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秋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重要他人”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及其参加重大比赛的心理调节作用
张忠秋
(国家体育总局 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在第16届世界游泳锦标赛上,宁泽涛以47.84 s的成绩夺得男子100 m自由泳金牌,书写中国乃至亚洲男选手该项目新的历史。宁泽涛的成功与其父亲、教练员等“重要他人”对其性格特质、道德品质、目标设定、心理调节等方面实施的积极心理引导与促进作用密不可分。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要他人”对高水平运动员的正面积极影响,是教练员、体育管理人员及运动心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的问题。
“重要他人”;高水平运动员;比赛心理调节
“重要他人”的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在米德的自我发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在我国教育类权威工具书《教育大辞典》中的解释是:“重要他人”是对个体的自我发展(尤其是在儿童时期)有重要影响的人或群体,即对个人的语言、智力、思维方式的发展,以及对个人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的父母、教师、受崇拜的人物及同辈等。
在第16届喀山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100 m自由泳决赛中,宁泽涛以47.84 s的成绩夺得金牌,打破了欧美运动员对该项目的垄断,填补了中国乃至亚洲男运动员在此项目中的空白。夺冠后宁泽涛接受采访时说:“非常感谢我的家人给我灌输轻松的心态,这次大赛前我非常紧张,毕竟是第1次参加世界大赛。”宁泽涛坦言,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人是他的父亲。当他思想波动、情绪浮躁甚至出现逆反心理时,总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父亲。“父亲”作为“重要他人”对宁泽涛在泳坛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不无关系,同时也给教练员、运动心理学工作者及体育事业管理人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范例。即如何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和重大比赛前的心理调节过程中,有效合理地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
1.1对运动员个性特质的影响
从2014年仁川亚运会一战成名开始,宁泽涛凭借闪耀的金牌和俊朗、阳光的脸庞,成为泳坛新一代偶像,人气越来越高,粉丝越来越多。众多商家主动上门寻求商业合作,让其拍广告、做代言。但宁泽涛在复杂、充满诱惑的社会环境中仍能保持淳朴和积极的心态,这与“重要他人”——父亲对其人格的积极引导是分不开的。
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提出,“重要他人”是指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重要他人”对儿童的社会化、自我概念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首先,模仿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儿童是通过模仿他人而获得语言、技能、经验等。模仿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对其具有榜样作用的“重要他人”的学习。另外,儿童通常会自发产生某种行为,然后根据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决定是否继续这一行为;同时,也通过社会反馈和他人这面“镜子”来促进其形成自我认识。“重要他人”作为儿童最亲近、最信任的个体,往往是其获得此种反馈的重要来源和自我发展的决定因素。
宁泽涛小时候是个瘦弱的男孩,且相对胆小,生性怕水,甚至不敢洗头,这些都与游泳世界冠军的目标有较大差距。但在以其父亲和教练为主的“重要他人”的积极促进和影响下,经过耐心、细致和及时地引导与培养,宁泽涛的专项竞技表现越来越出色,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1.2对运动员道德品质的影响
宁泽涛成为“男神”不仅是因为他完美的外形,更因为他身上一些难能可贵的优秀道德品质。他的感恩、孝顺、自律、无私、谦逊、淡定等优秀品质,都成为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教练叶瑾素以严格的态度和大训练量闻名,平时训练中,宁泽涛一直都在坚持和忍耐。坚强的他,无助时选择在水中流泪,不让别人发现。相关研究指出,“重要他人”的积极作用有助于对被培养者社会化道德和知识的获得以及再社会化的积极促进;有利于个体社会情感的养成及修正;有益于个体道德意志的获得及巩固;更有助于个体习得行为的有效强化和培养。可见,运动员道德品质的获得,与“重要他人”的培养和影响息息相关。
1.3对目标设定的影响
“重要他人”作为一种价值引导和目标指引,引导个体有意识地采纳或无意识地追求“重要他人”为其设定的目标,或者直接将“重要他人”作为目标追求行为的榜样。“重要他人”的目标与期望以自我导向的形式,成为被个体完全内化的长期的动力源之核心。宁泽涛从小身体瘦弱,免疫力差。为了增强体质,8岁那年,父母将他送到河南省体育局业余体校练习游泳。2004年宁泽涛进入河南省体工二大队,成为专业运动员。宁泽涛转到海军游泳队是父母主动寻求的机会。他们希望儿子能到一个蛙泳和整体水平较高的专业队训练,又因为是军人家庭,对军队有认同感,最后锁定了名教练叶瑾所在的海军队。在后来的一系列大赛中,赛前作为“重要他人”的宁泽涛的父亲始终对其强调“一场一场去拼过程”这样一个具体目标。
“重要他人”作为运动员个体的“特殊信息接受者”,能够在心理方面“及时监视”运动员。“重要他人”可以及时唤起个体对敏感需要目标和评价标准的主动认识,以与“重要他人”愿望一致的方式影响个体行为,使个体为实现“重要他人”设定的期望、标准、目标而积极有效地行动。
1.4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的影响
高水平运动员在重要比赛前难免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需采取及时的干预手段将运动员的焦虑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水平。常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表象训练、放松训练和认知调节、音乐调节等。除焦虑外,还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和思想上的动摇。运动心理学中有一些专业的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调节,但宁泽涛的赛前心理调节还包括一个特殊的方式,即与他的父亲沟通,获得父亲的鼓励和开导的心理激励和暗示,从而使其在重要比赛前能及时在心理上得到自然、积极的主动调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良好心理状态。例如,仁川亚运会是宁泽涛参加的第1个综合性国际大赛,压力与紧张不可避免,他赛后说:“50 m自由泳比赛前的那天晚上,到一二点还睡不着觉。”河南省体育局相关负责同志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提前安排宁泽涛的父亲到仁川观看儿子的比赛,并通过安排其与宁泽涛见面与交谈,缓解宁泽涛的压力,让他心理上得到及时有效地放松。
作为“重要他人”的宁泽涛的父亲,可能没有系统学过心理学专业方面的知识和运动员心理训练方面的技能,但由于其和宁泽涛长期建立的亲密关系和特殊的信任感与自然释放压力的特殊信任渠道,更能给宁泽涛提供特殊、自然和有效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和抚慰。
2.1进一步加强对“重要他人”影响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发挥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重要他人”既然能对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发挥产生重要心理影响,就应该成为运动队管理者和专业研究工作者的一个重点联系和有效合作与把握的促进手段。加强“重要他人”在高水平运动员领域作用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重要他人”的“正能量”作用,为更好激励与管理运动员提供有效、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2.2以“重要他人”作为运动员心理调节和训练的介入方式与重要手段
运动心理专业研究者在运动员心理调控实践中发现,如果是过于主动地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辅导,若运动员主观意愿不强和一些需求认识上的偏差,往往作用有限。但“重要他人”因为与运动员之前建立的亲密关系,可以对运动员的心理调节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对于个体而言,“重要他人”是自我选择的结果。个体接受“重要他人”的影响不是无奈的选择,而是出于个体的认同,因而运动员对于“重要他人”的影响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抵触情绪或者逆反心理。运动员在接受“重要他人”的影响时,个体是自然、主动进行的。另一方面,“重要他人”发挥影响也是主动的。“重要他人”对运动员施加的影响往往事先没有经过特定安排,其行为也多是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这种主动性对运动员所能产生的影响力是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在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可以从运动员的“重要他人”入手,将其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合作介入方式和手段。比如转移赛前注意力、促进积极性放松心理训练,可以让“重要他人”掌握相关的指导语言和方法,让其对运动员进行放松训练。在信任、亲密的关系氛围中,运动员可以得到最大程度地引导与放松。
2.3建立高水平运动员—“重要他人”培训机制
“重要他人”具有对运动员产生积极正面影响的作用,但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消极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如果个体认为“重要他人”是控制性的或专制的,就会对“重要他人”的目标和希望做出异常反应,甚至追求完全相反的目标,做出与“重要他人”期望相反的行为。同时,如果“重要他人”给运动员设置的目标过高,也会在无形中给运动员带来巨大的压力。另外,“重要他人”会对运动员的道德品质、个性、心理状态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要他人”积极正面的作用,应该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或心理专家向“重要他人”传授一些专业的心理调节方法和运动训练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当然,实现这一更为人性化和科学化的运动员心理支持机制还需体育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建立高水平运动员“重要他人”支持体系的理论与方法培训及有效合作机制,使“重要他人”能够及时有效地配合教练员和管理人员科学有效地落实高水平运动员的赛前、赛中及赛后心理调节的内容和方法。
等各方面产生影响,这些影响可以促进高水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和在重大比赛中的发挥,但也有可能起到消极作用。
2.4建立“重要他人”的有效支持体系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孩子的“重要他人”多是自己的父母。进入专业运动队后,往往会因集中食宿与训练而逐渐与家庭隔离。另一方面,“重要他人”对个体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较为隐蔽。“重要他人”的这种特性造成了影响的弱控制性。由于“重要他人”发挥作用较为隐性,因而无法明确地加以识别,也就难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与安排,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较少的系统性。因此,体育管理人员应积极有效地科学对待,以相对认可的方式建立“重要他人”和运动员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重要他人”的作用。
2.5教练员应积极成为运动员的“重要他人”
教练员的主要目标是培养运动员不断提高运动成绩,成为运动员的“重要他人”也应成为教练员的一个“终极目标”。这要求相关人员多与运动员进行积极性沟通,并提高沟通质量。同时尊重运动员,多给运动员真诚的关怀和鼓励,多用积极鼓励的言语,少用消极刻薄的批评,帮助运动员分析解决他们心中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教练员积极使自己成为运动员理想的“重要他人”,即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健全的心智、富有责任感及信任感的言行表现,全面促进和协调运动员竞技训练成绩与积极心理自控能力的同步发展,赢得运动成绩和心理健康水平共同促进和提高的“双丰收”。
[1] 孔祥渊.“重要他人”对个体道德社会化的影响:社会学视角[J].中国德育,2012(2)
[3]马丽丽.“重要他人”对目标追求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4]唐彬.“重要他人”研究述评[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