、陆港产业园、陆港经济、丝路经济学列入学术范畴 促进“一带一路”科研育人系统深入展开
REPORTER/作者:席平 Xi Ping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将“国际陆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将国际陆港、陆港产业园、陆港经济、丝路经济学列入学术范畴。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将“国际陆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将国际陆港、陆港产业园、陆港经济、丝路经济学列入学术范畴。
1.丝绸之路经济带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横跨亚欧大陆的三条铁路运输大通道、沿线国际陆港为国际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带(见图1),沿线各个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国际陆港方能进入亚欧大陆国际运输网络。
2.概念
国际陆港是设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铁路、公路交汇处,便于货物装卸、暂存的车站,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对外开放的国际商港。
国际陆港对内陆城市的主要作用:一是直接通往国际市场的大门,解决了内陆进出口货物异地通关问题;二是引进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促进东中西部地区与国际贸易市场之间相互融合发展;三是内陆承接国际资本、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的必要条件。
3.国际陆港发展概况
2000年,西安外事学院学者率先提出国际陆港的基础理论和实施方法;
2004年,西安外事学院学者促成第一个国际陆港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项目立项;
2007年,石家庄内陆港投入运营;目前我国约有70个项目在建,或投入运营,中南半岛、埃塞俄比亚等地区和国家也在建设国际陆港;
2011年,首届国际陆港发展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2013年,联合国亚太经社会(ESCAP) 14个成员国在泰国曼谷签署了《政府间陆港协定》;
2014年,中国港口协会陆港分会在西安成立,秘书处设在西安外事学院;
2015年,国际陆港进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国家文件。
国际陆港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国际陆港理论完善、机制建设和设施、设备研究,促进沿线各国将“国内车站”升级为“国际陆港”,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物流系统操作体系。
1.概念
陆港产业园是以国际陆港为基础,以国际商贸、国际物流和现代装备制造业为特色的大型经济开发区,是内陆城市发展国际贸易的新城区。
陆港产业园是以国际陆港为基础、依托陆港大进大出的国际物流资源优势设置临港产业区(临港产业区由临港工业区和临港服务区组成),临港工业企业集群的大产出和大运量为陆港提供充足的货物资源,临港服务区的优质现代服务集群为陆港聚集经济腹地的货物资源,从而形成国际陆港、临港产业区、内陆城市、陆港直接经济腹地、陆港间接经济腹地等层次递进的有机关系,促成“依港设区、以区养港、区港联动、建港兴市”的发展模式,使内陆城市发展成国际港口城市。
2.陆港产业园肩负着三大任务:建新城、入大网、组小网
第一,建新城,按照国际港口城市发展模式,科学规划建设陆港产业园;第二,入大网,陆港产业园直接进入国际经贸网络,否则其仅是一个国内开发区;第三,组小网,组建以陆港产业园为中心、以其周边地区为经济辐射区的国际贸易、国际物流网络,带动本地区外向型经济大发展,这是建设陆港产业园的价值所在。
3.陆港产业园研究方才起步、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功经验
2000年诞生了国际陆港理论,2005年西安国际港务区进入规划设计阶段,陆港产业园概念方被关注,目前,西安国际港务区立项十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理论研究与指导实践严重滞后,我们应该改变旁观者的心态,积极投入研究与引导。
图1 丝绸之路经济带解析图
1.概念
陆港经济(Land Port Economy)是由国际陆港、国际运输、陆港产业区、城市基础、内陆经济和国际经贸关系等经济基础有机组成的区域经济,为促进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水平服务。
2.陆港经济与海港经济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在大西洋两岸、地中海沿线产生了以国际海洋运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在国际贸易实践中诞生了西方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国拥有港口的沿海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但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内陆地区和内陆国家经济发展则如强弩之末乏善可陈,也就是说:西方经济学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并不占主导地位。
陆港经济诞生于中国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之下,以“建港兴市、开发内陆”为宗旨,借鉴海港经济成功经验,以铁路、公路国际运输线路为连线,以国际陆港为节点,以陆港产业园为基础,接入国际海洋运输网络,畅通内陆各国城市之间国际贸易,带动内陆城市经济贸易国际化,促进内陆地区经济大发展。也就是说:海港经济仅添个边,陆港经济要吃口瓤。
1.概念
丝路经济学源于公元前138年的长安,产生于“一带一路”伟大战略背景之下,旨在复兴中国、造福世界。丝路经济学以发掘古代经济贸易智慧、发现当代大陆经济规律、为“一带一路”战略建设服务 ,以研究陆港经济为主,涵盖古今亚欧大陆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包含当代“一带一路”和古代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丝路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互为补充,共同促进世界各国的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协调发展。
2.中国应该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诞生于西方经济实践,并不断地创新与完善,为服务、引导西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它对有着数千年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东亚”中国有诸多的不适应;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引领世界经济的大发展,我们在西方经济学中找不到中国复兴的答案与程式。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学经验、结合我国古今和未来的现状与趋势,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为中国复兴服务,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服务,为完善世界经济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开启了丝绸之路的研究,之后研究时有时断;改革开放之后,丝绸之路的研究逐渐热络起来,一是以“新亚欧大陆桥”为主题,其主要研究对象和目的以拓展亚欧大陆陆地国际运输、国际贸易为主;二是以“古丝绸之路”为主题,其主要研究对象和目的以发掘古代文化、促进旅游经济发展为主;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号召,研究进入全新高潮,其主要研究对象和目的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主。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以个人和研究单位为主,成“各自为政”、“散兵游勇”状态,这种状态无系统性、认知分散、且不成军,也无力指引“一带一路”建设。
共建丝路经济带的首要问题是创建沿桥陆港网,但是,国际陆港如何并入国际运输网络与纽约、汉堡、釜山等国际海港合作运营,还没有纳入议事日程;一关三检、沿海港口、外运货代、金融保险等港口配套系统如何与国际陆港合作运营正在探索之中。
国际陆港是依照有关国际运输法规、条约和惯例设立的对外开放的商港,适合陆港和陆地国际运输的法规、条例、管理制度在国内、国外还没有制定,国际陆港的软件系统目前还是一片空白,需要研究制定。比如:在贸易术语方面有《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支付结算方面有《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和《托收统一规则》;在运输和保险方面有《联合运输单证统一规则》;在担保方面有《合同担保统一规则》和《支付请求担保统一规则》;另外,《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 《联合国国际多式联运公约》《汉堡规则》《华沙公约》《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等有关国际条约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日本商法典》《瑞士民法典》《美国统一商法典》等国家法律则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仅此一项则见工程之浩大,散兵游勇不可胜任。
另外,世贸组织、美国商会、美国进口协会、美国全国对外贸易协会、国际海事委员会、英国伦敦保险协会、国际商会、国际商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等重要国际组织,是以前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我们修定的国际游戏规则需与国际社会取得共识方成为可操作的游戏规则。
创建沿桥陆港网、开发陆港产业园、建设亚欧经贸城、共建丝路经济带。国际陆港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设施,陆港产业园是内陆城市经济贸易国际化的抓手,陆港经济是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济基础,丝路经济学是系统研究、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体系,这四个新概念互为支持,从不同的层面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建设。
综上所述,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世界各国拥有港口的沿海地区经济蓬勃发展,但是它指导内陆地区、内陆国家经济发展则如强弩之末乏善可陈;我们在西方经济学中找不到“一带一路”建设的方略、找不到中国复兴的答案与程式。将国际陆港、陆港产业园、陆港经济、丝路经济学列入学术范畴,使社会达成基本共识、形成研究和教育的合力,为“一带一路”建设出思想、出人才、出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应该借鉴西方经济学经验、结合我国古今和未来的条件与趋势,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经济理论体系,为中国复兴服务,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服务,为完善世界经济理论体系做出贡献。
西安外事学院陆港经济与物流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